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546|尊重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4-04-15 21:24

正文

一朵小云 女 【中国】



昨天和我睡在上铺的兄弟吃了个饭。
他约过我几次,时间不凑巧,聚不到,聚不到也就拖着,一拖就是半年。
但是相聚只需要打个电话,问:你在干嘛,他说,你终于要“接见”我了,我笑了笑,说在哪哪哪见,就挂了,一共就三句话。
这便是中年人的相聚,简短、简洁、简单。
平时可能大多时候不会联系,都有家庭有孩子,不是上大学时随时可以抬脚,而打电话了,就意味着近段时间生活感悟的交叉和沉淀。
我骑的电动车,是想喝一杯啤酒,他开车,但是宁愿叫代驾也要陪我喝一杯。
酒是中年人的好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酒,有点像我们随时可能被任何人取代的反向一样离奇。
因为绝大多数的话没有人说,也没必要跟人说,说了,也没用。
我们都到了不会在社交场合饮酒的年纪,酒只留给亲友和自己一起喝,这样的碰杯和举杯才变得有意义。
谁愿意喝就谁喝,愿意喝多点就喝多点,喝少点就少点,都很舒服。
聊些工作和生活的现状,就想不通的问题互相开导一下,现在身边人的话很难听进去,陌生人的话不愿意听,真正能触动内心,让自己能接受和反思的,可能就那么屈指可数的人。
他说那谁给你电话说你不接。
我说我很关心她,也知道她很关心我,但是我不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带给别人,而她关心的话语我也不想听,因为太熟悉,熟悉到免疫。
人到中年,不再轻易把别人当情绪垃圾桶,这便是对好友最大的尊重。
没有一个中年人是容易的,而安慰的药效那么短,转瞬即逝,最好不要随便占用别人的能量。
人很难感同身受,也没有必要要求谁给你感同身受。
一份痛苦,说出去,就变成了两份,既是好友,又于心何忍。
成熟的男人,最好是把自己的中气养足了,去做影响别人的人,去做能给别人带来能量的人,而不是倾诉中短暂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所以,各自安好便是最好的消息。
年轻时,我也喜欢拉着这哥们儿说,好像说一说,吃吃饭,心情就纾缓了许多,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这种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这些道理,过去不太懂,也做不到,现在有切身的体会,也慢慢都能做到。
沐朵长大了,她总喜欢和最喜欢的朋友黏在一起,打个电话可以聊一个多小时也不腻。
想起小时候我们也是如此,曾经朋友就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好的消息想要去分享,不高兴需要别人的排解。
自己一直到工作后很久,还总在想着别人的认同,哪怕进一只陌生的球队,都很喜欢别人能喜欢你,都会默默地努力。
在这种粘稠的过程中,世界固化成我们交际的边界。
但后来才理解杨绛那句:“这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是什么意思。
突然就放下了。
放下自己,放过别人。
生老病死,除了生,后面三个都与成长有关,与中年相关。
其实没必要去忍耐,忍耐某种生活,某种状态,一定要怎样,而是接受。
接受孤独,接受成长带来的好与坏,用自己的积极而非躺平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哪怕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喝酒。
我会积极参与沐朵和朋友的成长里,但也会跟她讲长大便注定意味着慢慢疏远,她现在不懂,以后会懂的。
喝完酒和朋友告别,我说到家发个信息,他说好。
北京去年的冬天特别漫长,大概是我记忆以来最长最冷的冬天,有些老人没熬过去,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不会影响春天的繁花,但熬过的,这一年也都不再苦难。
回家路上碰见一位老人,一个人扶着拐杖,坐在那里坐了很久。
我摸了摸口袋,没带烟,其实我是个不抽烟的人,但是有时候也会想抽。
红绿灯上的等待分外显眼,等待什么呢?春天还是夏天?别人还是自己?这大概是一个不重要也不会得知的答案。
不问,有时也是最好的尊重,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 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