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紧锣密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第三次“控辩审”三人谈,意义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领域犯罪及网络犯罪呈现新的特点,新型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司法机关惩治犯罪、维护稳定压力增大。办理刑事案件,在案多人少、司法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保障公平不打折、正义不迟到?如何保障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减少对抗情绪?如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一项重大司法制度变革,更为“中国之治”提供了一个重要解决方案。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用19个条款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条件、办理程序、当事人权益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贯穿了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构建与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有序衔接、繁简分流的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推进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控、辩、审,刑事法庭上最基础的三方构造,同时也是对抗最激烈、融汇最规范的三方构造。让控辩审三方坐下来聊一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如果你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尤其是刑事诉讼法专业的学生,建议你到图书馆借阅一本2001年版《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或者2014年版《新控辩审三人谈》看看。
在2001年版《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中,时任最高法刑一庭庭长的张军、最高检公诉厅厅长的姜伟和全国律协刑委会主任的田文昌以对话的方式,分别站在法官、检察官、律师角度,对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以自然融入的现场感、辩驳求真的可读性、不同观点交锋碰撞的全景式呈现,为控、辩、审法律共同体,为实务界、理论界和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种探究刑事诉讼法的三维视角。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2013年年初,为从控诉、辩护和审判三方面诠释新法,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的张军、时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的姜伟和田文昌进行了第二次“三人谈”,并于2014年整理出版了《新控辩审三人谈》。
凡新生事物,必然要迎接种种考验、闯过重重难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不例外。2018年10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也无可避免地遇到了来自社会的担心和疑虑、来自实践的困惑与迷茫。举办这次法官检察官同堂培训,就是为了贯彻落实修改后刑诉法,充分发挥控、辩、审等各方作用,共同推动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同认知让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落到实处。
“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设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诉讼理念、诉讼结构等都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为控辩审三方再次聚首提供了又一次机会。”主持“三人谈”的最高检副检察长陈国庆介绍了三人谈的缘起。
“三人谈”第三次“论剑”,组合未变,角色互换——第一次“三人谈”时的法官变成了首席大检察官,当时的检察官变成了二级大法官:张军已任最高检检察长,姜伟已任最高法副院长。大律师田文昌,还是刑辩大律师。
“三人谈”重出“江湖”,如何论剑,大家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