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把投票权下调到16岁!”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18-12-04 19: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视频8分钟,略过不影响阅读


最近一则英国青年议会辩论演讲在微博热传。辩论主题是,是否应将选举投票权下调至16岁。一位14岁少年Alex表现出色,让许多中国人感慨:看看人家的少年,看看人家辩论,不愧是老大帝国。


青年议会不是真正的议会,它是获准在下议院开会的青年组织。其成立目的是让年轻人了解英国议会政治。能在这地方演讲的年轻人,都是通过选举层层选拔上来。他们都是名校菁英,热衷政治活动,将来的议员很可能就在他们中间产生。


青年议会的议题多和年轻人相关,比如校园犯罪,青少年健康,等等。每次青年议会开会,电视台直播,政客会参与,发表殷勤鼓励的话语。全世界的老人都在讨好年轻人。


是否应将投票年龄下调至16岁?我相信,很多人看完Alex的演讲都会赞成,理由也非常充分。


年轻人的声音不该听取吗?他们和成年人相比,有很大差别吗?现在年轻人16岁的知识水平,比以前的20岁高多了。选举制不该与时俱进吗?


2015年,日本通过《公职选举法》修正案,将投票年龄从20岁下调到18岁。在欧洲,奥地利的投票年龄已下降至16岁。加拿大紧随其后,也在做这样的改革。


难怪英国年轻人坐不住了,他们年年都在青年议会讨论这个话题。


我无意迎合世界对年轻人无原则的讨好。先提一个问题吧:为什么是16周岁,而不是14周岁或者更低?这里面在顾虑什么问题?


英国是现代选举制发源地,到1830年,大约2%人口才有投票权。妇女投票权迟至1918年才出现。1948年英国才实现一人一票的选举权,比大多数国家都迟。这种严格的限制是基于什么考虑?


英国宪政脱胎于光荣革命,贵族用刀剑逼国王签下协议。国王只是名义的最高代表,议会是实质权力的来源。上议院是世袭贵族,下议院通过选举产生。议会为了限制征税权才揭竿起义,因此投票和纳税挂钩起来。


在早期英国人看来,所谓政治,是事关财产权的大事情。未经商量,擅自征税,形同抢劫。契约框架下的征税,才算权责对应。


相比国王的说一不二,通过开会争吵征税,就没那么容易。贵族都有封地财产,征税就是往身上割肉,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提出。议会时代的征税比国王保守得多。


一个简单的洞察是:只有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人们才格外重视;当人们提出一项举措会伤害自身利益,就会格外谨慎。


比如说,英格兰银行是皇家特许银行,负责英镑发行。提议央行增发货币,先获利的是英国皇室,贵族利益受到损害。因为这个缘故,议会采用金本位牢牢控制英镑发行。英镑成为世界的通货。


政治败坏的一大体现,是参与者从中谋利,却无须担责。比如说,某些鼓吹糟糕经济政策的政客,他们主张财政宽松,大建无用工程,为民众谋求就业机会,发放丰厚福利。这些政策帮他谋取名和利,助推其步步晋升,至于数年之后财政破产,却早已不相关。


在早期宪政主义者(包括美国建国者)看来,肆意妄为的王权是一种罪恶,不受约束的民主权力同样需要警惕。民意都有愚蠢、短视、互害的特征,如何最大限度将其约束?


英国人的做法是,对民主做出刻意的限制。比如选区划分、推选规则、竞选流程,等等。和直接民主相比,代议制是汹涌民意的防波堤,限制投票权是「权责统一」的注解。


患有精神疾病、犯有叛国罪或其他重罪且在服刑的,没有投票权。这很好理解,这些人不能为自己负责,或不能为国效力,当然没有投票权。绝大多数国家的选举法都吸收了这个规则。


未成年人和没有财产的成年人,也没有投票权。他们没办法养活自己,无法对自己负责,谈何对政治事务(即他人事务)负责?


贫者为饥寒所迫,极易目光短视,为眼前面包而出卖道义,将他人自由与财产交换出去。限制贫民投票权,是在防止暴民政治。这个推论是基于人类普世的经验观察,你可以说他并不完全准确。但在多数情况下,非常靠谱。


用财产数量限制投票资格,将底层贫民排除出去。按照今天主流观念看,反动至极。有人诘问:穷人不是人吗,他们的意见不重要吗?我相信,当时类似的抗议一定非常多。


从结果看,18和19世纪是英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两百年,民众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受到法律同等保障。宪政也在制约政府,不是想干什么坏事就能干。英国政府非常小,也没什么公共福利制度。正因如此,英国社会倒有着发达的私人慈善。


从这个角度看,英国早年限制妇女投票权,并非莫名其妙的歧视。传统英国实行「长男继承权」,女性绝少有独立财产。女性婚后通常没有独立财产权,自然被排除在投票权外。


随着经济发展,女性财产数量增加,她们地位逐步提升。英国女性在一战中的表现,也让人肃然起敬。经过女权主义者抗争,英国女性在战后获得投票权,不过仍须有财产。直到1928年,英国女性才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


很多主张小政府的思想家认为,20世纪英国选举权的普及,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底层劳工握有选举权,他们数量庞大,主张大政府趁势工党崛起, 英国政府也在不断膨胀。


倾向底层民众的各项政策,比如公共工程、公立教育、全民福利、医疗保险等等,逐步地出台。财政开支的口子越来越大,最终要用加税和通胀买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迈入大政府时代,主要的原因正是,一种不受控制,不用负责的权力,正在大行其道。甲请乙吃饭,由丙买单,最终所有人承受代价,这正是大政府的特征。


我们回过头看「用年龄限制投票权」。为什么最好是成年人才能投票。表面的理由是,成年人心智成熟,能辨识是非,不会胡闹。背后本质是:成年人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政治最需要的是理性和审慎,而不是激情。在日常生活里,成年人要承担很多责任。他们知道世事复杂不易,凡事有成本,不会轻举妄动。这种认定即便武断,也是基本符合事实。


有人统计过英国青年议会议题,发现他们的议题基本是「索取」。他们总是强调,政府该做些什么,该提供哪些福利,满足青年发展需求。这就是典型的「不必负责任」思维。在他们的世界里,政府就像财富水龙头,只要一拧开,就哗啦啦往外喷洒。


年轻人满怀善良,关爱世界,这些诚然是好的。可谁来承担代价?「提高最低工资」的本质是侵犯财产权,背后有复杂的经济学问题。在年轻人那里,他们只能看到「善良」和「剥削」这些简单命题。


难怪英国工党是青年议会的支持者,工党主席科尔宾是青年议会的常客。有人做过估计,如果将投票年龄降至16岁,英国脱欧就不可能通过。相当多人年轻时是左派,直到历经世事,才变成保守右派。


无论青年议会还是工党,他们都极力主张,要将投票权降低至16岁。幸好没有那么容易。保守党肯定严防死守,普通民众也不难理解其中道理。将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和政治隔绝开来,是来自成年人世界应有的善意。


广告也精彩

麦当劳的奇迹 | 商务合作

文明最后的辉煌是什么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