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技术发展的初期,黑白照曾是摄影作品唯一的存在方式。
随着彩色摄影技术的日益发达,黑白照是否已被历史淘汰了呢?并不是。
你仍然在诸多领域中看见许多黑白照片,尤其是在新闻纪实类摄影中。事实上,黑白照在新闻纪实摄影中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今年的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的最佳图片就是一张黑白照,讲述了叙利亚难民将幼儿送过匈牙利边境铁丝网的故事。
除了在新闻纪实领域,在风光摄影、建筑摄影和人像摄影中,你也往往能看到许多黑白摄影作品。
下图就是黑白风光摄影巨匠安塞尔.亚当斯的大作之一。
在亚当斯所处的年代,其实彩色摄影技术已经颇为成熟,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却选择了黑白形式。
此外,在街拍、建筑摄影乃至人像摄影中,你也经常能见到优秀的黑白佳作,和不那么优秀的大量黑白习作。
小编在学摄影之前也一直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那么多人有彩照不用,非要用黑白?黑白摄影到底有什么特殊的魅力?
今天小编就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让您了解黑白照的特殊魅力,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尝试拍黑白照。
黑白照的基本特点就是对色差表现力差。所有的颜色,在黑白照的黑-白-灰模式下变得几乎没有区别。
不过,缺少色差,并不意味着黑-白-灰模式就会减少画面反差。
实际上,人眼对黑白灰影调变化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其他颜色,运用黑白灰模式能清晰地表达出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影调差异。
这种对影调层次的敏感度,使得黑-白-灰模式能更为有力地描绘物体的线条、图案、肌理和质感。
象鼻肌肤的纹路与质感,跃然片上
黑白模式极大强化了纹路与线条的表现力
可以说,黑白和彩色,是对世界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各有其优势和适用领域。
在以下这些拍摄场景中,黑白照可能比彩色照更为适合。
黑白照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排除背景色彩的干扰。尤其是当主体颜色简单,而背景颜色复杂时。
色彩能使画面更为漂亮,但有的题材,如建筑和纪实类作品,并不单纯追求视觉效果,而更需要突出主体。
这时,黑白模式便能很好地达到这一效果。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彩色模式下,背景的窗帘严重分散主体注意力
黑白模式下,背景的存在感大幅降低,突出了主体
纪实类作品并不追求画面的华丽视觉效果,而注重内涵、故事性与对事件本身的记录,因此更倾向于用黑白形式表达。
除新闻纪实摄影外,黑白照在建筑摄影中也大受欢迎,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和新闻纪实类一样,黑白模式能显著强调、突出主体。
建筑本身的颜色往往并不鲜艳,尤其是传统建筑,可以说是色调非常单一,很容易被画面中的其他物体“抢走风头”。
而在黑白模式下,这种因为颜色不鲜艳而被抢走风头的现象不复存在,能更好地将观众注意力拉回建筑本身。
如上图,由于桥梁颜色过于单一,绿色的树木在画面中极为显眼;去色之后观众才会更多关注桥梁本身。
第二个原因,是黑白模式能有力展示图案、线条和纹路等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建筑摄影最引人注目的要素。
感觉自己拍的建筑很一般?试试调黑白吧,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呢。
很多人饱受脸上的痘痘和色斑困扰。尤其是对皮肤白皙的美女们来说,这些色块会极为显眼。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用美颜是个好办法,不过照片会让人一眼就看出是 P 过的。有没有更自然的办法?试试拍黑白照吧。
以下是网上随便找的一张,痘痘脸美女的脸部特写,用 PS 简单去色处理后的效果图。
可以看出,痘痘的存在感大为降低,到了不仔细看就不会注意到的地步。
如果脸在画面中的比例不是很大,痘痘更是根本就看不见了,效果可比美颜自然太多了。
此外,对于肤色不够白皙,脸色较黄的美女们来说,黑白模式也是个福音。
根本用不着调色,直接变成黑白模式,黄脸变白皙,值得一试!
值得一提的是,拍黑白人像时,尽量避免采取正脸大头再加上严肃表情,因为这样看起来这样看着很...很像遗像!
不信?看看效果图吧。
右图加个框,可以直接拿去开追悼会了
请不要随便拿别人的照片做类似处理,这样太不尊重人了!
什么?你说“上图也很不尊重人”?嗯,我承认。不过这家伙嘛,不尊重就不尊重吧^_^
风光照往往追求颜色漂亮,视觉效果更美。但有时,水墨画般的简约风格和层次感,也能营造出优秀的风光大片。
比如说雾景,低对比度的雾天,画面需要突出的是线条、轮廓美与层次感,去色往往会有绝佳效果。
拍摄雾景时,颜色本来就不重要,去掉反而更好
拍极简风格的风光照,黑白模式就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