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禽报网
看行情,查数据,读资讯,一网打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州晚报  ·  今年以来最强!德州发布黄色预警 ·  昨天  
鲁中晨报  ·  山东组建一家新国企!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恭喜!他们结婚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禽报网

行业\\肉鸭产业的现状与困境:内卷、过度博弈、产品创新不足!

禽报网  · 公众号  ·  · 2024-05-01 22:57

正文


2023年肉鸭产业产能无序扩张、行业内卷、多方博弈,养殖管理不规范、疾病防控滞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健康发展。

3月18日,由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泰安市畜牧兽医行业协会协办的“全国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九届肉鸭产业健康发展与疾病控制高峰论坛”在山东泰安顺利举行。

会上,围绕当前行业问题,我对“肉鸭产业的现状与困境”作了分析,希望我的分享能为肉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些价值。



今年是信得成立25周年,借此机会,十分感谢长期以来支持信得发展的各位伙伴,大家的支持是信得奋斗成长的重要动力。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肉鸭产业的现状与困境”这个话题。


一、肉鸭产业周期性失灵,长期低迷,内卷严重


以前,养殖企业活下去,只要熬过行业黎明前的黑暗,太阳再出来,从业者便能获得发展和不错的利润。 当行业进入下一轮周期性低谷时,再咬牙坚持到穿越周期性低谷,我们便又能获得行业发展红利。

但根据鸭高创提供的数据,我们看到从2020年开始, 肉鸭全产业链4年微利,屠宰环节连续3年亏损。

由图可看,商品鸭的养殖或许还赚钱,但扣掉种鸭和屠宰的亏损,肉鸭产业链便是微利状态。


2020年,种鸭亏损

2021年,种鸭和屠宰亏损

2022年,商品鸭业养殖和屠宰亏损

2023年,屠宰企业严重亏损

综合来看,肉鸭产业4年微利。

从2021年起,屠宰环节连续亏损3年。


一个产业如果不能共赢,而是一家赢一家输甚至多家输,这个产业生态便存在问题。

为什么肉鸭产业周期性失灵?

过去,周期性来自供求关系平衡,而供求关系,基本处于动态平衡状。供过于求时,鸭苗过剩,部分企业熬不住,就关掉一部分;当产能缩减、市场增长,行业就变得供不应求。

肉鸭产业规模从10亿快速增长到30亿,再到2019年增长到40多亿,分水岭出现。

2020年到2023年,肉鸭产业进入相对低迷状态,虽偶有好光景,但整个产业没有出现2018、2019年的繁荣状态。自此,肉鸭产业开始有人赚钱,有人赔钱,整个行业微利。


为何产业会陷入低迷,微利?

原因有两个:

一是肉鸭产业产能的高强度投资。

比如孵化室、笼养设备、屠宰设备等都是硬投资,这些产能很难去掉,现在养猪业就陷入了这种困境。

行情不好,种鸭厂倒闭,但很快有人接过“接力棒”继续养。现在,大型现代化孵化场几乎没有闲置,即使企业倒了,也并未去产能。

还有一些在其他行业赚到了钱的资本进入市场,比如房地产和煤矿产业把钱投到肉鸭产业,各种原因导致从供求关系而言, 肉鸭产业的 产能很难去掉。

现在,商品鸡养殖也很“痛苦”,因为他们没有了过去的灵活性。现在,一个鸡位投资大概40多块钱,建30万的鸡场,加上所需的流动资金,正常运营大概需要两三千万。行情不好时,如果不想养就会面临设备折旧、银行利息等一系列压力;硬着头皮养,产能就很难调节。

商品鸭养殖比商品鸡养殖相对好一点,因为仍有部分养殖户通过简单支个棚子养鸭子,遇到行情不好可以直接不养。所以,肉鸭的产能相对来说还有一定的弹性。

但是屠宰和种鸭弹性越来越低。


二是市场萎缩,需求没有开发出 来。

过去,供求关系是动态平衡的,现在养殖行业没有平衡,产能过剩成为常态。

以前,大家可能一年亏损,两年盈利。但现在产业周期性失灵,未来,即使熬到整个产业链赚钱,部分企业也可能赚不到钱。

行业波动幅度收窄,波峰时期30%的企业可能也不赚钱。 未来,即使行情好,也大约有30%的企业赚不到钱。

过去肉鸭企业盈利的钱有两种:一种是行业利润,即我们熬到行情好的时候,即使成本高一点,也能赚钱,这时候我们赚的钱就是行业周期性红利。

现在,我们再想赚钱,赚的是企业利润。如果企业的管理稍微差一点,赚钱就很难,甚至会亏钱,这时候就要看企业的真功夫。


二、产业链上下游过度博弈,陷入有组织的相互伤害模式,产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联合限价和联合涨价都是人为破坏供应关系,使市场机制失灵,加深供求偏离,最终对自身造成伤害(养蛊必自噬)。

现在,肉鸭产业链上下游陷入有组织的、严重的互害模式,产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我记得,在泰安举行的第三届肉鸭产业高峰论坛上,我和益客的田立余董事长,呼吁要构建肉鸭产业生态圈,防止产业进入互害模式。没想到,现在,肉鸭行业就陷入了有组织的互害模式。

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很难。现在,大家组织起来相互博弈,这看起来很好,但联合限价和联合涨价都是人为破坏供求关系,会让市场机制失灵,进而使供求关系偏离更加严重。

价格如果不能反映供求关系,那么企业中落后产能该淘汰时没淘汰,后面则会亏更多。亏损虽暂时可控,但长远来看很难能控制,最终会形成对自己的伤害。

养蛊必自噬,这件事看起来是害别人,最后一定会害到自己。


博弈中如何使用话语权,确实是一个企业家的智慧。

当企业做大了,或我们联合起来后,就会有一定的话语权。如何使用话语权,是一个企业家的智慧。

前面提到,屠宰场连续三年亏损。为什么屠宰场连亏三年还能活?

因为屠宰场虽然亏损,但可以拖欠毛鸭的钱。 年屠宰一 亿只的 屠宰 场,一周就是屠宰200万只鸭子,一个月不付款,屠宰场就省出几千万的流动资金。

尽管亏损1,000万,但屠宰场占用了放养的龙头或养鸭场几千万流动资金,所以他还能活下来。

使用话语权,涉及一个企业家的智慧。你有话语权却没过度使用,这才是你的智慧。

如果你使用话语权,便很可能把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转嫁给上下游企业。比如资金紧张,不仅欠着毛鸭的钱不给,甚至要求客户付预付款,这便会导致企业管理的问题凸显不出来,更不能有效解决。

话语权是有度的,如果长期欠别人的钱不还,可能毛鸭场就会“采取措施”,这样的企业就是不可持续的,这一点大家要特别警惕。

在这,我想提醒各位企业家,一定要搞好管理,一定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才能活下来。


三、产业链出口端的龙头企业没有投入质量标准创新,没有投入产品创新,没有开发消费场景,消费下降

2019年,肉鸭和肉鸡都是40多亿规模,现在肉鸭下跌甚至跌破40亿。 去年,肉鸡是80多亿,大家说消费下降,为何肉鸡成了80亿?

消费下降是结果,不是因。

肉鸭产业链出口端的龙头企业没有投入质量创新标准,没有在产品和消费场景上做创新。

没有高质量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所以肉鸭越养质量越差,成本越来越低。

现在,很多人讲行业内卷,好的内卷是消费者获利。比如,植酸酶进入中国时200块钱一公斤,中国只有两亿市场。现在2块多钱一公斤,中国有10多亿市场,完全代替磷酸氢钙,这就是好的内卷。效率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大,带动了产业发展。

我不亏钱,你能赚钱,这就是好的内卷。

中国电动汽车竞争激烈,不少品牌拼功能、拼性能。一些国际品牌认为中国电动车不断增加软硬件不是好的竞争。在我看来,这是好的内卷,电动车没有越卖越便宜,而是性能越来越好,以致于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反倾销我们的电动车。

优秀商业模式的起点一定是客户获利,如果起点是客户不获利,在博弈中,客户因我们使用了话语权而亏损,那么这项业务不可能持续下去,更不可能做成事业。

没有质量标准的创新一定会导致行业内耗,这就是坏的内卷。就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如果第一排观众站起来观影,坐在后面的观众也会陆续站起来,最后所有人站着看完电影,这就是坏的内卷。


肉鸡产业涌现了圣农、春雪、新和盛、诸城外贸、阳谷凤翔等向消费端延伸熟调品的企业。

我们要向肉鸡产业学习。肉鸡产业开始时出口日本,日本对肉鸡饲养中应用的玉米、豆粕等含量要求很严,所以肉鸡就好吃。

后来,肉鸡产业在正大的引领下,又涌现出一批在熟调品上越来越有竞争力的企业。据我了解,圣农的熟调品已经做到40万吨,庞然大物。

另外,春雪在京东的销量也一直处于领跑位置,还有新和盛、诸城外贸,阳谷凤翔等都是10万吨熟调品的企业,这些企业把肉鸡产业做起来了。


消费端出现多家以肉鸡消费为主的餐饮企业。

不仅百盛、麦当劳这些洋快餐以鸡肉为主,还有大量以鸡肉消费为主的中国快餐企业,如华莱士。

肉鸭产业出口端没有开发,产业链内部各个环节相互博弈,终端消费者也未能从中受益。


肉鸭产业期待产业领袖。

在《战争论》里有句话:“什么叫领袖?要在茫茫的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燃烧,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肉鸭产业需要领袖,需要有人创新产业质量标准,需要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鸭肉本来是最好的肉,没有消费就没有产业,希望行业同仁能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一起推动肉鸭产业走出困境,向好发展。


素材来源|信得 李朝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