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森豆收到一个令人震惊而悲痛的消息:
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走在宇宙和黑洞最前沿的物理学家,轮椅上的巨人——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逝世,享年76岁。
而3月14日正好是爱因斯坦出生,霍金8月1日诞生正好是伽利略去世。霍金生日=伽利略忌日。霍金忌日=爱因斯坦生日。看似没有关联的巧合事件,总有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森豆心里他没有走,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延续他的伟大... ...
今天我们提起 “科学家”,你想到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学霸?是美剧《生活大爆炸》中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博士?还是每天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鼓捣不知名药水的扫地僧?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近些年越来越的科学家从象牙塔走出来,带着独有的技术和专利加入企业,成为科技明星,成为高新科技企业的创始人。顶尖科学家组团创办企业,管理企业的情况不少见,我们管这样的管理者叫“科学家管理者”。
科学家管理者是指
原本从事某些对专业、技术要求和难度较高的高科技相关工作,进而由技术骨干提升为团队管理者的群体。
科学家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有什么不一样的?
他们创办和管理企业会像他们在学术研究领域一样成功吗?他们会遇到哪些管理挑战?
近期,北森通过对
科学家管理者群体精细化的人才盘点
,深入了解了他们的骄傲与困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科学家管理者的小秘密。
科学家管理者有什么共性?
1. 学历是门槛,智商是“硬伤”
毫无悬念,
科学家管理者学历普遍较高,
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硕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60%;
智商也似乎具备压倒性优势,
问题解决能力均值超过70%的全国同层级管理人员,得益于扎实的方法论沉淀经验,他们特别善于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2 .“少年成名”
科学家转身管理者,
中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7.5岁,呈现年轻化的特点
,从层级上来说,基本呈现每3年一个台阶的职业发展上升趋势。
3. 更需要被尊重,更加批判性
相比于一般的职业经理人
,科学家管理者
更在意他人对自己各方面的尊重和认可,
上级与自己风格的匹配度对于自身能力的发挥影响更大;对于信息的接收,更加客观理性,会加入自己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科学家管理者在工作中是什么样子?
1. “嘴上说在乎,行为却很诚实”——挥之不去的专家情结
科学家转身为管理者时,团队管理相关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欠缺。
他们常常明确提出对于人才的关注和重视,但落实在行为上,就是另一回事了。比起识人用人,从技术骨干提拔上来的科学家们似乎对专业更感兴趣。
2.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两种风格迥异的管理方式
由于自身简单、专业又理性的个性特点,科学家转身做管理者时,常常出现两类看似矛盾的倾向和管理方式:
第一类,
感性为先、以身作则,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家长或师长式关怀;
第二类,
机制确保,依靠非常直观、机械的方式树立管理流程。
如何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如对新生代员工的激励、培养,及梯队化建设释放团队整体效能,需要未来持续强化和跟踪。
3.科学家管理者的“外忧内患”
和其他所有的职业经理人一样,除了自身的专业提升,科学家管理者同样面临职业发展中的种种压力。
外忧:
大多从技术骨干出身,专长集中在专业和技术方面,但面对公司越来越市场化的趋势,对他们在洞察商业模式、提升运营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为了管理团队的多样化,公司引入不少外来的职业经理人,从工作模式、管理习惯上都与科学家管理者都有存在不小差异,是冲击也是提升的机遇;
内患:
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团队管理及下属培养的套路,在团队规模逐渐扩大时,他们更出现较强的疲惫感。
4.工作生活平衡似乎更难
由于自身对技术专业的追求,以及敬业认真的态度,在团队整体效能无法最大程度发挥的情况下,
科学家管理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
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下属提出,希望上司更加注重身体健康、
注重工作生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