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搬砖小组  ·  又兑现。。 ·  昨天  
搬砖小组  ·  又兑现。。 ·  昨天  
第一财经  ·  突发!墨西哥一皮卡内现数具尸体 ·  2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消失的失业人口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那些藏在心底说不出口的话,总算有机会讲出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1-25 21:28

正文


我们虚构了一位树洞先生,是的,虚构。但[树洞]是真的,在我们这里,你会被细致地倾听,温柔地凝视。诚邀你来参与。

 


点击视频观看




树洞先生:

每个人都值得被跟踪



每个要当树洞先生的宣言背后似乎都掩藏着自大口吻。你与我素昧平生,我却希望你赤诚相对,就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你和我,不交心的话就必须各自与孤独打一场必输的仗。所以,似乎有必要谈谈我们这个树洞先生的意思。


法国艺术家索菲·卡莱(Sopie Calle),以围绕私人的情感世界和人间关系的创作而闻名,是树洞君的艺术偶像之一,原因是她的创作方式大大开拓了摄影和生活和他人和私人内心相接触的表面积。卡莱的早期创作,喜欢跟踪拍摄陌生人。1980年,卡莱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她跟踪拍摄一位陌生男子,从巴黎一直跟到威尼斯。


卡莱说,她感兴趣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跟踪本身。对这句话,树洞君一直费解难平。乍一看,这话没毛病,但在树洞君看来,这话无异于:我不是喜欢吃红烧狮子头,我只是喜欢吃。


跟踪是关注的最高形式,跟踪即兴趣。而没有利害的跟踪,简直是对一个人的最高称颂。在树洞君的眼里,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跟踪。 “值得” 的意思是,冥王星值得探测,DonWilliams值得倾听,潍坊萝卜值得千里递送。



▲  摄影师Sophie Calle作品及其人像


为什么值得?认真起来,我们得从你我的诞生说起,不是从2亿个精子和1个卵子说起,而是从我们身上的每一种物质元素都来自目前抬头却看不见的星空说起;从氢聚变若不是以7‰的质量转换为能量则现在的宇宙不会存在说起;从20-30亿年前一个细菌进入古生菌的身体说起;从几百万年前每一次气候剧变期人类先祖的大脑体积都会增长一倍说起……


但是那样,这篇文字会很长,跟及膝长发一样长——现在已经及腰了,是一种混合了特殊情素、菊般清高,以及众乐乐不如我独乐乐的长。我们不如简单点,就从差十分钟九点的清晨,广州大道中289号至293号之间的人行道说起。



NASA探月图+Hyung Koo Kang写实绘画作品


人行道是南北方向,位于一大一小两个过街天桥之间。两个天桥相隔短短500米左右距离,之间有一个地铁站和同一站名的三个公交站。所以在通勤时间路上行人攘攘,大家迈着异常相似地有事情正等着我的步伐,朝着同一个方向,仔细看有点一起一伏地向前走着。刚升起的太阳,穿过大道一侧CBD的高楼,照在大家介于 “我就是我” 或 “你管我是谁” 之间的服饰上,照在整理过的 “今天是新的一天” 或 “又是一天” 的妆容上。


树洞君有几次适时地出现在人行道上,因为工作地点相反,恰好可以盯着一张张面容逆行而上,那是一种神奇的体验,像仰着头看一片片雪花从天而降。每一片都晶莹剔透,每一片都相像却与众不同,令人着迷 —— 事实上,人间比这更令人着迷的景象一只手应该可以数完。


每到此时,树洞君脑子里会想起两句电影台词。一句台词出自《穿裘皮的维纳斯》,男主回顾小时候受穿着裘皮的姨母的体罚,说:从那一刻起,对我来说,裘皮不再仅仅是裘皮,桦树枝,也不再仅仅是树枝……另一句台词也来自《穿裘皮的维纳斯》:我们总是很容易被了解,却始终深不可测。


两句台词分别对应一个疑问和一个答案。疑问是:我们常说“同一个世界”,但我们生活的真是同一个世界吗?这世界的无数细部分明被每个人的记忆、欲望和私人情感刻画成完全不同的模样。同样的对象,对于不同人可能完全是迥然的意味。


例如在人行道上的那天是6月23日,于一些人,这是普通一天,而对某人来说,几年前,她和他结婚了,悲剧由此拉开……例如好些人低头看的手机,同一款手机,握在手上却各有滋味 —— 有人羞涩,只因为他真正喜欢的手机是他买不起的;有人甜蜜,因为这是前男友刚送的。


很多人的目光都被路边的洒水车吸引,有人的心却被掐了一下,小时候父亲骑单车送自己上学,总喜欢扒洒水车,像个傻瓜。而现在,他手机购物车里,有辆轮椅是给父亲的……



     每个人都是答案



事实上,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想像无限滚动下去,想像越多,越明白上帝的哀与乐,越能体会美国这位偷窥旅馆老板的心思。1966年冬天起,杰拉德·福斯在自己开的旅馆房间的天花板上装了数个假通风口,借此偷窥客人。他说过一句重要的话:如果所有人都有机会当一天的偷窥者,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会立刻不一样。


树洞君理解的是,在每个他人身上,都折射出一部分我,而观察得越多越仔细,越能明白——做一个自足的人,可以是一件多美好的事。



显微摄影师张超作品+Marlene Dumas的作品


还有,那个答案,人行道上的每个人就是答案,是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总忍不住谈论时代,时代东时代西,好时代坏时代,小时代大时代,但时代到底在哪里?这时代有读书人说的那么糟吗?这时代有创业者说的那么好吗?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是《霸王别姬》关照的那种休戚与共?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显现的那种模棱两可?答案就在人行道上,在每张脸庞上。


树洞君认为,如果你的眼前并没有浮现那一张张陌生真实的脸庞,没有与其中足够多的人交谈过;如果你只是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你其实并没有资格谈论时代。


谈到了具体的人,我们不能不谈论大数据。在谈论之前,树洞君想先谈谈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是伴着科学萌芽一起来到的,是以人为本的开始,但启蒙主义认为科学定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间的。认为所有人的问题,也有唯一正确答案。启蒙主义认为自己找到了人间真相。很显然,在这点上,启蒙主义错了。


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这样评论启蒙主义:与经典人类学类似,它们都尽力制造一个模版……以此为准,真实的人——你、我、丘吉尔、希特勒和婆罗洲的猎头族都不过是它的翻版、畸变、近似物。



比利时摄影师Lenard Misonne作品+Sandro Miller作品。


对大数据的宣扬和确信伴随信息科技革命而来。启蒙主义时期萌发的对宏观的概念的人的认知,因为大数据而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例如在城市规划、医疗信息、预测犯罪、商业定价、库存规划等等方面。但大数据的目标不仅如此,它还企图完成对具体的每个人的认知。


在这方面,树洞君的体验是满满的尴尬。每次买完东西后,门户网页上会跳出相关广告,准确地却又像在开玩笑,提醒我之前买的是哪类物件。不由让人想改编那句诗:你这时候轻轻地来,带不走一丝云彩啊亲。


又比如视频网站或音乐网站根据后台数据做的推荐,每每令人哑然——因为看了《火星救援》,给用户推荐《变形金刚》和《哈利波特》;因为听了苗阜和王声的相声,给用户推荐郭德纲。这基本就是既不了解人的需求也不懂电影和相声的推荐。


但后来我站在大数据的角度想了想,决定原谅它。它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人家对马特·达蒙和雷德利·斯科特有多深的执念,也没可能知道树洞君对郭德纲是何等的无动于衷——连他最火的负面新闻都不关心。


在大数据和人之间,数不出来有多少认知鸿沟。最重要两条,它只知道你做了什么,却对你没做什么,一无所知。按照爱展现日常真相的电影导演是知裕和的说法,后者往往才是支配性的,那里蕴含着个体更大的真相。另一条,是偶然,人的行为充满偶然,世间充满偶然,历史充满偶然,而偶然即不可知。所以就是上文提及的那句话:我们总是很容易被了解,却始终深不可测。


以上,就是树洞先生的意思。你如此复杂又奇妙,我们想与你,面对面,谈一谈。


    但是,问题又来了。



你需要我们这树洞吗?



树洞君不是看得出你印堂发黑的术士,也不是敲你车窗称你施主的僧侣。尽管我们也对你一无所知。我只说我看到的,或许孤陋,但求实诚。



在写这篇文字时,近68年来最大最亮的超级月亮刷爆朋友圈——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鲍勃迪伦的质问依然有效,答案依旧在风中飘。


那天晚上,树洞君看着月亮,想起另一个事实:1959年苏联人发射月球三号探测器之前,不论多近,这个与地球厮守几十亿年的星球,有41%的背面,我们始终无法看到。这事实就是一首诗,和张若虚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一个意思。



Joakim Eskildsen作品+NASA探月图。


人也有沉默的背面,被搁置的,默不作声的或笃笃地敲着门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的背面。它期期艾艾诺诺,最终成了我们的孤独之源——各与各的夜……披着远近的霜。


率先沉默的部分,是由距离造成的。不是远距离,而是近距离。马洛伊·山多尔在《烛烬》中写主角之一:生活给了他什么?义务与虚荣。这话恐怕适用于我们大多数人。这两样带给我们的,都包含沉默,在亲人爱人熟人面前的沉默。


例如我们在微信朋友圈上的选择性上传,例如对亲人的报喜不报忧,例如爱人面前的欲言又止。


除了这,还有一层,更痛的一层。马洛伊的两部代表作《烛烬》和《伪装成独白的爱情》中,故事的原初推动力都来自那么近却又那么远的距离。在马洛伊那里,距离是人间重要真相,不论是挚友、父子或是夫妻,之间的隔阂,跟纸一样薄却如草原一样辽阔,几近天然,牢不可破,径直弄人。


这距离制造沉默与佯装,制造痛。你点燃火柴,他/她递过引信,点燃的是烟火还是雷管,说不准。


于是,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人有时会出现[更容易向陌生人展示真实想法]的情况?” 在两个过2000赞的回答中,都有理有据地肯定了陌生人。而我们的树洞,要做的就是那个陌生人,一个于你没有利害对你没有目的,只想好好认识你的陌生人。



Simen Johan的“动物的肖像”将现实与臆想世界融合在了一起。


还有部分沉默,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人有根深蒂固地追逐一劳永逸的毛病。这话几个意思?举个简单例子,“小目标”。“小目标”把人撕开,粗暴却又很细致地把人生和世界判定为两部分——学了那么多数学,可很多时候我们能数出的最大数只有“2”,一部分是有用的,一部分被判定为无用的,是可以暂时忽视的。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另一部分的工具,甚至是负累,我们给的按揭期限是:等完成小目标后。


我们假设目标完成后,世界将以一副全新的面容迎接自己,一劳永逸。这符合机场书店里的成功学法则。树洞君不相信成功学,但相信劳伦斯·布洛克,他在《小城》里反复念叨一句话:成功无可替代。树洞君甚至相信在对成功的追逐中,也包含动人心魄的生命内容。问题是,那沉默的部分可以替代吗?一劳永逸存在吗?应该说,树洞君是笨的,无力论定,只好求助于狗血。


假设医生宣布,留给你的时间只有半年了。上天逼迫你亮出最深沉的爱时,你的选择会是什么?到那时,相信有人会选择争取让公司市值达到新高度,完成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又或者继续未完成的学术研究,甚至继续钻研寻找那个飘渺的新风口。


但原因是,他们认定那便是人生价值之所在,就是存在本身。但相信也会有人开始关照生活中沉默的部分,爱上是知裕和与小津的电影,关心金鱼和黄昏,和家人一起体验犹如走路的生活节奏,甚至给经常路过的每棵树起一个温暖的名字……



Norman Rockwell的《鉴赏家》油画作品+Evgenia Arbugaeva反映西伯利亚人民生活的摄影项目“Tiksi”.


我们必定是爱自己的,但爱的代价不应该是忘却和搁置。爱自己不是孤注一掷地追求高人一等,不是急迫地让自己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是冒失地认定社会头条事件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或者,死得会晚一些,不是认定自己比别人更有道德,不是集更多更好的“邮” …… 准确地说,不仅仅是。如果朴素一些,就可以轻易地发现,我们明明可以做一个自足的人。


我们所有的行为、选择、习惯、爱好后面,都有自己的思考、爱恨、恐惧与局促。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复杂和奇妙,为什么我们对此仿佛置若罔闻?[你需要我们这个树洞吗?]换个说法,就是[如果你接受我们的倾听和注视,事情会不会有些变化呢?






所以,你需要我们这个树洞吗?

若需要,请在后台回复

树洞+姓名+电话

详细咨询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城市画报青年影像计划


制片人 王义军
监制 周浩
策划 杨凡 桂梅
导演 仇敏业
编导助理 王宝莹
摄像 冯舜旭/陈辉/仇敏业
后期 王宝莹
特别演出 VIVIAN
特别鸣谢 张瑾/ET/KEVIN/阿洋/果然/小路
        STARMIXS星悦西厨
        21v视频工作室


文 :仇敏业

今日主编:立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