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新娘在婚礼上被检查了“牙口”,“质检员”是未来的婆婆。这是奥迪二手车的广告“创意”,他们的二手车,跟这新娘一样,是“官方检验合格”的。
这个比喻很欠揍。遭到群起而殴之,落得广告撤掉、官方道歉的结果,也是活该。此种广告,恶意谈不上,low倒是真low到家了。完全是一只直男癌在裸奔嘛。
现如今,想藏起点什么,愈发困难。大数据时代,理论上所有人的隐私都可能裸奔,更何况,“手滑”的概率还不低。网盘用户手一滑,个人硬盘里的文件,就成了人人都能获得的公开信息。
也不知道哪个人无聊,跑去第三方引擎搜“通讯录”、“照片”、“内部文件”什么的,竟然大有收获,毕业证书、企业通讯录如彩蛋一般砸来,据说有明星的代言合同也暴露了,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作为一枚资深网盘用户,我感觉很费解,这么私人的内容,分享之前都不设个密码。
谁家的海燕,这么不长心。
但即便小心谨慎如我,也不能确定,我在网上留下的痕迹就完全没有被偷窥的风险。所以,
如果没法回到山洞里去生活,就不要在网络云上留下要紧的信息。
可信息泄露的风险,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小心再小心,陌生的房产中介,千里之外的理财公司,以及“你的领导”,都能有办法知道你的电话号码。
每每想到此,我就很想回火星。
个人势单力薄,
即便会徒手写代码,自架防火墙,也不一定逃得过别有用心的人的魔掌。更该格外“长心”的,或许是公安部门。打击信息诈骗是一方面,寻找和惩罚信息泄露的源头,可也不能敷衍。
犯罪之所以能得逞,无非是因为,所有能堵住的环节,全都崩塌了。
毕业证、通讯录“裸奔”,可能没什么直接损害,可它松动了安全链条的一个关键环节,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悲剧,往往是危险的种子结出的恶果。
半个月的时间里,在河北,同样的悲剧降临了四次。先后有四个小朋友,在暴热的天气下被遗忘在幼儿园的校车里,然后痛苦地死去。
司机或是跟车老师大意,把孩子落在车里,少了一个孩子,幼儿园老师没发现,或者发现了也没在意,等当事人回过神来,好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一切都来不及了。
这样的故事主线,我太熟悉了。去年夏天,有几个小朋友的遭遇,几乎一摸一样。死亡之路被踏过一遍又一遍,这比悲剧本身更可悲哀。
很多人事后说,但凡有一个环节上的人能够尽到责任,孩子就可能得救。可偏偏所有的环节都崩塌了。这能怪命运无常吗?
这些年,几乎每一起幼儿校车事故,都能捎带揭露一个资质不全的幼儿园。最近的这四起事故中,有三家幼儿园都是非法民办园,校车也无一合格。农村地区尤其如此。在一些地区,村里的“大婶”拉上几个“会带孩子”的亲戚,就开起了幼儿园。“一个农村大婶开一个幼儿园”的问题,教育部还专门回应过。校车不规范,不过是乡镇幼儿园诸多隐患的一个切片。
校车拉着疲惫的乡村学前教育,一起在裸奔。
乡村有乡村的无奈。青壮年纷纷出走,年幼的孩子总要有人看管和教育,公立幼儿园又极度稀缺,
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课题组走访了175个村庄,发现只有一个村庄有正规的公办幼儿园。
如果把那些“野生幼儿园”都给取缔了,那就只能把娃散养于乡野了。
可监管部门的失职,仍旧是无法掩盖的。近期出事的幼儿园之一,晋州的天宝幼儿园曾经被多次下令停办,也被整改过。但事实是,这家幼儿园一直在扩张,出事前,正在开办第四家分园。以往的案例中,好些不规范的幼儿园都被教育部门“拜访”过,要求学习规范,勒令整改,但故事的结局常常是,
“教育局的人没再来过”。
这样的监管,倒是和野蛮生长的民办幼儿园一般粗放。隐患重重,监管缺位,真正的悲剧降临之前,安全的基础环节全都松动了。
校车接连出事后,河北省教育厅下发了紧急通知,强化幼儿园校车管理。幼小生命的代价面前,大人们总算愿意多长点心了。只是,不达标的校车要换,不够格的老师需要换、要培训,不安全的教室需要重修,哪一样,都需要政府机构花功夫,也需要社会参与,都不是“加强规范”、“勒令整改”的行政命令可以抽象带过的。
在系统性的风险面前,个人几乎是在裸奔,无力得很。信息安全漏洞无处不在,只靠自己“防范”,不可能避免徐玉玉之类的悲剧重演。乡村幼儿园普遍堪忧的情况下,家长能给自己的宝贝架设的防护网,脆弱不堪。
河北校车事故中承受丧女之痛的一个父亲,也曾试图给孩子多加一层保护。他选择的那辆校车的跟车老师,恰好是家里的亲戚。后来亲戚因故调离,换了新的老师跟车。三天之后,孩子出事了。
(文/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