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宋墓出土壁画,描绘了厨房中包包子、蒸包子的情景
在我国古
代,“饼”是各种面食的总称。
《说文解字》说:“饼,面餈也。”“餈”,后来写作“糍”,是把稻米捣碎以后制成的食物。如稻饼。现在南方还有用糯米做的糍巴。
上古时期,人们以稷、黍、麦、菽、稻等各种粮食为主食。由于尚未发明磨盘,吃面食可能很少。在先秦的主要典籍中,也很少见到“饼”字。只是在《墨子》中偶然出现过。但是,到了汉初,有关面食的记载就相当多了。相传汉高祖的父亲刘太公不习惯过宫廷生活,刘邦便按照家乡的格局为他建了一个新丰邑。不但街道、房屋、鸡犬一仍其旧,就连当地的酒肆、饼铺也都照样搬来。由此可见当时吃饼的习俗已经十分盛行了。
一是笼屉蒸的。这就是蒸饼。开始是死面的,所以有“牢丸”的称呼。后来人们发现了发面的方法,这就有了“起面饼”。但在晋朝发面的方法也还很神秘,所以能吃上“十字裂”的开花饼,还被人们认为是很奢侈的。
蒸饼的形状也在不断改进,由扁平逐渐变成圆形,这就有了馒头。相传诸葛亮征伐西南地区,见到当地人用人头祭祀,就让他们改成用面做的馒头来代替。所以一些记载事物起源的书,都把馒头说成是诸葛亮发明的。但是,蒸饼的称呼却延续很久。
诸葛亮像
宋仁宗名“祯”,“蒸”与“祯”字音相近,于是宋代蒸饼叫“炊饼”。《水浒》里的武大卖的炊饼,也就是蒸饼,说不定就是今天的馒头吧。有了馒头以后,里面夹了馅,这就是包子。宋代包子铺已经很普遍了。
另一种是在火上烤或烙的。这叫作炉饼。撒上些胡麻(芝麻)的,叫作胡饼,也叫麻饼、胡麻饼。唐朝时京城里胡麻饼又香又酥,是上等食品。白居易诗《寄胡饼与杨万州》有“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的句子,可以为证。这就是今天的烧饼了。后加改进,出现了馅饼。
放到水里煮的叫汤饼。汤饼的原始做法很简单,把面揪下来放到水里煮熟就是了。这大约就是今天的片儿汤之类。晋朝束皙的《饼赋》说:“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古时做汤饼是用一只手托面,另一只手撕面,在锅边按扁,放进水中,所以又叫“饦”。后来有了擀面杖,不再用手托了,所以叫“不托”,也写成“馎饦”。馎饦到后来又成了面条。
馄饨的起源较早,饺子可能是到六朝时才出现。隋初时的颜之推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是可信的。当年故宫展出了新疆吐鲁番唐朝墓葬中发现的几个饺子,形状正如颜氏所云,和今天我们常见的水饺没有什么差别。由此可知唐朝人已经吃上饺子,而且传到了边远的地区。
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9号墓出土的唐代饺子
此外,还有油炸的油饼、薄脆以及春饼、月饼、桂花饼,都是由来已久的。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81年第4
期“文化史知识”栏目
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2021《文史知识》继续贴心陪伴您,忙碌中别忘了订阅哦:
一、去往邮局征订,邮发代号2-271。
二、咨询伯鸿书店购买,联系电话:010-63458912、010-63265380。
三、北京的读者可以去往三联韬奋书店、万圣书园、伯鸿书店购买(伯鸿书店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一层)。
四、需要网上购买的读者,请登陆“杂志铺”网站(www.zazhipu.com),京东商城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http://mall.jd.com/index-84097.html)然后在搜索栏搜索“文史知识”,即可看到《文史知识》的订阅信息,按照网站购物流程购买即可。
五、集体订购电话:010-63458229。
六、您也可以添加《文史知识》的微信公众号“wszs1981”及时获取《文史知识》的更多信息!征订在即,请千万别错过。
七、敬告读者:自2018年7月1日起,《文史知识》编辑部不再接受任何购买咨询,如欲购买《文史知识》新刊、过刊、历年合订本等销售问题,敬请致电中华书局伯鸿书店(010-63458912、010-63265380),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文史知识》(月刊)邮发代号2-271,每月1日出版,定价15.00元,全国邮局均可订阅,国内统一刊号 CN11-3153/K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2-9869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文史知识》编辑部收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458229
(邮购 每册15元,挂号每次另加3元)
微信号:wszs1981
QQ群:713071938(新群)
新浪微博:@文史知识杂志
官方网站:中华书局/文史知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3397473
010-63458229
• end •
大专家写小文章
准确、生动、有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兼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