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卢克文工作室
用深度,记录世界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西媒:争夺北极的战争已经打响 ·  昨天  
参考消息  ·  路透社:“特朗普的声明令人震惊”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日产、本田停止合并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涉乌大选民调:扎卢日内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卢克文工作室

聊聊可控核聚变这件事

卢克文工作室  · 公众号  · 国际  · 2024-12-09 16:07

正文

2024 11 月在法国乱窜时,无意中来到上普罗旺斯一处叫马诺斯克( Manosque )的小镇,在这里,意外了解到关于可控核聚变的一些事情。
11 26 日我还发了一条微博,转述了当地一名核科学家的内容,许多人表示不可能,美法两国核电站建设能力还十分强大,对这条信息充满质疑。

这里先声明一下,我本人就是个街溜子,没读过几本书,没上过大学,啥啥都不会,更别提可控核聚变这么高级的事物,下面所有聊到的信息,都是我这个街溜子听来的,没有掺杂任何本人清澈愚蠢的观点。

熟悉我的读者们都知道,本人又土又 LOW ,天天只知道河北彩花相泽南田中柠檬啥的(相泽南是真的顶),不可能拥有阐述核聚变的能力,所以纯粹就是在这瞎聊,大伙就当胡乱听个热闹,千万不要当真。

瞎聊开始。

法国马诺斯克这么不起眼的小镇,藏了一个天大的国际项目,名叫 ITER ,全称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是一个国际组织,不是法国国内项目,所以马诺斯克大街上到处是外交车牌在那晃来晃去,还有各种形迹可疑的人在那到处打探信息——不包括本人,我纯纯只是路过。

据本地人说,这些形迹可疑的人可能就是间谍,但跟电影里那种来无影去无踪杀人于无形的间谍不一样的是,他们一眼就知道谁是间谍,而且间谍一点都不神秘,凡是没有正经工作又不是短期旅游,纯在那瞎晃悠问东问西的非本地人,他们一律默认间谍。

ITER 上班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法国的税率特别特别高,一般税后到手 2000 欧的话,公司差不多实际要支出 4000 欧,而在 ITER 上班,不用向法国政府纳税,里面的核科学家通常都有七八千欧月薪,不扣税直接到账爽到飞起,一年十万欧的收入,约等于在中国税后拿 70-80 万人民币年薪。

而马诺斯克常见的小别墅——我觉得这种小别墅叫农村自建房更合适一些,通常上下两层共 200 平,还没达到国内别墅的标准——一套通常只需要 30 万欧,合 230 万人民币,所以这里的科学家们很容易就能买一套定居。

再配一辆 2 万多欧,有外交牌照的小车,加上当地最贵的法餐人均也只有 50 欧,在镇里就可以横着走了。

而且这家机构还超级稳定,很少炒人,大部分员工都能干很长时间,中国在这干得最久的工程师,工作了 18 年直接退休。

每天上班时间也不长,每周 35 小时工作时间(此处可能记错),到点就打卡下班,平时比国企还国企。

真的要炒掉某个人,也会按 N+6 进行赔偿,真正是摸鱼科学家们的天堂。

总之一句话,这个 ITER 财大气粗,相当了不得。

那这个 ITER 是怎么来的呢?

这事得慢慢讲。

二战结束后,苏美两国都打算搞核聚变,但走了两条不同的路线。

1951 年时,苏联这边由萨哈罗夫跟塔姆带头,研制“环形磁笼”,就是后来的托卡马克;美国这边则由莱曼·斯皮策建立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研制仿星器,走两条不同的路线搞可控核聚变。

托卡马克长这样
仿星器长这样

托卡马克就是个甜甜圈,仿星器就是个天津麻花,很好记。

工作原理上,托卡马克纵向磁场非常强,由外部纵场线圈提供,然后等离子体电流贡献极向磁场。

仿星器纵向磁场和极向磁场都完全由外部线圈提供,避免了电流分布带来的不稳定性,但磁场相对弱。

大部分人应该都看不懂上面的工作原理,不要焦虑,我也没看懂,这是我百度查来的,普通人也没必要弄懂,这是核科学家们的事情,普通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还房贷,这些事轮不到我们管,大家只要记住有两个不同的可控核聚变路线:一个是苏联甜甜圈,一个是美国天津麻花就够了。

冷战时苏联、美国、欧洲同时开展可控核聚变研究,但早期都没啥进展,三路科学家都搞不定,就决定一起想办法,公开交流,互相展示研究成果。

1968 8 月,新西伯利亚召开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 大会,阿齐莫维奇说苏联的 T-3 托卡马克电子温度搞到了一千万摄氏度,比美国普林斯顿仿星器的温度高出了 10 倍多。

欧美觉得这个数据太离谱,开始都不相信,阿齐莫维奇叫他们去现场检验,结果比他宣称还要离谱,比一千万摄氏度还要高许多。

大家心服口服,全世界各国都开始大建托卡马克装置,一口气建了好多个甜甜圈。

1982 年德国的 ASDEX 托卡马克装置发现等离子体高约束模式,离成功越来越近,各国更专注托卡马克, 1996 年日本的 JT-60U 装置,甚至把温度干到了 4 亿摄氏度。

但是再往下研究的话,就需要建一个超级大的装置和超导线圈,装置还要能实现零下 269 摄氏度的极低温和上亿度的高温,其风险、成本、技术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可以解决的了。

1985 年,冷战已经走到了尾声,苏联那边上来的是恨不得当场自宫的戈尔巴乔夫,他去跟里根商量,说现在也该缓缓敌对情绪了,大家一起搞点东西出来吧,亲热亲热。我看那个可控核聚变项目就很好,为了全人类“清洁和近乎无限的能源供应”,我们两大强国号召号召,建个团队一起搞吧。

里根同意了,跟欧盟日本打了个招呼,大家商量商量就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ITER 就这么成形了。

但这个项目实在太大太科幻了,大到 1988 年在维也纳启动概念设计, 1992 年才开始工程设计, 1998 年才搞定 ITER 装置设计,活还没开始,十三年过去了,中国这边都开始大下岗了,实物还没见着影子。

后面陆续又有中国、印度、韩国加入了这个项目,三国都是 10% 的股份,总体算下来是七个股东,分别是: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韩国、印度。

七个国家分别拨款,分别指派科学家加入团队,共同冲击人类的能源事业。

时间一晃到了 21 世纪,里根都去世一年了, ITER 才在 2005 年定址在法国南部卡特拉舍的马诺斯克镇。

为什么选在法国呢?

因为放在美国,俄罗斯不同意;放在中国或俄罗斯,美国不同意;放在日本,中国不同意;放在印度,大家都不同意;大家从中找平衡,找来找去,就法国吧,看起来跟大家都没啥深仇大恨的样子,而且法国当时核技术确实水平高,好多中国核科学家都是要去法国深造的。

为什么选在这个小镇呢?是因为这里离法国原子能署近,办事方便。

前期所有事情搞定, 2007 10 24 ITER 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从构想到落地,时间已经过去了 22 年,各国领导人都换了好几茬,整整一代人耗干了。

什么是宏大叙事?这就是宏大叙事。

2024 年去到马诺斯克时,时间又过去了 17 年,差不多又是一代人的时间。

39 年弹指而过,项目进行得咋样了?

目前 ITER 共有 2000 多个职员,其中 1100 多个科学家, 1000 多个行政配套(打杂)职员,忙活了 17 年,可控核聚变这事,还是没啥眉目。

ITER 项目已经变成了一座当代巴别塔,项目完成遥遥无期。

第一个原因是技术难度大,相关产品要求高,因为工作环境极其特殊,所需要的每一个螺丝都要特别定制,单独生产要耗费上游工厂大量财力物力,制作周期也特别慢。

第二个原因是所有参与国都想获得核聚变过程的数据,有时候一个流程做完,有些国家没参与到的就要求再做一遍,最多的时候,一个流程曾经做过七遍,不断做重复工作。

第三个原因是世界各国各有各的小九九,内部政治斗争激烈。 ITER 里面斗得最狠的不是印度人,因为他们通常只有 5 年短期合同,不会在 ITER 呆太久,势力较弱, ITER 斗得最狠的是意大利人,常常活没干完甩包袱走人,没啥责任心,逼着中核工程给他们擦屁股。

ITER 曾经出现一名强悍高层,是法国犹太人 Bigot ,在其一手主导下,预计 ITER2027 年可以完工,但是一波疫情突袭全球, Bigot 死在了 2022 年初, ITER 又开始了其磨磨蹭蹭的历史进程。

最新的消息是, ITER 预计 2035 年可以完工,但 2035 年到底能不能完工,大家心里都没底,甚至大家开玩笑说,这个项目可能永远不会完工。

也许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在法国这么美丽的小镇,个个都有房有车还有外交牌照,每天工作 7 小时周末双休,干着一份还算轻松也没有尽头的工作,安安稳稳过完一生,也不是啥坏事。

我随手拍摄的小镇风景

目前 ITER 项目已经烧掉了 200 亿美元,光每年的工资就要一亿多欧元,虽然分摊到各国都不算大钱,但 200 亿美元,那也是钱啊。

美国以前的曼哈顿计划也不过烧掉了 20 亿美元,约等于今天的 300 亿美元,所以 ITER 常常被人批评,“你们烧掉了一个曼哈顿,还啥都整不出来。”

当年制订这个项目的全球领导人,已经没有一个在世,最能活的戈尔巴乔夫,也倒在了 2022 8 月,但这个项目还是找不到第一阶段完成时间。

中国人一直在很努力地为可控核聚变添砖加瓦。

中核集团帮助 ITER 成功安装过心脏设备真空杜瓦, 2024 2 月,又跟 ITER 签署了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

这个装置主体,由 39 座建筑和技术区组成,从地下 12 米一直延伸到地上 60 米,旁边另有装配大厅、控制室、液氦工厂等。

目前全球除了法国这个庞大无比的 ITER ,世界各国也在各搞各的可控核聚变,但进入决赛圈的,实际只有中美两国,欧日韩印都被抛在了第二第三阵营。

美国的 NIF 在搞激光可控核聚变, 2023 7 月能量输入达到了 2.05 兆焦耳,输出达到了 3.88 兆焦耳。

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集中在“ HL-2M ”和“ EAST ”两大工程,都走的托卡马克路线,只不过 HL-2M 属于最大实验设备,而 EAST 属于超导实验设备。

EAST 2021 年时,实现了 1.2 亿摄氏度下长达 101 秒的稳定运行,表明中国在托卡马克路线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之所以选择托卡马克,是因为这条路线更成熟,也更安全,美国的激光核聚变则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本也更高。

从法国回来后,我查了查国内文献,里面有说国内搞核聚变,可以避免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谈判、争端、拖欠经费等人为问题,想起自己在马诺斯克知晓的信息,突然觉得这个作者就是在暗戳戳嘲讽 ITER 项目嘛。

为了搞可控核聚变, 2023 12 月,中核集团牵头 24 家中央、科研院所、高校等在成都成立了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新奥集团、三峡集团、东方电气、中国一重都过来协同开发,各领了第一批任务清单,中核科创基金则负责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已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是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

2015 年开始,中国申请相关专利开始超越美国,目前中国核聚变技术专利申请全球领先,美国次之,英国和日本再次之。

由于人类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实验室结查正在提速,可控核聚变目前正处于历史关键转折点。

可控核聚变前路还有多远暂不知道,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终究是走得到的。
-------------------------------------------

工作室六周年大促,单本 55 元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