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Kindler,大家好!
在平时读书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以下问题:
读得挺认真,但读完就忘,跟没读一个样。
读书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也并没有比读书快的人收获更多。
读书没法专注,3页就犯困。
读书笔记比手账还精致,但就是没法坚持。
……
其实,读书就像做其他事情一样,也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
最近小K认真读了一些系统讲述读书方法的著作
。比如被著名学者梁文道鼎力推荐的,雄踞美国畅销书榜榜首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
,再比如在日本广受欢迎的,专门讲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等。而且,小K还
从这些书中整理提炼出50个实用的读书方法,
希望能给大家阅读带来一些帮助。
那么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跟小K来看看都有哪些读书方法吧。
读书前的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读书之前,先明确和准备好这些事情,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1、
读一本书之前首先明确阅读的目标。
也就是要想清楚读这本书究竟是为了学习具体知识点,还是提升文学素养,还是仅供娱乐消遣。
2、
根据阅读目标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精读和做笔记。
3、明确阅读过程中自己的主动性。
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不要在头脑昏睡、双眼呆滞的情况下阅读。
4、高效阅读需要的能力包括
敏锐的观察力、灵敏可靠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5、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环境。
不管是书房、卧室、咖啡店还是图书馆、自习室,自己喜欢、可以真正投入最重要。
6、开始阅读之前先要排除可能会干扰阅读的因素。
如果不是需要查字、词典,尽量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放在一边。完全沉浸在阅读之中。
7、阅读不一定需要大块时间。
一些碎片时间,如交通工具上、早起、睡前的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会有惊人的收获。
8、如果需要做读书笔记,需要准备好做笔记的工具。
怎样略读一本书
并不是每本书都需要精读,然而,说起略读,是意味着随手翻翻就可以吗? NONONO,略读也是要有方法和策略的。
9、带着以下问题开始略读: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整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10、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可以先看序。
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者是作者写作本书有哪些特殊角度。
11、明确书的分类。
如果是非文学类的书籍,它到底是偏向理论研究,还是偏向实操技巧? 如果是文学类,是虚构还是非虚构? 明确书的分类之后,才能在下一步略读内容时更好地根据题材把握重点。
12、研究目录页。
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出概括性的理解。
1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需要读一下。
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可以通过阅读索引快速判断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
14、如果是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包装或腰封上的宣传文案。
这些有可能是书中的主旨、精华和亮点。
15、通过对目录的阅读形成的模糊印象,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相关性比较强的篇章来看。
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和结尾处有摘要说明,一定要仔细阅读这些说明。
16、从头到尾略读,每个章节读看起来重要的一两段或连续几页,但不要太多。
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
17、不要错过最后的两三页。
通常作者会在最后再次总结全书核心观点、创新点。
18、在略读一本比较难懂的书时,碰到极难理解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可以理解的部分,不要被某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
19、如果使用Kindle阅读,可以利用Kindle的一些辅助功能来帮助略读。
比如快速翻书、X-ray(书透功能,帮助读者理清书中人物、地点)。
怎样精读一本书
对于想要精读的书,小K从参考书籍中提炼出了下面这些要点,让你面对难啃的书不再有畏难情绪,而且学会加深记忆,提高阅读效率。
20、提前做关于书和作者的功课。
了解作者及其生平,Ta写作本书的契机和背景,Ta在同类作者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本书在同类作品中又具备什么样的地位等。
21、抛开杂念,先读完书的序章,了解大概思路
,之后在脑海中或者在纸上列出一些具体问题,带着这些具体问题进入之后的篇章。
22、精读一本书也不并不意味着细抠每一个字。
最小的语言单位只划分到短语或句子即可,无需一个字一个字的盯着看。现代汉语的短语类型和句子类型并不多,但这些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提高阅读效率,无法理解句子,正是由于这些语言基础知识的缺失。
23、重新建立书的结构。
这与前文讲略读时提到的通过目录了解全书篇章结构有所不同。精读时读者应该跳出书籍原本的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或需求重新排列组合书中重点,建立新的结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切记不能脱离书的主题和书中材料的客观性。
24、用自己的话把书中内容讲出来。
分享与传播是知识的重要特性,阅读一本书,从中获得知识,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讲"来达到阅读的效果。
25、体会和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
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有可能是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作者不同,不妨在脑海中再次整理一遍书的篇章脉络,顺着作者的思考顺序去想为什么作者会在此时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
26、尝试反复阅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有道理的。反复阅读是精读一本书最常用、最重要的方式,但它并不是机械地从头到尾重新把书看一遍,而是有重点、有顺序、有详略地读。
27、阅读时学会批判性思考。
精读的过程更像是跟作者的一次深度对话,作者所陈述的观点不一定全盘接受,而是在阅读时不断提问和思考,带着辩证的问题深入每一章节。
28、可以组织分享交流会。
阅读同一本书,读完交流分享,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更深度、全面的理解所读的书。
29、做读书笔记。
具体做笔记的方法将会在后文仔细展开。
怎样提升阅读速度
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都有适当提高阅读速度的需求。但此处小K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提升速度绝不等同于走马观花,更不是越快就越好,而是把握好输入和吸收的频率,尽可能地在现在的基础上提升读书效率。
30、视读不声读。
即阅读时不要读出声音,而是默读。一般人的语速比视读速度要慢,且声音会对阅读者造成干扰,影响阅读效果。
31、用手持笔引导视线。
类似于孩童时期读书常用的"指读法",一方面笔尖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读内容上,另外也方便随时用笔勾勒出关键词、主要论点,甚至做笔记。
32、定期做视野练习。
研究表明,视野是否开阔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想要在阅读中拓宽视野,事实上就是增加视力清晰区的范围。可以选择用"字母树",从上到下依次用目光定焦在中间的数字上,之后移开视线,看是否能回想起最两边是什么字,以此扩展视线。
33、除了视野练习,也要学会跳跃视线,摆脱逐字阅读的弊端。
想要加快阅读速度,就应该增加眼球每次定焦时摄入的信息量,不要每次只把视线定焦在一个字上,要按照短语结构、短句、甚至整句来阅读。
34、尝试一目数行。
阅读时一目十行可能太过夸张,但视线应该学会跨越行与行之间的界限,看一眼就要摄取焦点及其上下左右能看清的文字,并在脑中成像。
35、尽量不要回读。
在阅读时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是正常的,反复回读会打乱阅读的节奏,降低阅读的效率。事实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想要自成逻辑,一般不会存在一个孤立的概念,一时间无法理解的东西,还会在后文中详细解读或前后对照。
36、提高专注度。
深入文字之中,并不断提问和思考,专注可以使效率大大提升。
37、警惕阅读的负面情绪。
克服对难度大的书的畏惧之心,不要对书以及作者产生畏难情绪,遇到不懂的内容保持平常心,不要焦虑和轻易放弃。
38、快速理解也很重要。
理解是加工处理眼睛获取的文字信息的速度,因此速读本质上就是快速理解。需要我们在阅读的同时,将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明白作者的创作思路。
39、学会在脑海中做思维导图。
如果做不到也可以用笔在纸上画出思维导图,以图形为主,尽量少写文字,强化视觉记忆。
怎样做读书笔记
做笔记是高效阅读的重要一环,但是到底该怎么做笔记? 做得太复杂,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大到完全没法坚持;做得太简单,也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以下这些方法,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
40、做笔记的五个基本要素:
时间、书名、作者、书中的精华句子和你读完这段之后自己的感受。
41、以"能坚持下去"的原则为前提。
很多朋友并不是不会做笔记,而是一开始把笔记做得如手账一样精致花哨,但因为的确比较费心力而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难以坚持。其实笔记的重点不在于多么精致复杂,而是简练实用。
42、善于利用缩写。
比如反复出现的人名、地名、专业术语,可以采用固定的缩写来节省时间,前提是自己需要记得。如果可能会遗忘,则需要在该名称第一次出现时标注以后用某缩写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