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兰克福书展宣布将举办2021年线上和线下混合书展,并已开放参展商注册,现场活动定于10月20日至24日举行,主题为“重逢法兰克福”(Re:connect)。
去年此时,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法兰克福书展能否如期举办曾牵动全球出版人的心,这场每年有7000余家参展商、近万名记者及30万观众参与的版权交易盛会,如何应对各国出行限制带来的挑战?
事实证明,这个可追溯到600年前的“书业奥林匹克”有着极强的应变、进化能力,疫情虽然阻隔了线下的交流互动,却加速了法兰克福书展的线上化转型。
70小时的专业
在线会议和交流向全球出版人敞开了大门,
1
35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直播节
目成为16小时不间断的“文化狂欢节”。
这些节目是
书展团队从来自50多个国家/地区的500多家出版社收到的800多份创意中精选得来,
包括访谈、讨论、表演,涉及美食、旅行、生活、冒险、娱乐、畅销书、童书、青少年文学、插画等领域。 你会在其中听到跨度长达百年的未来图书馆计划的故事,也可以跟随镜头去看一本
销量超千万册的绘本是如何诞生的,还可以“空降”
科幻作家陈楸帆与德文译者的对谈现场。
通过数字图书节,法兰克福书展的触角,第一次深入到了线下书展不可能到达之处,也让更多没有机会亲临现场的读者感受到了“图书嘉年华”的迷人魅力。
正因如此,2021年法兰克福书展将延续
线上和线下混合书展的方式,这种被疫情逼出来的创新正在成为新的传统,也值得其他书展学习借鉴。
在等待今年书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法兰
克福书展去年秋天是怎样到访世界各地的?
德国图书信息中心精选了其中的几段视频,配以中文字幕,为您呈现当时可能错过了的精彩。
每年法兰克福书展在周末都会敞开大门迎接世界各地的读者。去年,书展把周末也搬到线上,135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与文化节目通过两个频道同时直播。
听书展主创聊聊,书展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怎样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为了把参加书展的体验挪移到虚拟空间,做了哪些工作?
遇见插画家阿克塞尔·舍夫勒
镜头跟随生活在伦敦的德国插画家,去看看《咕噜牛》是怎样诞生的。这位知名插画家用图文评论事实,热心公益,在疫情艰难的日子里支持当地书店,零稿酬为小学生创作的防治新冠绘本被翻译成16种语言。片中介绍的《咕噜牛》畅销20年,被译成近90种语言,销量超1000万册。中文版于2018年由外研社出版。
小男孩怎样成长为插画师?除了创作图画,精心编织故事和构思结构也是他的工作。已经问世15年的“奶牛洛特”系列中文版图画书于2020年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蒲蒲兰绘本馆出版。
2014年苏格兰艺术家凯蒂•帕特森在挪威的诺德马克森林种下1000 棵树苗,长成的云杉将在100年后被印制成图书,图书的内容来自100位作家于2014至2114年100年间的创作,即:每年邀请一位作家创作一个文本,文本由作家亲自带到森林中与未来图书馆交接,之后封存于奥斯陆图书馆的特制空间,直至2114年公开出版。
已参与的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大卫·米切尔(英国)、艾丽芙·沙法克(土耳其)、松(冰岛)、韩江(韩国)、卡尔·奥韦·克瑙斯高(挪威)、OceanVuong(美国)。
对话德国作家卢茨•赛勒
卢茨•赛勒的小说《星111》获得2020年莱比锡书展奖,法兰克福汇报编辑就小说与作家讨论转折时期及在短时间内重新找到方向……作者首部长篇小说《克鲁索》于2014年获得德国图书奖,中文版于2017年由文景出版。
陈楸帆小说《荒潮》德文译者马海默与作家讨论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因何形成现在的国际影响力,科幻文学与科技发展、与普通人的日常、与社会和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