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还与老百姓的生活相距甚远的无人机,近几年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普通人都可以消费的科技新宠。在这一过程中,国产无人机为全球无人机市场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
现如今,无论是新闻现场,还是森林、农田、山区的上空都可以看到无人机大展身手,但与其同时,手握遥控器的也有一些没有法律意识的公民甚至是恐怖分子,这也导致无人机屡屡以不体面的方式闯入舆论中心。
无人机如何成为科技新宠?国产无人机有多厉害?无人机正在哪些领域大展身手?乱飞的无人机为何引发众怒?下面为你一一解读:
第三篇:
《无人机出现后,人类不需要亲自上刀山下火海了》
2016年,被称为无人机元年。从航拍到物流,从测绘到农业,从专业级到消费级,全球无人机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
在我国,无人机正在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中。
在广东的珠江上空,无人机已经开始帮助警方监察洪灾实施救援;在重庆的森林里,林业局正使用无人机在1500米的高空监测森林火势走向;在太原的国家电网分点,一架多旋翼的无人机靠近杆塔来检查塔顶的零部件是否有损坏;在深圳某地的城管执法大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调控大屏幕中无人机传来的实时监控画面……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
201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赛奖的获得者《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就是凭借8.12天津爆炸事件的航拍图从8万多张作品中脱颖而出。
无人机不受环境和空间的限制,当面对如火灾、爆炸等突发新闻事件时,使用无人机进行采访既能快速获取素材,也能保证记者的生命安全。且航拍视角独特,能够展现整体环境,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立体(上帝视角)的感受。
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说是很OK的。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作业300亩,效率极高不说,喷洒人员远距离遥控操作,再也不怕农药接触身体了,如果是山地丘陵地带,还能省时省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超18亿亩,但山地丘陵面积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投入使用的农用无人机已超过500台,飞控手人数达1000多人;预计到2020年名中国对植保无人机的需求量是10万架,从业人员需求量达到40万人,可谓是前景广阔。
要知道在农业无人机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日本,已经有3000架农用无人机覆盖着日本8000万亩耕地。
我国目前已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共6个跨省区电网,110 kV以上输电线路已达到近51.4 万公里。随着电网的日益扩大,巡线的工作量也日益加大,100 公里的巡线工作需要20 个巡线人员工作一天才能完成。因此传统的巡线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广泛需求。如果使用无人机,51.4 万公里的输电线路只需要4000 架无人机就可以完成作业。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油气管道巡检。传统上日常巡检中需要巡检工人驾车沿着管道沿线以目测的方式对管道进行巡查。若是赶上雨季,因山体滑坡、塌方,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导致道路中断,巡检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效率却非常低,而起降不受山区场地限制,能大大提高巡检效率。
许多基层公安局、消防队、城管等都使用无人机执行一些简单的侦查任务。甚至有些部队的训练中还使用消费级无人机检验伪装效果、用无人机巡逻边界。
无人机作为空中制高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一定高度飞行侦查,完成实时图像、视频采集传输任务。边防部队处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前沿,为更好履行使命,吉隆边防检查站已经将无人机用于日常边境巡逻侦查。
图为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进行边境山地观测侦查
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全国森林面积1.589 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仅约0.1 公顷,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资源匮乏,不仅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平衡。
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森林消防,优势越来越明显,可以通过搭载不同的任务载荷在林区巡护、卫星热点侦察、火场侦察等方面发挥监测功能。此外无人机还可以人工降雨。
除了将无人机应用在以上这些相对繁琐或危险的海陆空作业中,各国人们还发挥了超凡的想象力,将它加塞进各种意想不到的领域。
杜克大学研究员专门针对非洲加蓬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研发了一款廉价无人机。护林员可以利用它来监视大象隐秘的行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NOAA)的科学家依赖无人机来跟踪和记录夏威夷群岛的座头鲸,效果出奇的好,以前开船去会吓走这些大家伙,而且船上的科学家也可能会有危险。
用无人机追踪蚊子还真不是熊孩子闹着玩,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蚊子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约有7亿人被蚊子传染各种疾病,且每十七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被蚊子传染的疾病,而这些问题在热带地区尤其严重。
因此Project Premonition团队研究如何利用无人机技术跟踪蚊子,这些蚊子携带了寨卡病毒和其他疾病,研究人员希望利用无人机找到可能携带疾病的蚊子聚集地。再利用无人机将他们的新型捕蚊器运送并安放在偏远地区——而不是靠真人徒步几个小时、手动抓蚊子。
联合国曾经有过调查,在大约六十个国家的田野、公路和人行道下面,埋藏着数以千万计的地雷。大都分布在伊拉克、阿富汗、安哥拉、柬埔寨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每年有数千人死于这些地雷,其中绝大部分是无辜平民。研究人员估计,消除世界各地所有的地雷将超过1000年,花费超过300亿美元。
图为地雷重灾区
如今出现了一款mine kafon排雷无人机,用于探测和销毁地雷,可加载高分辨率摄像头与金属探测器,还能抓取雷管。让扫雷变得更轻松、更安全、成本更低。
还能监控极地冰川,航空公司还会使用无人机来检查商业班机的机身,无人机甚至能陪人们打网球,帮助不方便行动的老人还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寻找童年回忆。总之无人机的出现,让许多问题变得简单,也实现了许多人类曾经无法触碰的设想。
编辑:胡睿
微信编辑:付慧敏
来源:环球网、百度百家、“京津冀大气环境监测治理技术论坛”微信公众号、“无人机创客之家”微信公众号、“铁路视点”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微信公众号、智能制造网、比特网、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