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师在每个人的人生进程中
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或是求知路上的启蒙者
或是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而今年龙岗“年度教师“得主方静
用“雕刻家”一词
让发布君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认知
方静认为,教师应该是一名有温度的雕刻家。”如果学生遇到的每位老师都具有雕刻家的慧眼和因材施教的方法,那么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读到这里
你有没有想起
成长道路上的那些“雕刻家”们?
接下来
发布君带你一起
回顾龙岗区第三届年度教师评选
感受这位“年度雕刻家”的温度
“用心守护一方净土,用心守住讲台。”7月12日下午,龙岗区第三届年度教师评选在区教育局一楼报告厅火热上演。13名候选老师纷纷上台展示各自的教学成果和心路历程。
2017年度龙岗区“年度教师”评选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全区有一万多名老师参选,经过层层选拔,最终13名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年度教师”候选人。根据《深圳市第三届年度教师评选方案》和《2017年龙岗区年度教师评选方案》的安排,“年度教师”评选工作由学校评选、街道评选、区级评选和市级评选四个环节组成。
小伙伴们一定很好奇
评选的标准和方式是什么呢?
和发布君一起看
↓↓↓
评选的方式为现场展示、演讲考核和综合考核3个环节。现场展示可以使用微视频、PPT等形式,占评选成绩的35%,主要展示个人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和工作亮点;演讲考核占评选成绩的35%,主要考核候选人的个人风采、能力水平、业绩亮点等;综合考核占评选成绩的30%,根据候选人递交的参评材料进行综合评价。
龙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区教育局将推荐龙岗区“年度教师”参加深圳市“年度教师”评选活动,并推荐“年度教师”和提名奖教师参加龙岗区“最美系列活动”。
回顾完这个评选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到刚刚摘得
2017年龙岗区“年度教师”桂冠的方静身上吧!
聆听这位新晋年度教师的教育新理念
教育情怀和与学生之间的温情故事
刚刚摘得2017年龙岗区“年度教师”桂冠的方静,内心很平静。昨日上午,她像往常一样准时前往龙城高级中学上班。留着一头利落短发,穿着一件黑底白碎花的休闲衬衣,背着一个褐色包包的方静行走在校园里,看上去极为朴素。
方静,龙城高级中学英语老师、英语科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扎根龙岗12年,先后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名师、龙岗区首批教育系统优才、龙岗区优秀教师、龙岗区师德模范等称号和荣誉。2015年成为龙岗区名师工作室——方静英语工作室主持人,为区内高中英语教育教研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42岁的方静出生于湖南岳阳一户书香家庭,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方静从小在校园里长大。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方静笑称:“我好像天生就是做老师的料,从上班第一天起,就对学校的一草一木倍感亲切。”1995年从学校毕业后,方静如愿成为一名英语老师。2005年她从老家调到龙岗工作,并扎根于此12年。
12年里,方静不仅见证了龙岗教育的飞速发展,也实现了个人教师职业生涯的飞跃,在英语教学、教研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5年成为龙岗区名师工作室——方静英语工作室主持人,带动培养年轻教师,辐射和服务全区英语教学。
“12年来,龙岗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势头很猛,无论是教育质量提升,还是学位增长幅度,均领跑全市。”方静感触最深的是,12年前提到龙岗还少人关注,近几年越来越多居住在市内的朋友选择来龙岗定居,“吸引他们的是龙岗越来越好的基础教育环境。”
“这次能获得龙岗区年度教师跟龙岗教育大环境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方静介绍,在教师培训方面,龙岗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龙岗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就是老师们成长的乐园。”作为一名从普通一线老师成长起来的英语学科带头人,方静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这个平台已形成了“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的教师培养机制。
提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方静将其浓缩为四个字。
↓↓↓
静,不浮躁,静心于三尺讲台;
净,不功利,保持一颗干净纯粹的心;
劲,不蛮干,用巧劲、常反思;
尽,不敷衍,尽心尽力。
方静说,是这四个字
支撑着自己的职业理想
将自己锻造成一名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
“做一名好老师,思想上要站得高远一点。”方静跟年轻老师谈心时常这样说。在方静的英语教学上,从来不唯分数是举。在她看来,英语和所有文科类科目一样,是门感性的学科,“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只为分数,而是为了掌握一种语言能力,学好后可以自如地听、说、读、写,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方静的课堂上,她注重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常以“交流与互动”的对话形式展开教学。一堂45分钟的英语课,她总能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内心的想法。
“方老师的课堂温馨、轻松、愉悦,同时又是充实、高效、充满正能量、温情满满的。”她的学生如此评价。
方静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轻松、随意”。课堂上,每周五晚她都会组织学生看原版英文电影;让学生自由阅读英文报纸,每周两到三次在班上组织“四人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后用PPT展示阅读成果。学习小组上有人朗读,也有人谈读后感,每次学习场景都让孩子们欢欣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