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拳王的故事
Awesom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P上海知产观察  ·  【知讯】关于开展2024年度杨浦区知识产权资 ... ·  21 小时前  
知识产权界  ·  双双下降!2025年1月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拳王的故事

关于“针灸母亲治孩子”的科学解释

拳王的故事  · 公众号  ·  · 2018-09-16 16:41

正文

近日,一篇关于“母亲扎针能治孩子”的论文在网路热议,其核心观点是由于量子纠缠,母亲和孩子建立微妙的感应机制,所以给母亲针灸,也能在孩子的体内引发变化,从而治好孩子的病症。

先不说“母亲扎针能治孩子”的结论,“量子纠缠”的机理是站不住脚的。量子纠缠只能发生在基本粒子层面,不可能作用于宏观物体,而且其纠缠的实质不能用于信息传递。试想要是这边扎针那边能感应到,那就可以把扎针当莫尔斯电码使了。

而我有幸曾经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我的观点是:抛去量子纠缠的扯淡解释,“孩病扎母”是有事实支撑和理论依据的。

以下即是我的研究报告:

我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是从关注到“打哈欠会传染”这个现象开始。虽然对于“人为何要打哈欠”并无定论,但是一个可靠的解释是哈欠会让人清醒,毕竟在困倦的时候打哈欠的几率更高。

而哈欠让人清醒的原理,有科学家提出是哈欠促使脑脊液在大脑流通,引发神经活动的增强。那为何哈欠会传染呢?这就涉及到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范畴了,在史前时代,以狩猎为生的人们必须保持时刻的警惕,所以“哈欠”就成了一种警醒信号,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人,再传遍整个狩猎群体,让大家都能保持清醒,防微杜渐。

而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事儿本质上就是脑脊液的加速流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引发“共振”,让周围人群的脑脊液也开始加速。但这个共振的传递并非靠波,而是靠视觉、听觉引发的心理活动,属于“共情”现象的一种。

到这里你是否发现了“共情哈欠”和“扎母亲治孩子”的共通点?我这人并不怎么相信中医的逻辑体系,不过我知道针灸的原理是“通过对穴位的扎刺让淤积的气血变得畅通。”扎母亲,让孩子的气血也畅通了,这不正和“脑脊液流动引发共振”本质相同么?

但气血流动的共振是靠什么传递的呢?关于这点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也是我的研究重点。

我一开始是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去考量,中医认为“气血”实质上是一种气,那我们就把它简化为在人体经络循环流动的气体(类似武侠小说里的内力或真气),而人体体表是有无数的孔洞的,比如穴位,比如肛门,气血可以通过这些孔洞散逸到体外,而当你周围还有其他人存在时,散逸到空气中的气血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

这个影响是如何进行的呢?讨论分子运动论必然涉及到玻尔兹曼分布律,但这对于非物理专业的朋友太过艰深,那我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先看下面这个新闻:


乍一看很神奇是不是?联想到 NBA 历史上第一长人,来自南苏丹的马努特波尔,和最著名的矮个子扣将土豆韦伯恰好是同一年( 1985 年)进入联盟,是不是觉得这种巧合更有趣了?难道大自然真有自我调节机制,以保持这种玄妙的平衡?


其实这没啥神奇的, NBA 的平均身高服从正态分布而已。


见上图,本质上,正态分布反应的是概率密度。

而气体的玻尔兹曼分布律,恰恰就是正态分布在物理学中的最经典应用。

上图即是玻尔兹曼分布律的图像化表达,意即气体分子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其密度是呈正态分布的。反过来亦然,气体密度增加,其运动速度呈正态分布。

玻尔兹曼定律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可忽略的外力作用。而 扎针不就是这个“外力”吗?

研究到这里,我似乎觉得一片豁然,前文提到的针灸加速气血运行,然后从穴位、肛门的等空洞逸出到体外,这就加大了本来达到热平衡的系统气体密度。这样一来必然导致气体分子运动加速。 ------- 直接作用到了在同一系统里的旁人的气血。

也就是说,如果张三和李四位于同一个达到热平衡的系统内。那扎张三的穴位让他气血运动加速,最终会因为玻尔兹曼分布律,导致李四的气血运动同样加速。这就是“扎母亲治孩子”的治病机理。

你如果觉得这个解释太玄乎,可以参考一下“响屁不臭、臭屁不响”的原理。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这个现象人们普遍有感性认识,但很少有人思考过其原因。而经过我的研究,“响屁不臭、臭屁不响”也是玻尔兹曼分布所致。当你放响屁时,肛门括约肌必然处于收紧状态,气体通过逼仄的括约肌才会发出凄厉的声响。而此时从体内逸出的气体速度,由于压强大,所以比臭屁快得多。有研究数据,响屁的速度通常能达到臭屁的 20 多倍,远远超过了玻尔兹曼分布函数曲线的最高点,即正态分布的期望值μ,这时密度曲线是下行的。

简单的说,响屁的速度太快,按照玻尔兹曼分布律,你周围的屁分子密度反而下降了。

所以响屁不臭。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同“扎母亲治孩子”殊途同归。

到这里好像一切都能说通了,但严谨的我仍然觉得这个研究存在白璧微瑕。按照这个结论,只要处于同一个热平衡空间,扎针可以治疗你周围的任何人,并不一定是母亲和孩子。

所以我又从另一个全新角度展开研究。以下是这个角度的研究报告,它要简短得多:

我还是回到了“共情哈欠”,前文提到,哈欠的传染靠的是视觉听觉造成的“共情”。就像你参加他人的葬礼,虽然亡者并非自己亲人,但是他人的悲恸能够从感官上造成你的共情,让你也变得悲伤。

那气血流动的传播会不会也是通过共情导致的呢?为什么这种传播通常发生在家长和孩子之间?

由于篇幅所限,我直接公布研究结论吧:这就是一种共情现象。小孩看见家长被针扎,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共情,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自我操纵气血运行的(即是气功),这时小孩的恐惧共情让自身气血加速流动,从而使经脉畅通、病症消除,以免自己也挨上几针。

简单说,就是小孩为了不扎针,命令气血自己动。

到目前为止,上述两个结论我倾向于第二个。尤其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台风“山竹”来临前,沿海地区超市里的避孕套被抢购一空,让我更相信“共情气血”的正确。

很多时候,人是可以偷懒不动的,因为气体会自己动。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ps: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