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位列世界500强第9位。股票代码601668.SH。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灵感来自早期游戏世界的沉浸式水晶灯光装置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关注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观察丨经典,在首都舞台焕新重塑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剧评丨《一日三秋》: 生活世界的解体与重建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观察丨“演艺之都”风景线百花齐放,新空间撬动大可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建筑

“城市绿洲,都市绿肺”: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丨“中国建筑大奖”卓越奖⑪

中国建筑  · 公众号  ·  · 2024-07-18 18:0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中建集团在西安建设的幸福林带工程,该工程是集市政、生态和民生于一体的综合工程,被喻为“丝路上的城市绿洲”。通过深度采访,描绘该项目的理念与设计细节,强调其在城市改造与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详细描述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景观打造、地下空间利用及运动休闲设施等多个方面的特色,体现了设计理念的前瞻性和对民众需求的细致考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建集团实施‘一六六’战略路径,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

通过举办‘中国建筑大奖’评选活动,带来‘幸福林带’工程等卓越项目奖作品巡展,展示中建集团在设计领域的优势。

关键观点2: 幸福林带工程的设计理念与特色。

幸福林带工程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基础设施与产业设计‘四位一体’的实践,以时代前沿理念融入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四性’,实现人文关怀的最大化。

关键观点3: 幸福林带工程的多业态融合与居民参与。

工程融合自然景观与社会文明,通过走访居民,确立设计理念,并演绎出活力森林、回忆森林等主题景观。同时保留人文记忆,延续文化特色。

关键观点4: 工程的绿化空间与地下空间利用。

幸福林带工程的绿化覆盖率高达85%,并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推动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关键观点5: 幸福林带工程的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

幸福林带工程带动周边老城更新发展,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西安东西中轴线东部区重要公共活动空间,为市民及游客提供多种生活空间,成为感受人文、体验时尚的城市新中心。


正文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意识的居所,是栖居的诗学。中建集团深入实施“一六六”战略路径,塑强设计领先优势。为繁荣建筑创作、增进技术交流,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集团微信为您带来“中国建筑大奖”评选的20项卓越项目奖(设计类)获奖作品巡展。


本期一起了解下陕西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的设计理念吧。


在西安市城东幸福路与万寿路一带,北起华清路,南至西影路,坐落着全长5.85公里,东西宽210米,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的“幸福林带”工程。幸福林带绿化覆盖率达85%,含林带地上景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地铁配套和市政道路等5项建设内容,是集市政、生态和民生于一体的综合工程,被称为“丝路上的城市绿洲”。



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丝路投资建设运营,中建西北院、中建市政西北院规划设计,中建一局、中建三局、中建五局、中建六局、中建八局、中建装饰、中建安装、中建西部建设参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体之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景观林带项目、全国城市更新典范工程、西安重大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承载着无数设计师和建设者的心血与智慧。在工程建设中,中建西北院提出并实践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筑设计、城市基础设施与产业设计“四位一体”的城市设计新理念,以时代前沿理念将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四性”融入该工程的整体功能,统筹建设“城”与“市”来提升西安东城的整体治理效能,实现人文关怀的最大公约数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多业态共奏城市森林的交响乐


幸福林带是自然景观与社会文明交织在一起的融合空间,是这座城市森林的交响乐。这里曾是聚集着上世纪50年代的繁华地区,如今在这片旧城区域,规划建设综合管廊、地铁工程、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和地下空间五大功能,这种组合在旧城改造中史无前例。


△被老军工厂环绕的文化记忆


本着为人造林、惠之于民的原则,设计团队走访生活在周边的上百位居民,填写关于幸福、生活习惯的调查问卷,确立“绿色峡谷、都市之林、城市阳台”的设计理念,并由此演绎出活力森林、回忆森林、繁花森林、文创森林四大主题森林、十大主题景观。此外,在为城市居民提供现代、开放的绿化空间的同时,通过对复古的红砖墙体以及锈蚀钢板的雕琢保留人文记忆,延续西安城东的鲜明文化特色。


△军工记忆复古红砖


2016年,一张丝路上的城市绿洲蓝图诞生。一幅“万木葱茏、鸟语蝉鸣、四通八达、人文荟萃、物华民乐”的城市丝路绿洲画卷,徐徐展开。


多维空间“串”起绿色长廊


设计体现西安生态更新和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统筹考虑地下空间、地铁工程、综合管廊、市政道路、景观绿化五大业态,开发面积达80万平方米,推动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集约利用的发展典范。


项目全段设计23个下沉广场,34个“雨滴”,平均每100米有一个开放空间,与地面主题景观有机串联构成互通融合的立体空间,通过下沉广场和“雨滴”,打破地下空间稍显压抑、逼仄的环境,将阳光、空气、绿色引入地下,打造地上地下双氧吧;在广阔的“绿林”里创造了一个活泼的、有趣的多维空间。


34个“雨滴”的中庭设计,将林泉之意的灵动引入建筑下沉空间的设计,绿台错落、曲水流影,蜿蜒流畅的曲线打破了建筑平铺直叙的硬质空间,优雅曼妙的景观语汇增加了给人们停留、观赏的空间。


△“雨滴”


地面层的景观设计注重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舒适感。植物景观与公共设施相得益彰,构成了宜人的自然环境。林带内有可行驶电动车的5.8公里主园路,用于慢跑的4.36公里次园路,以及供观景散步的支路,可满足市民多种需要。人们漫步在植物景观密布的园区内,道路旁穿插设置便民超市、休闲餐厅、公共卫生间以及地标性地面建筑,建筑与景观相辅相成。


△下沉广场与地面层景观穿插


本着大分区,小综合的业态布局策略,地下一层北段规划冰球馆、击剑馆、篮球馆、游泳馆等9大场馆,以及全民健身广场和慢跑道,以一条可通行消防车的下沉广场串联地下运动场馆,结合地上户外小型足球场,篮球场等,为周边居民创造了运动公园;中段以综合商业、餐饮、IMAX的影城及多种功能业态活动为主,一内一外两条商业动线,结合西安文旅特色,形成“一动一静”的特色购物娱乐中心;南段规划图书馆、文化馆、创意市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文化活动为主体,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选择。


△体育段冰球馆与地面运动场

△体育段篮球馆

△文化段图书馆


地下二层设计为综合性停车场满足商业及地铁P+R停车转换。18条地下人行通道与周边地面形成慢行系统,方便人流出行;7个车行综合口连接地面交通路网联通,充实着城市的交通动脉。地面交通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理念和交叉路口下穿下沉式立体交通的方案,建成“两纵十横”的平面路网体系,4座人行天桥连接幸福路和万寿路,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聚集人气。


△立体交通网


丝路上的城市绿洲


幸福林带着眼大西安生态体系构建,充分发挥林带区域性生态效应,形成以幸福林带为轴带,联通城市公园及厂区绿地,辐射周边地区的绿廊系统。幸福林带绿化覆盖率高达85%,各种季节的植物多达上百种。从人们户外活动的需求出发,以“运动、休闲、娱乐”为主题,划分为“动之谷、森之谷、乐之谷”三大主题园区,彰显不同特色,打造出集景观、文化为一体的“立体城市森林”,使其沿城市肌理不断生长,向外蔓延、扩展。这里流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传递着生活的美好,不仅是一片绿色的乐园,更是人们心灵的家园,诉说着无数个幸福的梦想,见证着城市的脉络与生机。


△地面景观


作为西安东西中轴线东部区重要公共活动空间,幸福林带为城市提供了一片都市森林。它曾承载了一代代西安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又带动周边老城更新发展,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了区域内空间、功能、交通、景观等设施,形成资源共享的公共空间体系,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休闲、康体、娱乐、观光、购物等生活空间,是感受人文,体验时尚、充满活力的城市新中心,为西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幸福的能量。



梦回绿洲、幸福林带、绿树成林、四季有花,当日光透过密林投下疏影斑驳,这个“丝路起点、幸福地标”正在从纸上蓝图变成现实,宛若画中的醉人风景,无论是市民,还是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让最幸福的生活在这里“有岸”。幸福林带更新的这片城市绿洲,正以欣欣向荣的风貌,海纳世界各地创投者,书写着丝路发展的新传奇。



责编: 邵雅青
核校:崔   融
审核:汪时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党建工作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中建西北院

多精彩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