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
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将发布实时行情,别揪着 3000 点保卫战了
》和《
全收益指数,是一种自欺欺人吗
》的后续,简直是可以凑成一个《全收益指数三部曲》了。
在分享了上证指数和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过去数年的涨幅对比后,有许多读者留言问:
有跟踪并能获得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的基金吗
?因为他们发现市场上只有跟踪上证指数的指数基金。
这几天,类似的问题,还有更多的读者问过,设计的指数包括但不限于中证红利、沪深300 等。
这里先给答案:
所有的指数基金,无论跟踪的是价格指数还是全收益指数,你通过基金获得的都是包含了股票派息的全收益
。
对于这个答案,我们逐步展开慢慢聊。
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本质差别是什么
因为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近期的公告,越来越多人知晓了它和更知名的上证指数的差别——全收益指数包含了成分股派息再投资的收益,而价格指数并不包括。
但我们需明白,这两者的差别,是收益测算层面的差别。一个指数的真正核心,是成分股和每个成分股的权重。而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在这个核心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
也正因此,在中证指数官网上,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是作为上证指数的衍生指数而存在的。
在类似 Wind 这样的数据终端,也会以主指数和副指数来区别称呼。
正因为成分股和权重一致,所以一只指数基金,无论跟踪的是价格指数还是全收益指数,投资标的是没差别的,实现的收益也是一致的。
不跟踪全收益指数能获得分红收益吗
许多读者问有没有跟踪全收益指数的基金,关键是认为跟踪价格指数,就无法获得股息派息。
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基金的净值,必然是包含派息的收益的
——基金净值是有托管行校验的,所以请相信,不会存在许多基金担心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偷净值”的情况。
其实跟踪并以价格指数作为基准,真正的问题不是净值多寡,还是因为价格指数不包含派息,所以作为基准会偏低,而基于此计算的所谓超额,其实是注水的。所以我几乎不使用基金公布的超额收益,正在于此。
指数基金除了派息还会有超额
投资指数基金,你的理论化预期收益,是全收益指数呈现的收益,扣除管理费托管费后的收益。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指数基金甚至可以提供超出全收益指数的额外超额。这种超额,一方面来自于 A股特色近乎于无风险的打新增厚,这对于规模较小的指数基金格外明显;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基金经理在指数基金合同允许下的“微操”。
比如跟踪上证指数的上证综指ETF(510760)成立于2020 年 8 月 21 日。下图是这个基金净值与上证指数和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的对比。可以看到上证综指ETF的年化收益是 1.77%,比同期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年化-0.69%要高出 2.46 个百分点,即每年比包含派息收益的上证指数全收益指数还
每年多赚了 2.46%
。
下表是逐年收益对比,每年都有超额,今年迄今的超额也有 2%左右。考虑到目前上证综指 ETF 规模已经在 28 亿元,显然打新增厚不可能提供这么高水平的超额,所以可以认为来自于基金经理的“微操”。
笔者此前也说过,上证指数的成分股超过 2000 个,基金经理不是采用完全复制方法跟踪,而是采用抽样复制的方法。以 2023 年末为例,这只 ETF 的全部持股仅为973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