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商业化加速推进,进口替代确定性强
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以商业化成熟度较高的腔镜手术机器人行业为例,国内市场基本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垄断,随着多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达芬奇的垄断被逐步打破。随着手术机器人多应用场景落地、叠加《“十四五”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公布、医保扩大报销范围、国产手术机器人具备价格优势,我们认为手术机器人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本土设备集中上市后积极展开市场教育,国产替代确定性强。其中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2024年达芬奇产品国内中标台数为46台,市场份额46.9%(同比下降16.3pct),国产微创、康多、精锋、术锐等企业中标量快速攀升。
“十四五”配置证趋于尾声,关注行业招标装机进度恢复
2023年下半年,受行业反腐政策影响,大型医疗设备招标装机进度迟滞,但24年以来手术机器人行业招标装机已出现恢复趋势。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根据康基医疗数据,24年腔镜手术机器人总中标台数约98台(VS23年约57台),同比上升71.9%,估计核心原因为受益于23年停滞的招标回补及24年行业设备更新补贴推进。此外,根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规划通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十四五”配置证规划数为559台,考虑到“十四五”配置证下发进度趋于尾声叠加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数量增加,我们预计行业招标装机进度有望进一步恢复。
行业护城河高筑,看好平台型公司和研发能力出色的初创公司
腔镜机器人市场竞争程度适中,本土公司市场份额提升确定性较强;骨科机器人行业当前的核心矛盾为短期市场竞争加剧。我们一方面看好背靠大型医疗集团、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经验丰富、具备资金及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这些公司的各产品管线陆续贡献收入,中长期将探索出海销售;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性能出色且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公司,有望从单一产品做起,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并逐步丰富产品布局。
风险分析:
手术机器人行业竞争加剧;配置证放开及纳入医保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或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