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大家都在热炒互联网思维,并没有神乎其神:互联网思维的科学基础其实是“香农第二定律”——任何信息的传播速率都不可能超过通信信道的能力,即带宽。
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既包括新闻媒体信息,影视文化信息,还包括商品广告信息。
在农耕时代,做生意要靠口口相传,品牌的创造和生意的达成非常慢,因为商家和外面沟通的带宽太窄,而客户只能了解周围的商业信息,大部分生意都是在本地做。因此,农耕时代不可能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品牌。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大众媒体出现,使得企业对外宣传和与顾客沟通的带宽不断增加,各种文化信息开始得以在全球传播。
不过,在整个工业时代,带宽的费用还是相当昂贵的,要让一个商家通过现代媒体将自己的商品信息传播出去几乎不可能。因此,在流通环节便出现了代理商或者批发商这样的中介。
这是4P定位理论的黄金时代。
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迅速拓宽了生产者或者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带宽。通过搜索引擎,电商网站或者社交网络,小商家和个体劳动者第一次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全世界的终端用户,每个公司都有了自己的自媒体。用户也能第一时间点赞和转发,自我表达。
在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公司,本质上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增加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带宽。Google和百度靠将小广告主的商品信息送达终端用户,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让各种交易更容易发生,而Facebook和腾讯则是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直接沟通的带宽。
由于带宽不断增加,各种产品和服务可以做到越来越个性化,这在互联网之前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人类的通信网络无法传递那么大量的个性化信息。
比如互联网广告。过去的广告都是通过广播的方式传递的,这是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带宽和计算能力,无法为每一个人传送特定的广告。而如今,这种个性化的广告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
对于信息时代企业和商业出现的各种现象,很容易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解释清楚。在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信息的获取、利用和传播,而其后的科学基础是信息论。这就如同在工业时代机械思维方式的科学基础来自于牛顿力学一样。
简言之,是从预测到反应、从局部到整体、从控制到通信。
定位理论不是失效了,而是从产品研发就在开始不断迭代,一直延伸到产品交付走向市场的各个阶段,这是一个定位-沟通-迭代-重定位-沟通-迭代的过程。
其根基就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我们不可能一开始确定了品牌定位,就能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根据市场和消费者来的反馈信息,做系统性的调整,以修正品牌定位的偏离,消除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