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癌症的研究逐渐进步,而今有许多抗癌药物具有神奇的疗效,可以把肿瘤消灭殆尽。但是也有许多肿瘤细胞发生各种突变,逐渐变得耐药,成为临床棘手的瓶颈问题。因此针对耐药的研究也一直是各大期刊乃至国自然标书的研究重点。
下面这篇文章就用详实的
临床试验、高通量测序、小鼠及类器官的基础实验
来全方位阐述了
肺癌细胞的耐药新机制
,丰富数据以及和临床研究的无缝衔接
,讲述了肺癌细胞的“变形计”:
从腺癌转化为鳞癌属性,从而对靶向药“刀枪不入”
。
如果大家有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上的疑问,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
扫码备注:科研合作
文章题目为“
Adeno-to-squamous transition drives resistance to KRAS inhibition in LKB1 mutant lung cancer
”,Michael Q Zhang, Andrew J Aguirre, Kwok-Kin Wong及Hongbin Ji为共同通讯作者。
本文背景基于目前新型的
靶向药KRASG12C抑制剂
(adagrasib
和sotorasib)
,
在
KRAG12C突变肺癌
中有
良好的临床前景
,给这部分人群带来治疗希望。但是,
也有
一部分KRAG12C突变肺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
作者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
KRAS突变及相关靶向药物
研究,因此作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如下分析:
-
分析临床研究KRYSTAL-1trial的数据,发现
鳞状细胞癌基因特征富集
(
高SCC)
组,与
adagrasib反应不良
相关
(
临床预后
)
。
-
小鼠及类器官模型基础试验发现腺癌到鳞癌的转化(AST),可以抵抗KRAS抑制
(
基础实验
)
。
-
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分析显示DNp63驱动AST并调节对KRAS抑制的反应
(
高通量测序
)
。
文章意义
:表明
AST
在KRAS抑制
剂
耐药中的重要作用
,也为
肺癌KRAS靶向治疗
提供
预测性的生物标志物
。
文章结果的前三个部分,均把
SCC特征
作为研究的主体,从临床角度探究
SCC特征与预后关系
,从小鼠及类器官模型的实验角度分析
SCC特征与耐药的关系
。
箱式图
提示STK11突变人群中,
高SCC人群用药时间短,提示药物反应不良
(图1)
。
图1:KRASG12C/LKB1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SCC特征与耐药相关
图2:抗adagrasib小鼠移植瘤具有SCC特征
adagrasib
处理肺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后,作者从
影像、病理、GSEA测序
结果评估,发现耐药肿瘤
(图2E KcL)
表现为鳞状病理,DNp63呈阳性,TTF1染色减少。
发生腺-鳞特征的转化
。提示KcL肿瘤有
强大的可塑性
,可以从腺癌转化为
鳞癌(AST)
,
发挥耐药作用
。
图3:具有不同腺-鳞转化能力的类器官的药物治疗反应
随后作者从自发性肺腺癌小鼠中
提取类器官
,长期培养并检测其鳞状标记物及病理特征,发现这些类器官具有
高度可塑性
,作者开发了
类器官模型
(图3KdL类器官)
,通过
病理及鳞状标记物、GSEA测序
,发现
具有AST转化的类器官更容易发生耐药
。
图4:DNp63表达的表观遗传和转录调控驱动AST和对KRAS抑制的抗性
作者连续用
药物处理
,并检测类器官
基因转录的变化
,通过
Bulk RNA-seq, ATAC-seq
及
STAR
方法,作者发现一组基因的表达出现动态变化。
发现
Elf5基因
是
药物治疗敏感的标志物
,
DNp63
对于
维持SCC特征及耐药
具有重要作用。
scRNA-seq揭示鳞状转变轨迹和高可塑性中间状态
图5:单细胞测序揭示鳞状转变轨迹及细胞的中间转化态
为进一步探究
细胞命运转化
,作者对各代类器官进行了
单细胞检测
,结果发现随着药物处理时间延长,耐药程度增加,
细胞DNp63及相关基因表达增加,维持SCC特征,与前面发现相符。
图6:KRAS/LKB1共突变肺癌患者中AST转化特征和KRT6A的表达与耐药相关
为进一步确定与耐药相关的临床分子靶标,作者进行
多个测序库的富集
,发现
多个基因与耐药相关
(包括
Krt6a
/Aqp3/Wnt4/Sfn
),其中KRT6A
在患者及小鼠模型中对耐药均有明确差异。提示其
具有KRAS抑制剂治疗的分子靶标
。
因此可见,
再好的基础研究也要立足临床瓶颈问题
,就像这篇文章的
耐药议题
,立足临床试验中的线索
,针对“
KRASG12C和STK11/LKB1共突变的肺腺癌患者
”这一
特定人群进行分析
,找到阴性预后的特征(腺鳞转化AST),指出
影响预后的分子标志物KRT6A
,
逐步阐明对临床的意义
。达成
临床预后→基础实验→多组学验证
的逻辑。
把肺癌细胞的“变形计”捋得条理清楚,有理有据。
小伙伴们也可以学习这篇文章对
“耐药”的研究思路
:研究重点可以不是
单一的基因或蛋白
,而是“
某种基因特征富集
”这类整体。证明时可以
对细胞、类器官模型等进行连续培养,连续检测
,探究
基因的动态变化
。就像这篇文章,把
肺癌细胞的腺-鳞转化AST
作为研究主体。同时把
基础研究
与
临床试验
紧密结合,找到
临床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
,这些都能够在文章思路的设计,以及课题研究计划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