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小厮的博客
著有畅销书:《深入理解Kafka》和《RabbitMQ实战指南》。公众号主要用来分享Java技术栈、Golang技术栈、消息中间件(如Kafka、RabbitMQ)、存储、大数据以及通用型技术架构等相关的技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药监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超十万亿元 ·  3 小时前  
宁夏药安早知道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超十万亿元 ·  4 小时前  
甘肃省发改委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超十万亿元 ·  6 小时前  
甘肃政务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超十万亿元 ·  7 小时前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昨天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朱小厮的博客

《长安十二时辰》,作为程序员,看完我震惊了!涉及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

朱小厮的博客  · 公众号  ·  · 2019-07-22 17:32

正文

前言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讲纯技术的,而是关于皮皮最近在追的 一部 连续剧 中所涉及的IT技术的 介绍 剧名为《长安十二时辰》,我还特地去买了个youku的VIP) ,皮皮看了觉得甚为有趣,分享给大家, 也特地选择了一个临近下班的时间推文 (相信也有很多人也跟皮皮一样,夜里十点还没有下班 )。


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强烈安利),或者对这种非纯技术的文章不敢兴趣,可以直接关闭了。

正文


老衲不是一个剧迷,平时也很少有时间追剧。 不过,这个夏天,我确实被一部国产剧给吸引住了,一口气连追了20多集。


没错,这部国产剧,就是最近火爆全网、口碑炸裂的《长安十二时辰》。



该剧是一部古装悬疑剧,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 ,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演员阵容并不算非常强大。但节奏紧凑的剧情,干净利索的打斗场面,确实和以往国产剧有很大的不同,让人耳目一新、大呼过瘾。


盛世长安,规模宏大,美不胜收。


剧组对角色设计、服装道具、发型妆容的考究,也是超乎寻常的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热扎依小姐姐实力圈粉


虽然部分年轻演员的演技尚欠火候,剧情也不乏雷人之处,但不妨碍豆瓣14万人最终打出8.6的高分……



作为一名程序员,小可刚看完《长安十二时辰》第1集时,就发现这部剧非常不简单。越往后追,越是禁不住内心惊呼——


“这哪里是什么古装悬疑剧,分明就是一部深度介绍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的 黑科技科普剧 啊!”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故事背景。


大唐天保三年(公元744年)的正月十四,上元节(元宵节),一群恐怖分子偷运三百桶爆炸物(伏火雷)进入长安,企图制造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


男主角 李必 靖安司 (皇帝设置的一个情报部门)的司丞(二把手),属于太子的亲信,需要在十二个时辰(24小时)之内剿灭这伙恐怖分子,维护长安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李必 (易烊千玺饰演)


为了破案,李必从死牢里找来了前民警 张小敬 (雷佳音饰演)帮忙。张小敬此前因为报仇怒杀34人,所以被判死刑,等待执行。



于是,李必和张小敬就开始了这场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的抓捕行动。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逐一分析这部剧背后的高科技知识。


该剧第一集里面,就介绍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 望楼



望楼,就是设置在长安城各处的一个很高的塔楼。遍布长安各处,每隔三百步就有一个。


居高临下的望楼


这个楼此前的作用,是观察火情,预防火灾。后来被靖安司征用,在望楼上设置了武侯(士兵),用于观察治安情况,追踪贼人踪迹。


望楼上还设了弩手


看到望楼,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没错啊,这不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 基站 么?!


望楼 VS 基站


只不过当时没有掌握电磁波技术,所以,只能依赖士兵进行视距观察。


正在瞭望的武侯(士兵)


望楼之间的 信息传送机制 ,非常有特色。


根据剧中介绍,为了保证消息能快速准确传递,望楼专门设计了一套 图形编码系统 。楼的四面设置了翻板,士兵翻动翻板,同时擂鼓提醒,以此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还经过了加密,需要通过密码本才能破译。


望楼的消息,经过楼与楼之间的传递,最终到达靖安司,由通传(传令兵)口头报送给司丞李必。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 望楼之间的信号编码系统是经过剧组精心设计的 !并非随便翻翻信号板而已!


就连原作者马伯庸也吃了一惊:



这套系统,基本上可以看到现代蜂窝通信系统的一些影子了。


需要注意的是,望楼在四个方向都可以发送信息,从组网方式来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甚至可以说,它具备初级的 mesh自组网 通信能力。



不过,再强大的系统,也抵挡不了内部的渗透。本剧发展到后面,竟然发现,负责传令的士兵都是敌人安插的暗桩(卧底)。



在这种情况下,望楼系统基本上就没有保密性可言了。望楼的价值,也大大弱化了。


除了保密性之外,望楼系统最大的缺陷,就是 时效性太差


消息的传递需要编码、翻信号牌、看信号牌、解码、传令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时间。从紧急状况发生,到靖安司收到消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 时延


这里,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靖安司 这个特殊衙门。


靖安司,戡乱平镇曰靖,四方无事曰安。 作为唐玄宗亲自秘密设置的情报中心,统摄整个长安的贼事策防。这里收集了长安城的大量档案信息,还有所有部门的要件,例如居民户籍、进出关货物清单、城坊规划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靖安司这个衙门,就是长安城的 CIA(中情局) IDC(数据中心)


因为当时没有计算机,所以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的工作人员,就是靖安司IDC的“算力”。


剧中的关键配角之一——徐宾,就是一个典型的 超级人肉CPU


徐宾


他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归档整理能力和数据检索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到所需要的数据档案。


剧中反复提到了一个概念—— “大案牍术”。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大案·牍术”,是大案卷宗啥的。后来随着剧情发展才知道,是“大·案牍·术”——我勒个去,不就是 大数据技术 嘛?!



事实上,大案牍术在唐朝并不存在,是原著作者马伯庸在作品中杜撰的。


通过对现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就是大数据技术的精髓。



靖安司,就是这么一个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于一身的 超级衙门


以司丞李必为中心的决策层,就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衙门官员,就是系统的算力资源。望楼,就是支撑它运作的通信系统。


但是, 这个集中式计算的架构也不是完美的


首先,因为前面所提及的时延问题,靖安司的决策速度太慢,影响抓捕行动的效率。


剧中李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果然进行调整,授权身处一线的张小敬全权负责现场的工作,安排姚汝能、崔器和檀棋等下属去现场支持张小敬,大大提升了抓捕工作的效率。


算力下沉


这个方式,换成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 “边缘计算”


这么潮的概念都蹭上了,在下佩服!


除了时延问题之外,靖安司还有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那就是 安全防护


靖安司作为最重要的档案中心、决策中心,却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剧中是因为宫廷政治内斗,导致负责保卫的士兵被撤走。我觉得还是太不合理了,好歹隔壁就是京兆府啊。)


最终,恐怖分子趁虚而入,大肆屠戮工作人员,以至于崔器殉国、VIP李必险些丧命。靖安司的指挥功能,几乎瘫痪。


遭恐怖分子破坏的靖安司


因此可见,中心节点的安全防护,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前面所说的通信、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之外,《长安十二时辰》还出现了很多关于通信技术的细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