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广西某个小山村。
据说,成年人回一次老家,很治愈心灵。
那里有着我们最纯粹的童年记忆,有着亲人间最真挚的情感纽带。
在村里的这两天,时间仿佛变得缓慢。
我尽可能丢掉了手机,在田野间漫步,感受大地的呼吸。
整个人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如果有一天你累了,就回乡下老家走走吧,闻闻泥土的芬芳,听听鸟叫,呼吸新鲜空气,简单又美好。
还记得,周国平曾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
“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
对此,我十分赞同。
我的童年,就是在村里度过的,到了初中,就去县里念书了。
如今,村长说,村里的常住人口,已经不足100人了,基本就剩下老人了。热闹只是暂时的,年初二“开年”以后,大伙又各奔东西了。2025了,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再次回到这里,看着不远的田野上奔跑的大侄子,最大的感触是:对家乡的情愫,刻在我们的灵魂中。我渐行渐远的不是老家,是曾经满村的烟火气,而是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里度过,但我的精神,却一点儿也不空虚。我的童年,几块小石子抛起,手心手背翻着接住,也可以玩个不亦乐乎。我的童年,一把自制木头枪,一把自制的弹弓,足以满足男孩的武器梦想。我的童年,滚铁环一度是最受欢迎的玩具,那基本上是同学们从家里坏了的木盆、木桶上拿下来现成的。我的童年,可以顶着烈日去捉知了,可以爬树摘(偷)野果,木棍也可以变成宝剑。我的童年,游乐场可以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也可以是潺潺流淌,清澈见底的小溪。我的童年,瓦片当碗用,摘各种野草当菜,几个伙伴能玩上一天。80/90后农村孩子的童年,就是这么纯真、自然、粗犷、真实、宽广。今儿之所以会记录这些,不只是忆青春,主要原因是昨天看到从市里回来的侄子。
他不再和我们当年一样,在田里奔跑,过年能买上“擦炮”,是年度最开心的事儿。
取而代之的,是他的王者荣耀和吃鸡段位,玩得比我们成年人都厉害多了。一个小学生,能有如此巨款,我只有羡慕...确实,太幸福了。他叔叔我当年要是每天有这个巨资,一定会成为班上最靓的仔,能同时拉上好几个女同学的手。
可我的童年回忆仅仅是,吃着一毛钱的辣条,满嘴通红,随手一擦在袖口,吃完还得舔舔手指...我的童年,过年妈妈买了新衣服,恨不得立马穿上跑遍整个村子嘚瑟...之前,姚明就曾讲过,这几年智能的设备、智能手机的普及远远超过了我们设想,我们关注到青少年在乡村,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手机成瘾,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的成长。那种乡村孩子们在田间奔跑、爬山下河的刻板印象已经不存在了。
手机,让农村孩子的童年世界越来越大,看到的东西越来多。但从某个角度讲:生活在快节奏与科技的洪流中,也让这些孩子,没有了童年。晚上偶会看向窗外,树影婆娑,月光倾洒,不远处的田野泛着淡淡银光,几声蛙鸣与虫叫,交织成乡村冬夜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