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二家
二姑娘每天带你玩转家居设计、家装爆改,还有各种生活妙招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宜家家居  ·  说句大实话!给浴室选镜子真的不复杂! ·  昨天  
宜家家居  ·  圣诞季的宜家,总是能给我惊喜 ·  4 天前  
始室  ·  首发 . Vellum Studio 极简与古典 ·  3 天前  
始室  ·  首发 . Vellum Studio 极简与古典 ·  3 天前  
宜家家居  ·  限定新品开售 | 宜家圣诞进度99%…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二家

二姑娘被邀请去北欧11天,结果差点死在丹麦……

简二家  · 公众号  · 家居  · 2017-09-13 21:39

正文


//

无数次想死在丹麦这个

“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

但是遭到了丹麦大使馆的拒绝(摊手)

//



一个不正经的前言:


8月下旬,你们在后台严厉质问二姑娘,为什么发文频率被小湿妹赶超(敏锐如你们)。


答:


因为二姑娘受瑞典旅游局之邀,暴走北欧去了啊!


整整11天,从丹麦,到瑞典,再到芬兰,途经哥本哈根、马尔默、哥德堡、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


三国五城,一路向北,疯狂暴走……彻彻底底经历了一场从体力到眼力的洗礼。无数次想死在这几个「服务员工资都过三万」「全球最幸福」的国家,而不得。


“二姑娘,粉丝不满小湿妹我最近出镜频率太高。呼唤你快回归发文。”


——谢谢你们的厚爱,把我拉回现实。






每次旅行结束,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缓了好几天后,我终于能定下心来,兴高采烈地与你们描述哥本哈根街头,推婴儿车的男人有多帅,随便打个的有多贵,家居店里搬不回来的玩意儿有多好看。


来,和你们聊聊我看到的丹麦——这个无数次位居全球最幸福国家」榜首的神奇国度。





丹麦初印象:

没有坏天气,只有坏着装。


对丹麦最肤浅和初步的印象来自天气。毕竟我们是从8月下旬40度的火炉杭州,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跋涉,来到十几度飘着雨的哥本哈根。


从上海直飞,抵达哥本哈根的时间是晚上10点左右(SK998航班大概是水逆了延误近4个小时),小雨。


坐在从机场前往酒店的出租车上,车窗外几乎无人打伞,也没有人因为一场雨刻意加快步伐,即便是看着就上了年纪的老奶奶。


“丹麦鲜有大雨,再加上大家衣服基本都防雨,所以雨伞派不上用场。”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司机这么解释。


(阴天中拍下的腓特烈教堂,倒是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丹麦全年多雨。一天内时晴时雨,变幻莫测,预报不准。两个字,任性


于是人们的着装也跟着任性到可怕——同一时间,同一条街,有人吊带,有人羽绒服。


(彩虹游行时抓拍的一张图,忽视奇装异服,感受一下吊带和羽绒服并存的诡异感)



丹麦街头大部分人不打伞的倔强,大概来自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漫长而温和的洗礼下,与天气达成的握手言和。


丹麦那句流行语怎么说来着,“没有坏天气,只有坏着装。”


作为游客,要假装入乡随俗在丹麦,比伞更好用的东西,是一件轻便的,连帽的,防雨的,挡风的冲锋衣(or雨衣)。


好面子如我,为了Do as the Romans do,双肩包里的晴雨伞只开了一次。)




相信我,你会在每一个突然刮风,突然飘雨,突然一言不合就冷到瑟瑟发抖的时刻,感恩这件冲锋衣。


其实我墙裂建议你,直接在街头买下一件质感上乘的冲锋衣/雨衣。在一个「不是晴转雨就是雨转晴要么就是晴转雨转晴转雨」——的国度,无需怀疑它挡雨专业性。


此行遗憾之一,就是没有当机立断买下Rains的雨衣和防水双肩包。后悔后悔。


(非常喜欢“Rains”这个品牌的雨衣和防雨双肩包,质感相当优秀)



至于晴天,尽管紫外线强烈,丹麦人也不打伞。毕竟日光于他们而言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难得了。


一旦天气好到炸裂,你就会在街上看到争先恐后溜娃出门的帅爸爸们:




二姑娘之前有和大家科普到,典型的北欧风喜欢引入自然材质,崇尚天然。你看,北欧人对大自然的钟爱,从“不打伞,不遮阳”这两件小事中,也可见一斑。




一个自行车比人多的国家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这是安徒生在童话《海的女儿》开头,描述的丹麦海洋之美。


两个世纪后的今天,如丹麦国歌里那句歌词所唱,这里“海浪仍然喧闹蔚蓝,森林仍然碧绿高耸”。


(一个被无数人抚摸过的丹麦地标建筑)



这和满大街的自行车,大概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丹麦的自行车多到什么程度呢?


就这么说吧,哥本哈根拥有的自行车数量,超过当地的居民人数。即,人手一辆还有余。在丹麦,一半以上的人骑车上班上学。


毕竟,出租车打表器上的价格变动频率,和心跳基本同步。(15分钟的车程,打车近300丹麦克朗。丹麦克朗和人民币汇率基本1:1)


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国内的自行车通常都是垂直于墙面停靠;但是丹麦的自行车许多是平行于墙面停靠。大抵是因为风大,会刮倒。


另外,丹麦街头无数的自行车,长相惊人地一致。基本是清一色性冷淡的黑不溜秋,和肉眼可见保养得当的簇新。




丹麦的袋鼠车也随处可见

后边是吭哧吭哧的父母

前边是扒在车厢边缘迎风咧嘴笑的一窝孩子




在哥本哈根的街头,你常常能看见一个一米八的帅哥,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不等你看清那张帅气逼人的脸,人家早已呼啸而过。




28寸的自行车上,不只有穿着T恤的高个帅哥,还有鹤发童颜的老爷爷,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以及穿着平底鞋,扎一颗慵懒的丸子头的姑娘们。


丹麦坐实“自行车王国”的美誉,不是光靠着一群精英阶层心怀“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为国家节能减排的崇高愿望。它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哥本哈根地势平坦,本身城市不大,自行车道很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自行车道可容纳2-3两自行车并行),再加之丹麦对汽车征收高额税(150%~180%的汽车税),市区停车费极贵(全天300+人民币),成为自行车狂热地区也就水到渠成。


(好了没错,我拍的无一例外都是帅哥图。找不到老爷爷老奶奶和小姑娘。)



在哥本哈根的第二天,我们选择骑行游览。


途径新港、美人鱼雕像、腓特烈教堂、市政厅……


新港酒吧街人头攒动,本地人喜欢坐在这喝喝啤酒,吹吹牛皮。新港两边漂亮低矮的荷兰式房屋,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里的插图:






在丹麦,看设计是会上瘾的



在丹麦,看设计是会上瘾的。


丹麦的设计不仅在博物馆里,还在百货商场的货架上,在敞亮的橱窗里,在人头攒动的餐厅里,在你目之所及的任何角落。


那些你听过的,没听过的,好看到炸裂的家具品牌,一打听:哦,又是丹麦的!


行程第三天,我们毫不犹豫把时间和精力挥霍在了「Illums Bolighus设计品百货」店里。


(地址:Amagertorv 10, Copenhagen 1160, Denmark)



一共四层楼,大到沙发茶几吊灯,小到烛台擦手巾——这里代表斯堪的纳维亚最好的设计,根本就是一场视觉饕餮。




「丹麦设计博物馆」和「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同样藏着人情味十足的现代美学。


当一整面墙的经典椅子,连同大师的名字映入眼帘时,你无法不严肃,不敬重,不慨叹。


(丹麦设计博物馆地址:Bredgade 68, Copenhagen, 1260, Denmark)



它们多是诞生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时至今日,依旧熠熠发光。


“大师都是扎堆地来,扎堆地走。”诚如是。


(看到大师Hans J.Wegner的各种经典椅,真·激动)



「路易斯安娜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收集了大量的现代艺术,和让你羞涩到不敢发朋友圈的行为艺术:




除了Illums Bolighus和博物馆,哥本哈根的街头也充斥着各种相当诱人的家居设计店:




在此我必须要严肃提醒你一件事情,你必须要经历一种相当不习惯的「北欧式扫兴」——商店6点就打样。(周六关门更早;周日直接不开门。)


如果你周末还在苦哈哈工作,丹麦人会觉得你疯了。


丹麦街头的商店,家家都是一面巨大的透明橱窗。6点以后虽然基本都关了,但是里边的灯都亮着,流淌出琥珀色的灯光。


这也的确是一件诱人且耍流氓的事情:给看不给买。




一点题外话。此时除了眼巴巴遥望橱窗却不能买的痛苦,还滋生出一些嫉妒,尤其是当手机工作群里,继续不识时务,且噼里啪啦地接收消息时。


这个时候极其容易产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灵魂叩问。


好,扯回来。丹麦人在家居领域,对色彩丧心病狂的驾驭能力,和对线条形状令人发指的偏执追求,到底从哪里来?


我站这两种说法:


其一,北欧冬季极其漫长,且日照时间短,人们大部分时间被迫窝家里。于是那些国宝级大师们的脑洞和精力,更倾向于倾注在“家装”这件重要的小事上。


其二,高福利的庇护下,他们不愁吃穿,少焦虑,于是创造力反倒源源不断地迸发。


于是,就有了让全世界欲罢不能的「北欧风」。




丹麦几度被评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这与他们潜心提升家的质感,重视与家人、朋友的生活,也许不无关系。


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词:hygge。(发音作呼嘎)


它代表舒服,温暖,安全,福祉,却又远远不仅止于此。它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层次,更有质感的体验。


Hygge是什么?


在暴风雨交加的晚上,窗外大雨滂沱,你裹着毛毯在壁炉边喝咖啡、看书,脚边是慵懒的猫咪伸了个懒腰——这是Hygge。


周六的晚上,三五好友、家人围坐篝火旁,木柴燃烧,不时发出哔哔啵啵的爆裂声。面包逐渐烤熟至散发香气,你们从权力的游戏,聊到新入的色号——这是Hygge。



丹麦美食让我意识到

我绝对低估了我对中国菜的热爱程度


丹麦人三餐似沙漏,两头重,中间细——早餐和晚餐极尽丰富,午餐从简,以三明治为主。


在哥本哈根的第一天,我们在Royal Smushi Café吃了一顿非常丹麦的午餐:开放式三明治。


(地址:Amagertorv 6, 1160 København K)



开放式三明治,底层一片嚼劲十足的黑麦面包,上边堆鱼肉蔬菜。




从鲱鱼到生牛肉,从鸡蛋到海鲜,丰俭由人。




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黑麦面包。质地紧密,口感Q弹且干燥,透着隐隐的酸味,和特殊的香味。


(对于习惯了吃松软香甜的面包的中国人来说,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有位丹麦作家曾说:


斯堪的纳维亚人被认为是生来沉稳冷静的民族,不过当我们大吃特吃开放式三明治时,你就不难发现,我们也是易于激动和富有想象力的。




如果说中午的开放式三明治,是对丹麦人民想象力丰富之初体验,那么晚餐这顿“新北欧料理”,就是在其想象力引领下的一场冒险。


晚餐定在Höst,一家米其林推荐餐厅(人均4000的Noma餐厅的替代之选)




餐厅的装修颇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做旧感。原木餐桌,原木砧板——褪去一切跳跃的色彩,只保留大地色的质朴。


后来回想时才恍然大悟,颇古老的装修风格,其实就为接下来这场味蕾的冒险定了基调——原始。




斯堪第纳维亚的民族,自古以来以“野食”为生存方式,保留食材最原始的面貌,最多就经少许油盐腌渍调味。


以贝壳为容器的乳酪……嗯,惊……喜……




贯穿这顿晚餐始末的“原始”作风——食材和器皿就来自脚下的土地。


“从农场到餐桌”既视感(原谅我忘了它是什么,但是我发誓我吃完了):


(点了五道菜,实际上了9道。中间4道谓之“小惊喜”。)



如果要总结这顿令人难忘的晚餐——原始,新鲜,惊喜,特别,……and 酸。


当我带着尴尬但不失礼貌的微笑,经过一盘又一盘酸酱汁的洗礼,嚼完最后一粒生牛肉后,我对新北欧料理巨大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以至于……戛然而止。


也是在那一刻,坐在这家装修古朴别致,服务员热情且帅气的餐厅里,我开始发疯似的想念隔着6个时区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排骨汤红烧肉白米饭。


在我吃撑的前提下。


(以至于,接下来的某一个晚上,在异国他乡吃到一顿鸳鸯火锅的时候,简直幸福到哭)



也是在那时,我重新理解了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的一句话:


旅行的目的不在观赏异地风光,而在以观赏异地风光般的心情,重新看待自己的国家。


在对白米饭的思念中,我深刻意识到,我绝对低估了我这颗忠心耿耿的中国胃,对中国菜的热爱程度。




#北欧月·丹麦周#


本月北欧月。我会与你聊聊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北欧风”。


这周,“二家生活馆”上架了一些好玩的丹麦设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三个提醒:库存有限,价格不低,谨慎购买。







来,请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你难忘的出国经历是?





商务/活动合作:watewang

设计师/屋主请勾搭:[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