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3 小时前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从《头脑特工队2》看与「焦虑」好好共处的5种方式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4-06-24 18:43

正文


本文字数3700+|阅读预计需要10min


最近,电影《头脑特工队2》热映,占据了诸多网友的社交媒体主页。

在电 影中,主角莱莉是一 名刚刚步入青春期的13岁少女,与童年时期不同的是,青春期的她多了许多此前从未有过的情绪:焦虑、尴尬、羡慕、丧气......


在高中冰球队选拔队员的前一个晚上,她焦虑得睡不着觉,大脑里的头脑特工队们也乱成了一团......


在今天这 篇文章中,我们就来聊聊“焦虑”这个情绪。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是一系列病理性焦虑,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需要更多的专业方法来治疗。

而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 焦虑 情绪。

焦虑有很多的表现方式,包括心跳加速、频繁出汗、手 脚微颤、肠胃绞痛等。

在一项研究探访了千余名参与焦虑缓解项目的参与者,其中40%的参与者曾经历过焦虑相关的躯体化症状,但仅有16%参与者的症状被诊断出生理性的原因。

在经历这些焦虑的躯体化表现时, 我们是否 都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焦虑状态甚至焦虑症呢?

乔治 华盛顿大学心理系教 Susan Trachman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人口统计学数据统计,北美地区30%人口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焦虑问题,但仅有20%的人认为自己正被焦虑所困扰。

为什么会不知道自己的焦虑?

其实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不知道的,精神分析对焦虑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弗洛伊德在《癔症的研究》中写到:

“他的意识中并不存在焦虑的真正原因,而只是发现焦虑……把病人意识到的心理现象,与其他的意识内容形成因果联系,这似乎是很有必要的,在许多情况下,真正的因果性已经脱离了意识的知觉,而病人毫无迟疑地试图形成另一种他自己认为,但又不存在的联系。”


其中, 弗洛伊德把焦虑 作为 一种无意识冲突下的产物,而真正产生焦虑的原因却被放在潜意识中与意识失去了联系。

焦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机制,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失控”、“不确定”、“矛盾”时,焦虑就会用各种方式来给我们敲响警钟。


焦虑作为大脑里的报警器,我们都应该对其有天生且高度的敏感性,那 为什么有些人失去了敏感,无法察觉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呢?

Trachman认为,人们 难以识别自身焦虑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焦虑形式的误解

焦虑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有些人的焦虑是一种自己易于感知的心理状态,有些人的焦虑会巧妙地绕过感知,直接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部分人可能认为,焦虑只能是一种持续担忧的心理状态。 只有在他们感受到明显的情绪起伏与压力的时候,才会开始考虑自身的焦虑。

2.把焦虑正常化

许多焦虑的人成长于一个焦虑的家庭,他们一边长大一边目睹着家人的局促惶恐。成长路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缓解焦虑,他们只模仿着大人模样,扛起名为焦虑的担子负重前行。

长年累月, 他们习惯于被内心的不安推动着前进,习惯 焦虑以不同的方式打搅自己的生活。

焦虑情绪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常态,而不是一种需要被 解决或求助的问题。


3.只用躯体来表达焦虑

躯体化是我们表达焦虑的渠道之一,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他所处的家庭或文化中,任何的负面心理状态都是不被允许,不被接纳的,不被认可的。

“明天就要考试了,我好紧张...”
“你就是题没做够,多刷两套卷子就好了!”

只有自己有了呕吐、发烧、胃痛 ...... 出现了一系列的生理症状,身边的人才会给予关注,但也仅仅是关注自己的生理症状,而不是内心的焦虑。

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内化这种关注模式,忽视了自己的焦虑情绪。

4.把焦虑“污名化”

焦虑的人=紧张的人,焦虑的人=不稳定的人,焦虑的人=脾气差的人......

我们给焦虑情绪贴上了过多的负面标签,并对这些负面标签感到羞愧。 很多人坚信焦虑情绪是一个可耻的负担,并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


自己由于被躯体化所影响,反复到内科就诊,却不曾去心理科或者精神科接受心理治疗。这种现象在医院中 屡见不鲜,一方面与人们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心理疾病的污名效应有关。

如何识别看不见的焦虑?

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报告凸显了焦虑问题的蔓延,较前一年的预期相比,报告焦虑问题的人增加了25%。

同年,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USPSTF)正式提议:应针对所有65岁以下的成年人与青少年进行焦虑筛查。

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会有焦虑情绪,但在意识上,我们有时是不知道的。 我们能感到的是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可我们并不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我们总是看不见自己的焦虑,一味地只看见表面现象,忙着拆东墙补西墙,不管多努力终究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源。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 通过以下表现来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

  • 睡眠问题 :焦虑会导致睡眠问题,而睡眠问题也与焦虑症的高患病率相关。
  • 注意力不集中 :焦虑会干扰我们大脑的运作,会让我们变得很难长时间专心做事,而受损的短期记忆功能让我们效率低下。
  • 食欲变化 :面对压力,有些人会有暴饮暴食的冲动或者沉迷于口味重的食物,但也有一部分人会有明显的食欲衰减。
  • 变得易怒 :当我们的身心都被焦虑所淹没时,我们会感到压力山大或精疲力竭。此时,任何的挫败与不顺都可能让我们情绪爆发。
  • 更强的喝酒冲动 :酒精可以短暂地平复神经,帮助我们的应对不舒服的感觉。但酒精过后,焦虑情绪依旧卷土重来。


如何从焦虑的沼泽中解脱?

1.聚焦

有时候,焦虑是因为我们同时担忧着太多的事情,让自己变得焦头烂额。

这个时候,你需要对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进行一个优先级的排序。 我们要保证“要事优先”。

在所有任务中选出一个优先级最高的,先去全神贯注的完成这个任务,等完成后,再去做下一个。
拆解任务这不但会让你有在完成每个小任务时有一种成就感,正向激励着自己,还能帮助你获得掌控感,大大的缓解焦虑 的情绪。

2.运动与正念

规律的运动与正念可以从植物神经方面调节我们的焦虑情绪。

比如慢跑、瑜伽,都可以增加大脑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们平静、放松下来。而通过这些运动, 大脑中积极情绪的回路也会增多,帮助我们抵抗焦虑。

正念,是来自于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不评判的注意所带来的觉察。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 正念对焦虑的干预作用尤其明显 :坚持 2周正念,可以增加内心的平静感与幸福感,改善睡眠质量,8周后,人脑部焦虑相关的功能有显著的改变。

3.系统脱敏疗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