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杭州发布
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热点事件快速回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行雷达  ·  【双11吃货】自助正餐,早餐,下午茶汇总 ·  6 天前  
旅行雷达  ·  【双11温泉Top15】江浙沪、珠三角、京津 ... ·  6 天前  
爱生活的燃烧  ·  双11倒数第2天,看看我都囤了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杭州发布

罕见!又排长队!识货的杭州人:好不容易送到家门口,不能错过…

杭州发布  · 公众号  · 旅游  · 2024-11-17 15:15

正文


近日,一幅从故宫博物院远道而来的宋画《百花图》在杭州展出。这幅现存17米的长卷中描绘了四季更迭中的数十种花鸟,精微程度逼真还原了现实。不仅如此,现场还有一波“神还原”大作,难得一见,看完太震撼了。不少人慕名而来,一睹其风采后纷纷感叹:“真乃不虚此行!”


周六,杭州依然下着小雨
但一大早浙博门口又排起了长队
这样的一幕,在上周已经出现!



上周末,备受关注的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大展

正式向公众开放


摄/方永彬


消息一经发出

就有不少人迫不及待赶来

一睹大家书画真迹

展览开放首日便人气爆棚

在社交平台上也早已火爆出圈



排这么长队伍,宋画到底有多强?

有一组非常直观的对比

请滑动欣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点击可查看大图

赵佶《桃鸠图》


红翅绿鸠 摄影:范忠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点击可查看大图▼

 林椿《杏花春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太平鸟 摄影:陈克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点击可查看大图

 赵佶《芙蓉锦鸡图》故宫博物院藏

红腹锦鸡 摄影:董磊


白腹锦鸡 摄影:俞肖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点击可查看大图

黄居寀《山鹧棘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红嘴蓝鹊 摄影:杨照夫


红嘴蓝鹊 摄影:杨卫光


看看对比图
无论形态、大小,都相当类似!
令人不禁感叹:

宋代画家简直就是行走的“照相机”啊


摄/方永彬


除了这大型的“神还原”现场

这展览场还被网友被打上了

“千年等一回”“老祖宗极致审美”标签

到底有多好看呢?

一起来感受现场的震撼范围,包惊艳的


摄/九月和桃子



摄/方永彬


本次展览分“追千古”“访山野”“入画境”三个单元,展出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吉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8家收藏单位收藏的15幅宋代绘画真迹,是当今宋代花鸟画真迹最集中、最大规模的一次荟集


包括了李成、唐希雅、李迪和梁楷等名家作品,也包括了很可能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彩佚名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在“问羽”特展中,很多画作都是首次“外出”。


摄/九月和桃子








近17米的旷世巨制!

鲜少露面的《百花图》这次真来了


谈到宋代花鸟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第一个想到要借的,便是全长近17米,被称为“宋代花鸟画集大成之作”的《百花图》(故宫博物院藏)。在这之前,《百花图》鲜少露面,在“问羽”特展中,观众可以透过低反玻璃,近距离好好地观赏这幅名作。


摄/九月和桃子


《百花图》展示于本次展览的一个单元“追千古”。它以四季花卉为主要描绘对象,撷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这比整体描绘更细腻动人。



画面上花鸟之间穿插自然,毫无牵强拼凑之意。其间又点缀描绘了鹊鸲、黄雀、八哥、金翅雀、翠鸟、大山雀、暗绿绣眼鸟和麻雀等8种鸟类,以及螳螂、蚂蚱、蜂蝶等昆虫若干,朵朵枝枝,层次丰富,显得生意盎然。画卷中的花卉、鸟类和植物均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原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佚名《百花图卷》暗绿绣眼鸟


佚名《百花图卷》八哥


佚名《百花图卷》翠鸟


佚名《百花图卷》黄雀


佚名《百花图卷》金翅雀


《百花图》的丰富,不仅仅只是在它的题材,更在于它融合工笔、没骨、白描、写意等各种表现手法的绘画技巧。


以墨色浓淡代替颜色,《百花图》用纤细流畅的线条和层层晕染的色彩,勾勒出了逼真写实的花卉、禽鸟和昆虫。“在《百花图》上可以看到宋代花鸟画求真务实到了强迫症的地步,我测量了《百花图》中每只鸟的大小,发现和现实中几乎接近。”陈水华说。



感觉就像是直接从大自然里截取的一样,特别真实细腻。”展览现场,吕先生在《百花图》前久久驻足,感叹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吕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几乎每月都要来浙博看书画作品展,“画虽然是黑白的,但感觉比彩色的还原得更真实,也更贴合实物。我仔细看了看,那细节处理得,比我平时用相机拍的还要精细许多。


摄/方永彬


出于对作品的保护,展厅内的灯光被调暗,但静卧在展柜中的《百花图》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仿佛在柔和的光线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要提醒大家的是,《百花图》在整个展览中是限时展出的,仅展示一个月时间。想要亲眼一睹真迹的朋友们务必留意展览的时间安排。


摄/方永彬


摄/九月和桃子


在“追千古”单元,15幅来自全世界各地搜求来的宋画真迹集中亮相,而且很多画作都是首次“外出”。这其中,便有跨越千山万水,首次在国内展出的李迪《宿禽激湍图》和梁楷《秋芦飞鹜图》


南宋院体画被誉为“国粹”,李迪与梁楷为其代表,分别展现了宋代花鸟画的写实与写意高峰。


李迪《宿禽激湍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梁楷《秋芦飞鹜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还有首次走出辽宁省博物馆的“北宋三大家”李成(传)的《寒鸦图》以及“江南绝笔”“怪伟画手”唐希雅(款)的《花鸟图》。


李成(传)《寒鸦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希雅(款)《花鸟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米芾曾说:“凡藏名画,必先收唐希雅、徐熙。”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李成的大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唐希雅。宋人口中“极乎神而尽乎微,资于假而迫于真”的唐希雅风采,在这幅唐希雅(款)的《花鸟图》中可窥一二,只见一只攀缘在老柳上的黑枕黄鹂栩栩如生,随风摇曳。


除了宋代花鸟画大家之作,现场还展出众多疑为名家但佚名的杰作。在宋代花鸟画的鼎盛时期,这些佚名作品也同样精彩绝伦。


本单元展品


李成(传)《寒鸦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希雅(款)《花鸟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迪《宿禽激湍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梁楷《秋芦飞鹜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梁楷《疏柳寒鸦图》 故宫博物院藏

佚名《百花图》 故宫博物院藏

佚名《绣羽鸣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佚名《果熟来禽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佚名《牡丹双喜图》 中国美术馆藏

佚名《红果绿鹎图》 上海博物馆藏

佚名《锦雉竹雀图》 上海博物馆藏

佚名《琼花珍珠鸡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佚名《荷塘飞燕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佚名《鹌鹑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佚名《春塘禽乐图》 吉林省博物院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宋代古画与现代摄影作品并置共展

大型“神还原”现场来了!


站在宋画真迹的面前,“追千古”单元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原作的历史温度。第二单元“访山野”则是从宋画回到山野之间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花鸟的世界永远充满着生机与雅意,只是古人用纸笔绘出,将花鸟的神韵与生命力定格在画布之上,现代人用相机记录,虽然使用的工具不同,但对花鸟的爱意都是跨越时空,彼此相通的



如果说“追千古”是美术馆式的铺陈,那么“访山野”便是博物馆式的叙事。


徐崇嗣的《枇杷绶带图》、崔白的《双喜图》、惠崇的《寒林鸳鸟图》、赵佶《芙蓉锦鸡图》……在这个部分,28幅宋画高清图板与39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一一对应,堪称大型神还原现场!


摄/方永彬


想用‘心’这个字来形容中国的花鸟作品,通过纸张好像能窥见画家的内心世界原来人和动物真的能通过作品产生联系。”现场,来自韩国的人物画家金先生,在“访山野”章节不断徘徊。金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专程飞来杭州看此次的展览,因为不会中文,金先生便通过翻译帮忙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形容杭州真的像苏东坡说的那样'愉快'


在古代,画家仅凭毛笔和天然颜料,竟能创作出如此写实的作品,他们的内心该是怎样的热忱?


“宋代花鸟画家,不止描绘身边熟悉的鸟类,甚至大量记录了偶然闯入视野,包括猎捕和观察到的鸟类,可见画家被野外的自然生态美所打动,才迸发出了原始的绘画冲动。”陈水华说。


摄/九月和桃子








沉浸式体验“复活”宋画

用现代科技完成一次宋代美学的洗礼


在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入画境”,观众可以利用多媒体沉浸式感受宋画之美。让画作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跃然眼前,立体而生动。


摄/方永彬


在LED大屏动画《枫鹰雉鸡图》中,观众可以沉浸式观赏在充满野性与生存法则的自然世界中,杀气腾腾的苍鹰如何猎杀雉鸡。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一场古代版的“老鹰抓小鸡”被画家李迪封印在绢帛之中。


摄/方永彬


往里走,可以看见一面鸟类照片墙,每一种鸟类的下方都安置了一个磁吸听筒,听筒轻轻凑近耳边时,便可以聆听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类美妙鸟类鸣声。



而展出仅一个月,给观众留下小小遗憾的《百花图》,也通过多屏拼接沉浸式投影,带大家感受江南四季山野百花的微风、香薰和鸟鸣。


近17米的长卷上,呈现了众多我们今天依然熟悉的花卉、草虫与飞羽。这里,也成了最出片的打卡点之一。



展览的最后,展示了宋徽宗赵佶的后花园。《桃鸠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竹禽图》《瑞鹤图》……在这里,戴上VR眼镜便可以一窥宋徽宗赵佶自然百宝箱式的神秘御花园。



逛展小贴士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二楼临展厅C


/展期/

2024.11.9-2025.1.9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具体信息


资料/浙江省博物馆

文字/毛梦莹、方永彬、谢珂

视频/顾家铭

编辑/毛梦莹

责编/张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