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奴隶社会
不端不装有梦有趣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我们有高大上咨询公司合伙人,挨踢界的连续创业者,顶级VC合伙人,著名科普作家,公益人,和很多很多朋友。加入奴隶社会,也加入我们的社区,相信你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志同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佛仙人  ·  房产中介凭啥帮你家免费擦玻璃? ·  4 天前  
槽边往事  ·  辨认情绪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奴隶社会

凡事都该有个度,善良也是

奴隶社会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9-22 07:56

正文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251 篇文章

题图:非洲孤儿院的孩子们。本文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蒋楹,00后中国女生,14岁开始留学美国,自制访谈型纪录片《在非洲的中国九零后女孩》。本文来自:CRI行走非洲(ID:criafrica)

我的名字叫蒋楹,目前是一名高中生。非洲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我甚至从未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踏上非洲的土地,更没想过去非洲会做点什么。


正所谓“不期待遇到什么,恰恰可能会遇到”那样,偶然间,我读了一本名叫“China’s Second Continent”(中国的第二块大陆)的书。这本书是西方学者写的,其中不乏偏见和错误认识,但它也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多彩的非洲充满神秘感

(图片来自网络)


对未知的好奇心驱动我去阅读更多与非洲相关的文字,看更多有关非洲的纪录片。了解得越多,我的心就越痒痒——很想去看看这片神奇的大陆,去看看在那里生活的人,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华人。


于是,我来到了东部非洲的肯尼亚。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YAYA CENTRE附近


动物的天堂——马赛马拉


“非洲难民”这个词好像太深入人心了。电视里出现的非洲形象大多是一些瘦骨嶙峋的小孩赤着脚,用期待的眼神望向镜头。


面对这样的眼神,我想没有人会无动于衷;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共情(也称“移情”)的能力,对于他人的生活苦难,即使并非亲身体验也能感同身受。所以,这种怜悯之心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会忍不住给予物资,想凭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哪怕只是给予一块面包。


肯尼亚一所孤儿院中孩子期待的眼神


不可否认,这些初心都是善意的。然而,这次在非洲的一段经历,让我对“施舍”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我此次非洲之行的目的是采集一些当地华人的人文素材。在与采访对象赵虹迪对话的过程中,我问及:“在非洲的这四年,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她说,朋友说过一句话,她觉得非常有道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包括善良也是。我们应该去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而不是帮助所有人。”她的这番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当时,我却一知半解。


在采访完赵虹迪之后的第二天,我就和另一位采访对象阿光一行人一起去肯尼亚索依桑布保护区去拍摄当地华人参与剪铁丝网的野保活动。因为租的车出了故障,发动机总是自动熄火,我们就到路边的一个服务区休息,等车修理好再出发。


载我们参加剪铁丝网活动的车辆和

保护我们的GAME WARD


那是一个设施非常不错的服务区,里面的超市和硬件配套设施与国内现代化的商场相比毫不逊色。我观察到,在那里的消费者大多是从国外来旅游的游客。


等候车子的时间没什么事情做,所以我就到处走走看看。在超市围栏以内的草坪上搭建了一个大型的游乐设施,五彩缤纷的滑梯蹦床在非洲的蓝天下显得特别童真烂漫。但奇怪的是,这些大型游乐设施上没有一个小孩,十几个黑人孩子全都在附近草坪上玩,而不去玩那些玩具。


这些孩子成了老板们赚钱的工具


我又走近了一些。当这些孩子看到我身上背着相机,立即激动起来,指着我的相机一个劲地说要拍照。我不假思索地说好,然后他们十分大方和自然地开始摆各种 pose,没有丝毫的羞涩扭捏或者畏惧镜头。很快,他们引来了更多的小伙伴。


没过多久,一个成年黑人男子走过来对我们说:“这些孩子都是很穷的,他们想要玩大型玩具,但是没有钱支付……” 他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一个很热心的姐姐就说:“我来给他们付吧,一个孩子玩,需要多少钱?” 男子笑着说:“一个孩子玩的话,要300先令(注:约合20元人民币),但是如果你付1000先令(60多元人民币)的话,那所有的孩子就都可以玩了。” “好,你等着,我马上就来。” 说完,这位热心的姐姐就去拿钱了。


孩子们争着要和我们合影,我们也很开心,因为,可以记录下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但过了很久,那个姐姐都没有回来。


有一个孩子跑过来问我:“你会给我付钱让我玩吗?” 我说:“会的会的,稍等下啊,我去找一下那个姐姐。”


我跑进了超市,看到有一群人在聊天,那个姐姐也在。我过去打断了他们:“姐姐,那些孩子还等着你呢?” 


这时,与我同行的另一位姐姐走过来对我说:“这是穷人的武器!” 


我困惑了,不懂她的意思。


这位姐姐接着说:“这些孩子都是大人赚钱的工具,他们从小就这样学会如何向人伸手要钱,让自己显得非常卑微,借此博取同情和施舍,却不愿用劳动换取报酬”。


“你这一次给她们付了钱,他们就知道自己原来可以用这种方式不劳而获,这样的施舍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贪婪。有过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反倒是把他们引导到了错误的认知。”


“最近这些年,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很多国内来的人不了解这个情况,出于怜悯不假思索地掏钱施舍,以为这是在帮助他们。不可否认,他们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当地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索取,从此他们见到中国人就伸手讨要了。包括在机场海关以及很多行政部门,他们也抓准了中国人的心理,会索取贿赂……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帮助他们,而是他们的一些劣根性使得他们站不起来,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以为发达国家来的人有钱有资本就是欠他们的。有这样子的意识在,就算帮助他们十年,二十年,他们还是不会成长的…”


那一刻,我瞬间明白了此前赵虹迪和我讲的:我们应该去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而不是不加甄别地帮助所有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帮助真正发挥可持续性作用,才是真正体现了帮助的本质。帮助只解决表象问题,或者说一味地满足自己内心的付出是无法真正解决根本问题的。


当时,我就被这番话冲击到了,不知如何是好。看到那群小孩向我张望的眼神,我不知道如何跟他们解释这个道理。


那天,我并没有给那些小孩一个交代就离开了,他们可能会失望,可能会责怪,但不论我说什么,可能在他们看来我都是一个不愿意为他们“埋单”的吝啬的中国人。而且在他们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们永远都无法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满足于“我这次是否又从外国人身上讨到了什么东西”。


说实话,若没有这次经历,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帮助别人会是一件需要甄别的事,或者说是一件需要“三思而后行”的事情,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帮助”可能是“助纣为虐”。


我们在冲动地选择帮助他人的时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了自己的“救世主”的虚荣心,再或者是不想让自己的内心在面临这样的人或者事的时候经受良心的拷问。我们不是神,每个人的力量有限,即使想普度众生也无法帮助到所有的人,所以,我们更是应该让有限的力量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后来的几天,我去了一些孤儿院。很多孤儿都带有 HIV(艾滋病病毒),他们也会拉着我的手吵着要和我拍照,我没有给他们提供任何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努力活着的样子,并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处境。我想,这应该是我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一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用镜头记录下孤儿院孩子们的生活状态,

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我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但是没有一个地方让我产生类似在非洲时的触动。阿光写过:“繁华的地方是一样的繁华,贫穷的地方可能就只有贫穷这一样东西是一样的了。


是啊,这个世界上奢靡的生活千篇一律,艰苦的生计却各有各的不易。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经历着不同的人事际遇,不同的经历又教会人不同的道理,所以,没有人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多用脚步丈量这个世界,多去迎接不同的经历,多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才能发现未知的世界和未知的自己。

-  END  -

推荐阅读

那些不曾分享的暗时光

从山村到清华,从官场到草根 - 我这三十年

改变我的一封邮件

你的努力,是为了赢,还是为了爱?

走出农村二十年:爱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点击菜单或发送 m 至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诺言」,一诺把看到的世界讲给你听。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