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中
,
保障房的建设规模计划达到7亿平方米
。
保障房主要分为两类
:
一是配售型
,主要面向住房困难群体和吸引高层次人才;
二是配租型
,包括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租赁需求较大的群体。
保障房项目的
投资主体
包括
政府直接投资、开发商配建和地方城市投资公司
。政府直接投资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保障房项目建设。开发商配建是指在商业地产项目中,开发商按照一定比例配建保障房。地方城市投资公司是地方政府设立的专门用于投资建设保障房的公司。
保障房项目的
资金来源
主要包括
财政预算资金、银行贷款、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和特许经营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贷款
。财政预算资金来源于公共预算和基金性预算,其中包括老旧改造和公租房方面的资金支持。银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是指银行向保障房项目提供的贷款支持。REITs是指通过发行证券化产品来融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特许经营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贷款是指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通过特许经营模式来筹集资金。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可以通过拿地竞拍自持和配建的方式参与保障房项目。
为了规范和推动保障房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14号文)。这一文件明确了一些基本原则,如
提高保障性住房在总供给中的比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坚持资金平衡
等。文件还规定了保障房的对象标准,主要是指收入较低的工薪收入群体和需要引进的人才。此外,文件还提出了保障房建设的筹集方式,
包括
与
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危旧房改造
结合
,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齐全的区域,以及支持非住宅用地变更土地用途不补缴土地价款等内容。文件还规范了保障房的管理,要求公平公正配售成本价小搜,并禁止以任何方式将保障房变为商品房流入市场。此外,文件还提出了一些支持政策,如保障房公积金贷款、保障房开发贷和个人住房贷款等。
在各地的实践中,
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已经出台了"十四五"期间的保障房建设规划细则
。其中包括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以及
杭
州、成都、南京、武汉、郑州、长沙、西安
等城市。然而,保障房供应仍然短缺,核心城市的供需错配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保障房房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一些城市开始
盘活存量资产
,将闲置的
非居住房屋改造为保障房
。例如,
上海
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
通过新建、配建和改建等方式筹集保障房资源
。上海的保障房筹集渠道包括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地和新供国有建设用地
。同样,
深圳
也发布了《深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管理工作指引(试行)》,采取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房房源,包括
住宅、商务公寓、产业园区配套宿舍、城中村房屋以及其他社会存量房屋
。
在2024年
,保障房项目的资源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安排的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地方专项债和公积金贷款等渠道
。
总的来说,
保障房建设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旨在解决低收入群体和租房需求较大群体的住房问题。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参与和多种筹集资金的方式,保障房项目得到了积极推进。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保障房建设方案,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群体的住房需求。
2023年4月28日
,中央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
城
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2023年4月18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现场会在北京市平谷区举办。有农业农村部、国家疾控局等几个部门参加。会议指出打造“平急两用”型设施,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重大公共事件突发时立即转换为隔离收治设施,能够有效推动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短板,提升山区旅游居住品质,加快周边乡村振兴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实施范围是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包括
上海、北京、深圳、重庆、 广州、成都、天津、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等
21个城市
。
平急两用项目是指
在应对平常时期和紧急时期都能发挥作用的项目。它是一种灵活多用途的公共基础设施,能够在正常情况下为人们提供服务,同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转变为应急设施,提供救援和保障功能。
平急两用项目的领域包括
文旅、酒店民宿、公共卫生、城郊大仓物流、应急避灾和公共设施管
等。
在文旅、酒店民宿领域,平急两用项目可以将旅游设施和紧急避难设施相结合,例如将旅游景区内的建筑物设计成具备抗震、防火等功能,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人员避难需求。
在公共卫生领域,平急两用项目可以是临时隔离点或快速建设的医疗设施,用于处理突发疫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在城郊大仓物流和应急避灾领域,平急两用项目可以是仓储设施或物资储备中心,用于储备和调配紧急救援物资。
在公共设施管领域,平急两用项目可以是设施设备,如公共广场或公园,既可以用于日常休闲娱乐,也可以作为紧急事件的临时集结点。
平急两用项目的地域布局主要关注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以及有应急需求的地区。这些地区人口众多,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紧急情况,因此需要具备灵活应对的公共基础设施。
接下来,
以成都市新都区和北京市平谷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在成都市新都区
,平急两用的案例是
将隔离点集装箱改造为公共驿站
,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和日常服务的场所。同时,将核酸采样舱改造为司机之家,为长途司机提供休息和生活设施。
在北京市平谷区
,平急两用的案例涵盖
五个应用场景
,即
“吃、住、行、医、集中承载”
。这包括
农副产品保供基地,综合物流枢纽,旅游居住设施,高速服务区和医疗体系
。这些设施既能满足正常的日常需求,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应急作用,提供保障和救援。
推动平急两用项目建设的关键原则和方法包括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激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这意味着在建设新的平急两用项目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提高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此外,还需要学习防范财政、金融、生态和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守住底线。在推动平急两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风险管理和防范,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平急两用项目的概念和领域涵盖了多个平急两用项目是指在平常时期和紧急时期都能发挥作用的项目。它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的公共基础设施,能够在正常情况下为人们提供服务,同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转变为应急设施,提供救援和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