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新书上市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又自嗨又尴尬,“年轻人营销”难做的症结在哪里?| 议员有话说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18-02-26 22:00

正文

本期话题:

互联网营销初老症

很多品牌营销都在竭尽全力的标榜年轻,却没有办法真正打动年轻人。


由 青年志Youthology x SocialBeta 联合举办的「不年轻急诊室」第一期,汇集品牌主、营销人和青年领袖,每期诊断一类营销问题,治愈陈年的无趣、油腻和衰老。


文 / 假斯特

图 / VPHOTO

本期 M 议员

假斯特

腾讯高级品牌经理

运营公众号“指鹿说”,腾讯高级品牌经理,8年+互联网营销经验,IP情感营销方法论提出者,所负责《火影忍者》手游获腾讯营销突破奖金奖。喜欢写身边的故事,专注营销和职场成长。

1 月 28 日,假斯特作为 「不年轻急诊室」 特邀 M 议员,与现场 15 位品牌主、营销人、媒体人一起聊了聊 「互联网营销初老症」 的话题。


“今天年轻人营销究竟要怎么做”

“这届年轻人有什么不同”

“市面上的年轻人营销有何通病”

“年轻人营销的机会在哪里”


基于这些讨论,假斯特也将当天的一些启发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0

「年轻人营销」近年很火,这个概念,反应了当下市场环境之下,品牌主和营销人对「年轻人群体」的高度关注 ——


他们应该关注,极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是互联网产品的最主力人群,他们的喜好、消费和文化习惯,正在塑造这个时代的色彩。


但他们似乎也疲于追逐,年轻态变化快,今天还在「农药」「吃鸡」,明天已开始「佛系养蛙」; 个性差异大的年轻人,兴趣分散、关注分散,不确定性太大,营销难以着力。

活动开始前,我们收集到几百位年轻人的营销困惑 @青年志



01

这届「年轻人」有何不同?

如果粗暴地以95后、00后定义为当前的「年轻人」,你觉得这届「年轻人」有何不同?


青年志 CCO 王许非有个观点: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能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原因在于城市化、互联网化、和人群的个体化这三件事情同时到来了。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很多相同的特质。比如好奇心强、勇敢、情感张力大,这属于年轻特有的DNA,无关乎时代环境。但城市化、互联网化、人群的个体化汇聚在一起发生,带给「这届」年轻人极大的冲击。

主治医生青年志CCO 王许非 @青年志

他们提早成熟,提早参与到「社会进程」当中


城市化和互联网化同时打破了地域的疆界和信息壁垒,原本城市人、信息源更丰富的大人才能了解的事,现在都不存在了。甚至因为新兴技术的学习门槛,后喻时代由此到来,很多事还需要年轻人反过来教大人 (比如前两年流行的教父母用微信的话题)


他们个体的焦虑更强


他们彻底甩脱了父母一辈「集体主义过组织生活」的记忆,又正好赶上计划生育之后二胎之前,在信仰系统不完备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以「个体之力」早早地进入社会语境,孤独与焦虑不言而喻。


这几年,90 后未满 30 就直呼「中年危机」正是这种焦虑感最好的写照。



02

市面上尬的「年轻人营销」有何通病

要找到「年轻人营销」的秘钥,需先承认年轻的共性特质,同时了解「这届」年轻人成长环境的特征。如果没有理解这一点,「年轻人营销」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不小心就变得很「尬」。

M议员在活动现场各自分享观点,吐槽交流! @青年志

比如中年人假「年轻」的尴尬


对于营销来说,表达视角很重要,但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品牌想做的「年轻人营销」提出类似「Forever Young」这样的广告语,看似在表达年轻,其实是在表达「对年轻的怀念」。


比如“强行画皮”年轻的尴尬


比如有一些游戏产品,用户群明明是三四线城市为主的大叔大爷,强行找不搭界的小鲜肉代言,贪图「流量好看」的背后忽视了「用户群不匹配」的硬伤。或是为了靠拢年轻用户,盲目追求年轻态的外衣,忽视了对年轻人思想和情感的理解,营销表达没办法真正和年轻用户沟通。

产生这种尴尬的原因可能有两点:

  • 意识上的不自知

    观测视角仍然着力在自己身上,而没有真正落在用户身上。冯小刚拍《芳华》拍的是他的青春时代,如果他来拍 95 后的青春还用同样的故事和内核,恐怕就要不伦不类了。


  • 行动上的偷懒

    速食时代的通病是,品牌喜欢说年轻人的流行语,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这是与年轻人对话的「形」,而真正的「神」蕴藏在对年轻人的理解之中。我们太容易被更可视化的「形」所诱惑,而渐渐忘记「神」才是打动人的根本。



03

「年轻人营销」机会在哪里

看起来品牌主们在争相表达「年轻人营销」,但大多是口号式的呼喊,其实还留着一块尚待开垦的肥沃土壤。


因为城市化、互联网化、人群的个体化同时到达, 95 后 00 后这代年轻人参与社会进场,影响社会文化的速度和深度远超大家预料。大有「80后还没来得及退场,00后就要登场」的架势。


巨大的效率挑战之下,也给营销表达带来巨大的蓝海机会。

互联网营销初老症的4大典型症状,你有什么困惑? @青年志

机会之一

构建一个「台阶」

让「前浪」与「后浪」对话

在年轻人逐渐拥有主流话语权之前,都会经历一个「台阶」,来自「前浪」的平等对话,尊重、认可、或者只是对话。我觉得这对营销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比如说二次元文化,我在做《火影忍者》手游的时候,做过一件事,邀请蔡康永来为《火影忍者》的活动应援。 当时很多火影资深粉丝转发蔡康永评论时说「看到原PO立跪系列」。


蔡康永本身是一个动漫迷,但是他更为人知的是他作为大众明星的身份,他为火影忍者文化站台就是一个「台阶」,二次元文化借这个「平等交流」的台阶,逐渐浮到大众主流层面来。


这一点,像薛之谦腾讯动漫 H5,像洛天依的《普通disco》可以在《歌手》节目被汪峰翻唱,其实都是在创造,或者利用这个「台阶」。

机会之二

正确表达当下年轻人的现状和情感

时代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恋爱观、审美观、消费观,他们喜欢听的音乐、说话的方式都不同。


我有一个同事,她是 95 年的,她前一周的时候和异地恋的男友分手了,她和我们组里的同事分享了这个消息,然后和一个没事人一样,她说「分了就分了,也许还会和好,但是和好之前先别耽误,你们有合适的可以先介绍给我」。


前一阵子大火的《前任攻略3》的两首主题歌《体面》、《说散就散》,唱的就是这样的恋爱态度。

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

何来亏欠我敢给就敢心碎

图片来源 @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