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的离开,让我们会在每年的4月1日都想起一个病:
抑郁症。
而今年的4月1日,这个话题会更加敏感。因为全世界都被绝乎想象的疫情压抑笼罩着,到现在不要说疫情结束,连什么时候全球疫情越过高峰顶点都看不到任何确定性。
失去确定性感觉是人类生存本能里非常恐惧的一样东西,特别当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不确定性伴随着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人亡故、饭碗砸碎、工资猛砍、家中口角、儿女吵闹、隔绝孤独、百无聊赖等等从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般逼迫而来的压力与负面情绪时,
相比很多人会面临、更有很多人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情绪低谷,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抑郁症,是先天(基因)与后天(人生境遇与变故)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说疫情引发的人生变故直接能导致抑郁症,但哪怕不愿直视也无法否认的是,会有很多先天对抑郁症易感的人,会在4月1日这个日子标记的2020年春季之始,渐渐陷入抑郁症的泥淖。
可是,抑郁症绝非边际清晰明了的疾病。不应该自行判断或者否定自己抑郁症发病的可能性。感觉自身已经连续几周面临精神状态异常时,切记要向专业医疗人员寻求帮助和咨询、充分沟通。不要以教科书症状列表对号入座,譬如看到抑郁症患者食欲不振、消瘦、体重降低时就以为自己食欲特别旺盛于是就不是抑郁症,因为
抑郁症完全可能表现为过食和肥胖。
也不要以为自己睡眠很香甜就不是抑郁症:
10-15%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过度嗜睡倾向。
另外,抑郁症患者就一定寡言少语步履沉重了吗?也未必——焦虑型抑郁患者完全可能有正常的语速与反应,有时候还会更快,甚至表现出坐立不安。
务必接受正规医学咨询的另一个重大意义是,让专业医疗人员帮助排除某些并非抑郁症的状况,以免误诊。譬如某些神经损害(如帕金森病)、药物副作用、重金属中毒(个别重金属含量极高的中草药经年累月的服用)、病毒感染以及甲状腺等内分泌异常亦有可能表现出类似抑郁症的症状。这些因素都需要在医生介入下排除。
其次,抑郁症之复杂和迷惑性还表现在症状上男女有别。现在或许很多人已经了解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女性在一生中患病的几率要比男性高出70%,远高于男性),但他们却未必了解抑郁症在性别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虽然
这方面男女有别,而且差异往往很大。
↑抑郁症通常症状合集
比方说,女性抑郁症患者会更多地经历悲伤体验、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或者承受过度负罪感。但男性患者却更倾向于感到极度疲倦、易怒,对各种事物,哪怕是自己曾经钟爱的嗜好都不再提得起兴趣,很容易感觉挫折、胆小怕事,个别人会变得粗暴且具有攻击性。还有一些男性患者为了拼命从抑郁症中挣脱,会强迫自己一股脑儿投入到工作中成为工作狂,在工作面前仿佛打满了鸡血,普通人完全看不出他已经被抑郁症深深困扰。相形之下,女性更不愿意和家人与朋友提及抑郁症,常常表现得更加隐晦、难以察觉。
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在于:女性患者更容易尝试自杀、但实际上真正死于自杀的人数却是男性患者多得多。这可能是因为在尝试自杀之际男性对自己更容易下重手、更加决绝。但这是统计,具体个案未必符合统计规律,一些女生对于结束自己生命表现出来的决心可能远超任何男性,譬如韩国的雪莉对自己就下了最残忍的重手,用自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此之前,大家都觉得韩国演艺圈虽然压力巨大,但雪莉表现出来的日常形象让人觉得如果要自杀,她那样开朗的程度一定是最后一批。自杀可能性这东西,仅凭表面举止是很难随意乐观判断的。
虽然具体表现非常复杂甚至因人而异,但不代表没有最最简单好用的评判标准。举个例子:西方天主教里的七宗罪概念全部反过来操作,健康人也能立马体验到什么叫做抑郁症的感受,并有助于以此去关心身边有抑郁症或者倾向的人。一点点的关心和介入,常常可能拯救一条生命:
傲慢→自我评价低下。
愤
怒→不再会愤怒。
色欲→失去性欲。
怠惰→强迫性工作狂。
嫉妬→对他人完全无感。
暴食→毫无食欲。
贪婪→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
危险的春天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春天是危险的季节。
很多人误以为,甚至可能全社会都误以为抑郁症患者最最难熬的是萧瑟寒冷的冬季。而开春之后随着阳光和煦万物复苏、草木姹紫嫣红、一切欣欣向荣,症状一定会大幅度好转。
是的,这的确很符合人类平常的直觉。然而重复了无数遍的一句话是: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
权威精神病学医刊JAMA Psychiatry提示,
对于抑郁症以及其他精神疾患患者、遭遇人生变故、有既往自杀企图的人群介护应该在日照时间迅速变长的时期里予以加强。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包括春季和初夏。日照时间长度对于自杀行为发生的频度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假说:自杀当天以及自杀前10天内日照的增长可能会促使自杀的发生。
首席研究员Matthäus Willeit的解释是:短期内突然增加的日照会刺激行为变得活跃。抑郁症患者可能会由此产生焦躁和冲动,驱使他们将心中存在许久的自杀念头予以实施』。这一个要点意味深长,提示着
抑郁症自杀率最高的季节竟然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冬天,而恰恰是春天。
这似乎很讽刺但却很重要。或许就算想死想得很久的人,也需要春天的明媚阳光给自己带来去死所需要的足够能量和冲动吧。
有时候,我们特别还需要考虑到时机上的偶然重叠。疫情最高潮期间亲人亡故,或者在工厂停工饭馆关门失去谋生饭碗、失去抚养一家老小能力的当下瞬间,很多人反而
可能显得异常镇静,或者感觉自己完全可以面对、可以调整可以挺过去。这种现象并非无法完全以要面子装镇静来解释,因为哪怕关起门来面对家里人可能也一样镇静,镇静得有时自己都可能感觉不可思议。
但这其实是大脑面对强烈灾变时暂时而本能的应激保护反应。可惜这东西长久不了——最初一段时间过去之后,绵延而来的无尽痛苦和绝望会从四面八方好像雾霾一样聚拢过来,导致状态暴跌、一些人从此一蹶不振。若有兴趣,不妨去回顾一下四川汶川地震后的追踪调查:地震刚结束时,很多人表现出出奇的镇定坚强与乐观,这种气场也影响着周围人乃至社区舆论,大家互相抱团取暖,似乎一切都能过去,人生都能重来。但半年到一年过去之后,自杀率开始飙升。
自杀率高点并非位于灾害发生之时而是数月甚至是一两年之后,
充分说明了问题。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春天、疫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征兆的春天,我期待4月1日对于抑郁症意识提升的意义能引发大家的关注。4月1日不应仅仅对于张国荣,更是不妨想到身边因疫情承受重压、行为举止等细节上有所异常的普通人。大家都太不容易、太难太艰辛了,互相关照和搀扶之间,或许能够避免许多疫情导致的次生悲剧。
只要敏锐,很多迹象完全能够提前察觉。
顺着日照改变的春天对于情绪影响这一点,这篇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若只是处于无精打采的状态时或许还不是最危险的,然而一旦突然兴奋甚至激昂起来了则应该更加警惕。周围人如果有这个征兆,千万不要随便以为病情改善了↓
↑ECNP:WHO估计每年全球有高达800000人自杀。而有自杀企图的人数可能是其20倍,1600万人。自杀已成为全球年轻人的主要死因之一。ECNP归纳了自杀前风险行为模式:
若抑郁患者伴有焦躁+冲动,那么之后自杀的风险要提高至少50%→他们在自杀前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抑郁混杂态(Depressive Mixed States),夹杂着其他情绪,譬如激动甚至亢奋。有这种倾向的患者自杀风险远高于普通患者。如果这时候身边的人认为他们似乎不郁闷、病情好转了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临到末尾,我想分享一个有关自杀的微小短篇。作者是萩原朔太郎,日本大正时期的诗人。张国荣去世十周年的2013年,我通过一位非常喜欢张国荣的日本网友对他的悼念文接触到了这一篇。这篇文章的切入方式让我感受到了震撼。我将其翻译出来,分享在下面——
『自杀的恐怖』
自杀,本身并不可怕。
对于自杀要考虑的不是死亡刹那的痛苦,而是自杀实施的瞬间那万劫不复的悔恨。
现在,就在一座高楼的五楼窗口,我做好了跳楼准备。遗书也已写好,一切准备就绪。
那就闭上眼,跳吧!随后我就开始坠落。脚终于离开窗户,身体被抛向空中。
然而就在脚离开窗户的那个瞬间,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另一个念头,电光石火般划过。此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生的意义。这该有多蠢。再怎么样,也绝对不应该选择去死。
世界是明亮的,前途闪耀着希望。我怎么可能会想去死,怎么会。
然而我的脚已经离开了窗户,身体笔笔直坠落着。
地面上石块铺得很坚硬。
白色的水泥。
沾满鲜血的头骨!
无法挽回的决定!
我,一直会因为这一可怕的幻想而脸色苍白。
无论什么、无论什么,都不可能比这种念头更加可怕了。
而且这一事实,
绝非不可能发生。
已经凉了的自杀者们,若能活过来再度开口,恐怕会讲述出来。
而他们已经化为了悔恨于坟墓中的幽灵。
这念头无论怎么去想都非常恐怖,令我在梦中都会颤栗。
引用这篇,绝非想说所有自杀者都会在那个瞬间后悔,那是可能对一些死者的不敬,因为也许一些人譬如张国荣,在无人知道的他的内心世界,那个瞬间已经生不如死,义无反顾。我只是想说,一定会有人后悔,这个概率每个人都无法否认但却不可能再有重来的机会。所以不要随便去冲动,因为那一瞬间若万一悔恨,实在是万劫不复。所以,尝试不要自己端着、尝试和周围的人倾诉、尝试放下面子和传统偏见前往医院心理咨询、尝试更加注意周围自己在乎的人的异常状态,一起走过去。
愿所有人都能平稳宁和地度过2020年这个略显寂静的春天、度过2020这一整年,哪怕这一年是如此艰难,哪怕风浪还会一波又一波地再来。活下去,才能迎来改善的契机,而再坏,又能比2020年坏多少呢?
抑郁的
202
0年春天,让我们一起更加乐观勇敢。
最后再愿张国荣先生安息——整整17年过去了。17年前那个春天我记忆犹新每天听到看到的新闻也是冠状病毒,只不过那一年是SARS,这一年是新冠。而无论是哪种coronavirus,都不可能阻挡我们人生的步伐,一切也终究会过去并留存于记忆中,在未来一起回顾时相视一笑,笑人类如小强般的生存韧性,也笑当年想得太多太悲观太绝望,其实不也就这么好好过来了么。每年这一天想到张国荣,就要痛恨抑郁症,就要发誓不被它所吞噬。2020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