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们团队刚开始创业,一次机缘巧合,和飞博共创的CEO伊光旭当面交流。他当时反复提到,有一位在中欧教创业课的教授,叫做李善友,讲颠覆式创新特别厉害,后来还把他请到了厦门的爱特咖啡给大家讲小米的案例。
那时我没资格进到内场,就坐在咖啡馆外面听了一下午。那个下午,我就成为了善友教授的迷弟,他用哲科思维的角度讲述商业,完全颠覆了我在学校里学的知识。
后来,善友教授创办了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混沌大学前身),我第一时间报名参与。第一年,善友教授都是自己上阵讲课,那时还没有线上直播,我都是飞到现场,把课全部听完了,写了不少总结和思考。我的文章深受善友教授喜喜爱,被他收录到了《互联网世界观》这本书中。
当时,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感受:
这是我人生接受的第一次真正的教育
。
从善友教授那学到的,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知识细节,而是
整个思维框架
,这个框架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对此,我特别感激善友教授。
每年,善友教授都会上台开讲一次,我都没有缺席。今年,善友教授带来了最新的《认知升级》课程,这么好的内容,我真诚地推荐给我的读者们!
本文,没有收任何广告费,我自愿推荐,因为我相信你一定能从善友教授的课程中受益匪浅。
脱不花曾经问过很多厉害的人,问他们为什么之所以成为牛人,他们总是会很谦虚的说 :“不过就是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没什么特别的。”
同样的,李笑来也说类似的话:学习学习再学习。前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
学习顶尖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洪水的时代,变得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中国的教育大多数教授学生学习内容,比如“鸦片战争发生于哪一年”之类,西方教育更多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教授给大家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而不只是记住了学习内容本身。
商业的世界里,信息的增量每天都在指数级的增长,同时信息的有效性也在快速的更新迭代。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商业世界里,信息的增量和迭代速度更甚。
信息无涯,而吾生有涯,怎么破?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文章,书籍,我们不可能看得过来。
答案只有一个:
掌握顶级的学习方法,然后向顶级的人学习。
每一位世界级的企业家在取得商业成功时,都得到了自己的方法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索罗斯的“反身性”哲学、乔布斯的“简洁”原则、贝佐斯的“自组织”理论,无不如此。
这些方法论,我们统称为他们的“第一性原理”。
所谓
第一性原理
:就是每个系统,在剥离了具体的表象之后,都存在着一个不能被删除或违反的逻辑基点,这是整个系统存在的前提,也就是“第一性原理”。
当人能通过跨学科学习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时,他们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6月17、18日,广州佛山,李善友教授沉寂一年,将带来年度大课《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
全新的教学逻辑-以思维模型为教学单元。芒格说: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李善友教授认为,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算是低水平的重复,而不是有效学习。
混沌的教学理念是帮助大家打破认知,早半步认知这个时代。想要打破认知,就必须要学习新的认知模型。
所谓认知模型,一个是内容,即信息量,知识量。一个是通道,决定信息和知识的认知模型或思想通道。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认知模型里增加新知识。但如果原有的认知模型和新的信息不能自洽的时候,怎么办?
有两种做法:一、努力拉伸原有认知模型,把新知识盘进来。二,打破原有的认知边界,建立一个更大的认知模型、更宽广的思想通道。
第一种叫无效学习。你试图在原有的思想通道里增加信息量,不仅不会提高你的生存能力,还会把你锁在原有通道,形成自我遮蔽,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
第二种才叫有效学习。打破原来的边界,换一个通道,这才是新生的力量,只有新的思想通道、新的认知模型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洞见,打开一个更大的生存时空。
要知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从来不缺乏信息量。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企业唯一重要的边界。
所以,这是一堂讲透顶级学习方法的课。
前面已经讲过,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如果说混沌大学每年的50堂大课是学习内容的话,那么你是需要一套学习方法或者秘籍来吸收每位老师的思维模型的。
学习最关键的有三个要素:思维模型、刻意练习和即时反馈。
“思维模型”就是我们大脑中已经固化的“套路”和“惯性”。人类的日常决策中,仅有1%的理性决策。剩下的,多半是被自己的惯性所绑架的直觉。
能否抛开直觉,提纯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普通人和顶级高手的区别。普通人做事跟着感觉走,只看表面现象,靠的是不经反省的惯性动作;而顶级高手则有更强的抽象能力,把时间用在研究规律上,不断矫正自己的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