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6月7日,“福莱斯特”号航母离开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驶向西太平洋执行新任务。它途经里约热内卢到达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基地,加油后在7月25日到达托金湾。
“福莱斯特”号此时的位置距越南海岸97公里,并在之后的几天内使用舰载机对越南发动了150多次空中打击,平均每天要动用40多架舰载机,携带超过150吨弹药向越南土地上倾泻!
但此时正陶醉于对越南肆无忌惮进行轰炸的“福莱斯特”号航母所有舰员都不会知道,它们自身即将遭遇到灭顶之灾!就在“福莱斯特”号航母在越南沿岸发动空袭4天后的7月29日,一大早飞行员们就开始了新的作战任务。
此时,在“福莱斯特”号航母以30节航速放飞了第一波F-4和A-4舰载机后,上午10点多正在为第二轮空袭做着准备,甲板上停满了等待起飞的F-4和A-4舰载机,以及大量各种规格的炸弹与燃油。还有大量舰员在忙碌着,为即将起飞轰炸的舰载机加挂弹药和加满燃油。
但在上午10点52分时,一架停放在舰尾甲板右舷等待放飞的F-4战斗机,突然向左弦斜对面停放的一架A-4攻击机发射了一枚“祖尼”火箭弹!这枚“祖尼”火箭弹虽然在击中A-4攻击机油箱后,因为保险装置的存在而没有立即爆炸,但却引燃油料点燃了大火。
再加上此时航母正以超过30节航速飞驰,大风使得火焰在后甲板上开始扩散,从而引燃了更多燃油。
但真正的灾难却并不是正在甲板肆虐的大火和大量燃油,而是这架被“祖尼”火箭弹击中的A-4攻击机上掉落的1枚或2枚1000磅的AN-M65炸弹,这枚炸弹因为正好掉落到了正在燃烧的燃料中,并在短短的1分36秒就被高温引爆了——而不是设计中的可以在高温大火中坚持10分钟。
这次突然的爆炸,使当时正在附近灭火的35名舰员当场死亡,其他27人重伤!
这一次爆炸把“福莱斯特”号航母后甲板炸穿了一个大洞,并向四周迸射了大量弹片和钢板碎片,引发了不少人员伤亡,更有不少甲板上的燃油顺着大洞流淌到了下面舱室中。此时停放在甲板尾部的7架F-4战斗机已经全部被烧毁。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第一次炸弹爆炸后仅仅10秒钟,另外2枚1000磅炸弹又被引爆、44秒后又是一枚爆炸......在总共不到5分钟时间里,共有9枚1000磅重型炸弹、1枚750磅炸弹、1枚500磅炸弹和其他几枚导弹、火箭弹被引爆!
但幸运的是,甲板上大多数炸弹都因为自身质量过硬没有引爆,大多数都被舰员抛下了大海,从而避免了“福莱斯特”号航母被更多炸弹一起殉爆而沉没。但爆炸却导致“福莱斯特”号航母甲板被炸穿7个大洞,有近15万升燃料流入了下层甲板,并继续燃烧!
在大火被最终扑灭后,整艘“福莱斯特”号航母的尾部多层甲板已经受损严重,内部舱室一片狼藉,大量残肢断臂被抛撒得到处都是。甚至不少头天夜班人员在睡梦中就悄然离世了。
经此灾难后,“福莱斯特”号航母在经过紧急抢修后,凭借剩余的一半锅炉驱动,艰难地返回到了苏比克湾,之后又临时驶向菲律宾库比岬进行抢修,8天后又艰难地踏上回国的旅程。
在母港诺福克,“福莱斯特”号接受了近7个月的大修,下至机库、上至飞机升降机等都得到换新和重装,工作量相当于航母建造工程的1/5,至1968年4月8日才告完工。
在此次事故中,“福莱斯特”号航母上共有134名舰员丧生,62人受重伤,2人失踪,26架舰载机被毁。成为二战后美国海军航母所遭受到的最大一次灾难,但在事后调查得知:这一次灾难竟然有可能是一次“人为事故”!
这是因为在事发前一天,美国海军一艘弹药供应船为“福莱斯特”号航母送来了一批第二天轰炸急需的16枚1000磅炸弹。可是这批炸弹的生产日期最早是在1953年,加之之前存放和保养环境恶劣,在运上“福莱斯特”号航母后已经发现炸弹缝隙处已经有液体石蜡流出,这意味着炸弹的爆炸物安全性已经因为时间过长而退化,极易引发爆炸!
但因为来不及再次运送新弹药,因此这批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1000磅炸弹被运上了甲板,并有2枚被挂上了被“祖尼”火箭弹击中的那架A-4攻击机上。
而最初引爆的2枚1000磅隐患炸弹,如果是合格的新弹药,是可以在大火中坚持10分钟左右的,之后外壳才会融化并引发低烈度爆炸,并不会产生完全爆炸。但这批隐患1000磅炸弹仅仅坚持了不到2分钟,令舰员没有时间将其推入海中!
而引发一切灾难的那枚“祖尼”火箭弹,其实自身和F-4飞行员都没有错。这是因为F-4在起飞前,战斗机需要从一辆机动车上获得外部电源。而在起飞时飞行员又必须把外部电源转换成内部电源。
也就在进行转换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引起了很高的接触电压,最后又传给了“祖尼”火箭弹发射器,导致电火花跳过了发射器上5个连续的安全装置——这也是发射器中只有1枚火箭弹被触发的原因!
当然,“福莱斯特”号航母上发生的这一次巨大灾难,却直接催生了美国海军制定更加完善的航母火灾救援与损管制度,并研制了多种灭火剂和消防系统,还加强了对舰员应对灾难的训练。而这一切对之后所有国家的航母的安全操作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不知道这算不算“摸着美军过河”呢?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新刀口谈兵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