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酒店价格有多贵?原本一晚两三百元的房间,涨到一千元。但这难不倒“抠门”年轻人,他们另辟蹊径,不住酒店住别人家,只需要花两三百元就可以,甚至能不花一分钱。
随着春节脚步临近,一种异地换房过年的形式在社交平台上出现,相关话题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榜。所谓“换房过年”就是家住北方、要去南方过年的人,与家住南方、想去北方过年的人互相交换住房的使用权,以此减轻住宿的经济成本。
这类标着“换房过年”“过年住我家”等关键字的征集帖,在多个社交平台刷屏霸榜,全国各地的网友在帖子的评论区自行配对。这届年轻人,在玩一种很新的“过年”方式。
春节假期,酒店价格暴涨困扰着不少游客。
有网友在预订酒店时发现,前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眼睁睁看着酒店价格从592元上涨到1152元,上涨了560元。
另有网友反映此前预定了哈尔滨某酒店,预订的价格只需299元,但现在再看其房价已飙升至2198元/晚,价格上涨了1899元。
暴涨数倍的酒店费用让不少人望而兴叹。以哈尔滨为例,冰雪大世界旁的酒店,春节期间一晚标价动辄上千元,7天假期下来,住宿费直逼万元大关。如此高额的住宿成本,对于追求高性价比旅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换房过年应运而生。从媒体报道看,目前已有黑龙江换福建、有广州换新疆等相关案例。侯云浩位于大世界旁的房子被很多南方网友“盯上”,纷纷想拿自己的房子在春节假期“对换”。侯云浩选择了福建湄洲岛的网友,开启了这场良心的“对赌”。
“换房过年”本质上交换的是信任,可以说从准备换房开始,这场信任考验就已经处于正在进行时了。
首先,“换房过年”的风险集中在安全隐患。换房过年意味着将自己的住所短暂地交给陌生人,尽管大多数年轻人可能会通过社交媒体或相关平台进行换房,但对方的真实身份、品行习惯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危及个人安全。同时,换房过年还可能破坏原有的社区安全秩序,给社区管理带来了难度,也可能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其次,“换房过年”的风险还是集中在财产风险,卖家秀与买家秀不符或卫生问题影响的仅是换房体验,而一旦产生财产损失,涉及责任认定和赔偿的时候,责任分担原则是什么、如何举证自己的损失与换房者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恐怕是一个难点。
年轻人在追求新颖过年方式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换房过年的安全隐患。旅游业从业者也提醒网友,应尽可能掌握对方的基本信息,如年龄、职业、居住地、房屋状况等,交换前要充分了解和细致规划。签订详细的换房协议,并告知社区或物业。在换房期间,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此外,一定要在初见面时进行双方身份证验查,这是对彼此负责任的做法。
“换房过年”在去年就已经掀起过一轮关注,而到今年便出现了换房旅居的市场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对接双方、拟定协议、支付押金、责任分工等,这说明新需求产生了新业态,市场正在自行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
“换房过年”的社交话题之热,激发了年轻人的尝试欲望。虽然初衷是为了省钱,但却不省心,真正成行者更是少数。交换能成立的一大前提,是双方的各项条件都趋于对等,但在实际配对中,会遇到各种“不匹配”的条件阻碍置换。
比如,互换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城市三天就逛完了,但是对方来互换时却想住一周。再比如对方临时改变行程取消换房,或是换房后房屋遭到损害。又像一位广西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的那样,自己曾被换房的虚假房源欺骗,170平四居换了60平小居,住不下的家人最后还得入住酒店。除了硬件的匹配,住宿过程中的软件,也时常出现不对等的情况。
同时,换房过年还涉及到了居住环境的适应问题。南北地域差异大,房屋结构、设施设备等都有所不同。对于不熟悉的环境,年轻人可能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从而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比如,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而南方的潮湿环境则可能引发电器短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