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muye
微博上曾有一个讨论:说话时,最令人反感的语气是什么?
心理学上也说,反问是攻击性最强,最容易伤害、得罪人的语气。
一句带有情绪的反问,言下之意是:你不仅错了,还很无知和愚蠢。
人际交往中,习惯性反问是我见过最令人讨厌的说话方式。
是不是浑身难受,好像有一股无名的怒火压在胸口,让人极度无语又暴躁?
弗洛伊德说:也许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讲话方式不妥,可有些语言确实能给别人带来痛苦。
明明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能结束对话,却非得带着轻视和不耐烦,用反问句来噎人。
作家海明威在早期创作中,对自己的作品不是很有自信。
于是,他经常把作品拿给评论家朋友浏览,希望对方能给出一些诚恳的建议。
结果每次都遭到对方反问式的质疑:“你这样的写法也能叫文学?”
朋友的反应深深刺痛了海明威,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一度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
“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前者让人觉得你有抵触情绪,后者让人觉得你在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话。
多用肯定句,慎用反问句,沟通舒展了,人际关系也就和谐了。
丈夫准备出门应酬,在卧室翻箱倒柜找领带,找了很久,未果。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段对话都会忍不住笑出声,但仔细想想,生活中的我们不经常也是这样和亲人对话的吗?
妻子见状,面色不悦地质问丈夫:这么晚才回来,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
丈夫听到这话,心里也很委屈,自己辛苦工作是为了家庭,又不是跑出去鬼混。
其实,妻子的真实意图,是希望丈夫能重视家庭,多抽点时间出来陪陪她。
但她使用反问语气让丈夫感受到了指责和不满,从而引发了不必要的冲突。
相反,如果妻子换一种表达方式,直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或许这场矛盾完全可以避免。
毕竟这世上,没有人喜欢被他人否定、质疑、逼问和冒犯。
人和人之间,好好说话,尽量别用“带刺”而又具有“攻击性”的反问语气。
懂得尊重别人,照顾他人的内心感受,这段关系才能越变越好。
“大部分影响生活的事情,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都是沟通不善而导致的。”
做有效、良好的沟通,把你的攻击性收起来,这个世界才会对你温柔以待。
博主
@珮鸣
分享说,多年前,他买了新车,因为技术太菜,所以拉朋友做陪练。
直线行驶和变道的时候,他开得都挺好的,唯独倒车入库,始终停不好。
有朋友就很着急,在一旁吐槽说:你怎么这么笨?每次都在卡在这,太笨了。
他知道朋友是开玩笑的并没有恶意,但听得多了,内心难免还是会感到失落。
可有一位朋友却不一样,他虽然表面上也很着急,但嘴上却说:
“你这样,我们怎么放心你开车上路,你这水平开车出去,我们不得担心死。”
这句话任谁听了心里都是暖暖的。
同样都是说话,有些人,开口的那一刻就输了;有些人,开口的那一刻就赢了。
所以啊,说话的方式真的很重要。
软舌无骨,却能碎心。
如果你真的关心一个人,那就请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话。
作家房国晨认识一对夫妻,两人都是急脾气,以前经常吵架,后来竟然成了模范夫妻。
有一次,房国晨受邀前去做客。
男的是厨房小白,他准备炒一个醋熘白菜,切好白菜,发现没醋了,在厨房喊:
“媳妇,是不是不能用酱油代替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