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MOONLIGHT
编辑 |
悠悠
本文是针对论文《怀旧解脱幻想破灭的心灵(Nostalgia relieves the disillusioned mind)》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20年10月发表于《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由Paul J. Maher, Eric R. Igou, Wijnand A.P. van Tilburg三位学者合作完成。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成功的政治运动激发了对国家恢复往日辉煌的信心,而大多数政治领导人都会做出某种形式的善意承诺,但为什么一个幻想破灭的公民会从国家能够再次崛起的观念中找到慰藉呢?这种信息的部分吸引力可能来自对过去的怀旧幻想。
当持有的积极假设受到强烈质疑或不可信时,幻灭的感受便产生了,这种体验被归类为一种与绝望、困惑和失落感相关的消极“认知情感”。幻灭与失望不同,它的定义更广泛,与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基本认识有关。
怀旧是一种自我相关的情感,通常被定义为“对过去的一种多愁善感的渴望或渴望的情感”。
人们渴望有意义的生活,意义感经常被引用为幸福和快乐的中心信条,任何破坏与环境联系的经历(即预期违背)都会对意义构成威胁,并导致各种补偿反应。有证据表明,幻灭可以引起补偿的努力,防止个人长期的低意义生活。
幻灭的认知后果会导致一种失落感和社会迷失,本文假设人们可以利用怀旧反思来维持意义感。
研究方法与结果
研究1中测试了被操纵的幻灭是否确实降低了人们的意义感。在研究2中,调查了操纵的幻灭是否会导致人们在随后的记忆回忆任务中回忆怀旧事件,并随后对其进行了感知生活意义的测量。研究3在感知意义的测量之前,通过操纵幻灭和怀旧来研究怀旧的恢复力量。本文假设幻灭减少了意义(研究1)并激发了怀旧的反思(研究2),怀旧会减少幻灭对意义感知的影响(研究2和3)。
研究1
被试:
138名被试(72名女性;64名男性;2名其他性别;M年龄=33.47,SD=11.86)
过程:
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幻想破灭组或对照组。随后使用自传体回忆任务的改编版本,通过实验操纵幻灭,引发被试负面情绪,并让被试描述这种感觉。之后完成操纵检验测量和感知意义测量。
研究1结果:
与对照组(M=4.76,SD=1.11)相比,处于幻灭状态的被试感知的意义感较低(M=4.26,SD=1.23),(F(1135)=6.20, p=.014,ηp 2=0.044.3)。
研究2
被试:
210个(126名女性;84名男性;M年龄=38.89,SD=13.26)
过程:
幻灭操纵部分是与研究1相同的写作任务,之后被试报告自己的幻想破灭和不确定感,并完成认知意义搜索量表(EMS)。接下来被试完成一项记忆回忆任务,首先报告4个与记忆相关的关键词并测量怀旧情绪。最后,完成生活意义问卷(MLQ)。
研究2结果:
处于幻灭条件下的被试比处于控制状态的被试获的怀旧程度更高;幻灭引起了更多的怀旧情绪(B=0.73,SE=0.27,t(202)=2.67,95%CI[0.193,1.26]),进而产生了更高的人生意义,这说明怀旧反思抑制了幻灭对生活意义的负面影响。
研究3
被试:305名(157名女性;148名男性;M年龄=34.75,SD=10.99),删除了5名未通过注意力检查的被试数据。
设计:采用2(幻灭与控制)×2(怀旧与控制)设计,操纵幻灭和怀旧,然后测量感知意义作为因变量。
过程:向幻灭组的被试提供一系列负面的统计数据和事实;控制条件下的被试完成形状比较任务。之后向被试描述一个怀旧事件来操纵。
研究3结果:
幻灭主效应不显著(F(1296)=0.13,p=.716,ηp2<0.001),幻灭×怀旧交互作用也不显(F(1296)=0.05,p=.830,ηp2<0.001);怀旧有显著的主效应(F(1,296)=293.33,p<0.001,ηp2=0.500)。
对意义感的方差分析显示(见图1),2(幻灭)×2(怀旧)对怀旧有显著的主效应;在怀旧反思后的生活意义(M=4.85,SD=1.31)高于倒数后的生活意义(M=4.14,SD=1.46);与对照组(M=4.42,SD=1.45)相比,幻灭组的意义显著降低(M=3.92,SD=1.44),而怀旧组被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1296)=0.23,p=.630,ηp2=0.001)。与对照组相比,只有没有进行怀旧反思的幻灭被试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意义丧失。
图1
总体讨论
三个实验中检验了这样一个命题:怀旧通过重新点燃感知的意义来减少幻灭的负面后果。在研究1中,与对照组相比,幻想破灭的被试的意义感较低。在研究2中,幻灭的被试唤醒的记忆比对照组的被试更怀旧。中介分析表明怀旧抑制了幻灭对生活意义的影响。研究3中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被阻止进行怀旧反思的幻灭被试感受到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1)研究3与怀旧回忆组相对的是怀旧阻断组,而理想的操纵是非怀旧。但幻灭组的被试可能会自动进行回忆致使怀旧的操纵失效。未来的研究需要通过其他控制方式澄清幻灭对怀旧影响的边界条件。
(2)为了探索幻灭情境下怀旧效应的边界条件,未来的研究应该更系统地考虑幻灭和怀旧经验的内容和背景,以及被试之间的个体差异。
(3)改变生活的经历在一般意义上扩展了意义调节的极限,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调查不同的应对方式如何增强或减弱怀旧对经历幻灭的人的缓和作用来检验应对限制的效果。
(4)在更广的层面上,怀旧的意义再确认效应可能受到文化语境的制约,通过直接操纵不同文化中幻灭和怀旧内容的社会层面,未来的研究可以增进对现有意义研究的理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