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觉
梧桐,现任职于某券商,著有《投觉》、《知止:投资策略的真实义》~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投觉

自在

投觉  · 公众号  ·  · 2018-09-16 08:55

正文

此即家山处,春风住几年,

昼看红日坐,时抱白云眠,

半榻清闲地,一龛安乐禅,

丛林有规矩,何似且随缘~

——《题在家僧自在窝》,连文凤

人生天地间,忽若远行客,恍然已中年,于是乎,在生命世界里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在不断地启发自在。

譬如,不再将衬衣扔给干洗店,而是自己动手,将衬衣放进洗衣机,洗好,晾干,放在熨衣板上,用蒸汽熨斗从衣领到袖口到下摆将它熨至平整,然后挂起来;譬如,开始自己做饭,三四两米加上几片紫薯放进电饭锅,半块豆腐半根萝卜加三两个蘑菇炖上,粗茶淡饭,却也自足;譬如,不再请保洁阿姨来家里帮着抹地板,而是自己动手,蹲下身来,用干毛巾一步步地将地板擦个干净,可能会出汗,腰也会酸,却也自得其乐。

事实上,这是一种真诚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充满了当下感,并开始学会离于散乱。当你全情投入到这些琐碎的平常之中,某个瞬间就可以经验到自在。

梧桐有一件衬衣,已经穿了七年,在过去的这个春天终于衣领磨破,而梧桐在这个秋天还会继续穿它,因为踏实、朴素和自足。梧桐还有一双鞋,差不多是五六年前开始穿,鞋跟已经剥脱,于是请修鞋匠修补了一下,他说,雨天不要穿了,但依旧可以穿很多个晴天。

我们常常买很多件衬衣,放进衣柜,很多双鞋,放进鞋柜,我们永远无法满足,就像我们无法满足于这一世。我们表现得像是可以活上几个世纪一样,我们不停地为这个几个世纪准备再准备,却从未停下来打量生活,欣赏生活。

我们从不自在。

当有人称赞你的时候不会让你感到骄傲,当别人的指责不会再让你受惊或者愤怒,当你再不寻求别人的注意,当有人不理睬你的时候,你也不会感到烦恼,当你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时,你不会那么慌张,也不会那么悲伤。

这时,你才真正地放下了一些东西,譬如,贪执与嗔恨。同时,你也得到了一些东西,譬如,自由与自在。

梧桐曾问过父亲,是否孜孜以求的荣耀、才华、成就皆是人生的幻光,他点了根烟说,是的,就像这一根烟,很快会抽完。

梧桐又问,你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在思考些什么,他说,那会儿没你们现在这么复杂,只是忙碗里一粒米,心中没有飞鸿,却也自在。

梧桐接着问,那究竟什么才是自在,如何才是自在,父亲淡淡地说,大概是无我吧。

我们的一生都活在自我塑造的幻境中,就如同那万象纷呈如梦似幻的曼陀罗。我们习惯性的依赖外在的参照点,以此确定着生活和生命的坐标,然后回到自我的坐标中,投射出更多的参照点,使这场幻境变得愈加真实,非常真实。就这样,生命没有觉醒,生命就成了自他的战场,而若是生命有了觉醒,生命就成了自在的生长。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写到,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同样,我们领教了自己是何等刚强,同时又得知自己也可以变得温柔和自在。

一切取决于自己。


当你开始对做一个温柔、和善、普通的人感到自在的时候,境况变得非常真实、相当真实,而且在另一方面,相当平凡。恐惧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无所畏惧,非常简单、相当直接明确。

你开始以素朴放松的方式自由自在地生起初心的本善,你可以生起轻松之感,解除痛苦,解脱一切束缚。


憨山大师有言,若能观心见自性,我亦名为观自在。

他的意思是说,若是能够在寂止之境,一念回光,观照到心的空性,以至万物的空性,那么,观音不在某个浩渺之地,你即是观音,你亦自在。

而《法华经》言,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也即是说,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不会把这一切当真,不管出现什么,都不把它当成最终的问题,而是骤然生起、来来去去的暂时现象,如此无所期望,如是自在。

事实上,无所期望,并非绝望,两者之间非常不同。

绝望,是懒惰、散乱和缺乏智慧,甚至不会去探究为何绝望,这是彻底的失败,和对于自己的浪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