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功夫财经
中国财经新媒体第一平台,集结了时寒冰、李大霄、马光远、王福重、胡润、琢磨先生、肖锋等各路大侠,每早呈上最精辟的财经事件解读。更多精彩前往优酷搜索“功夫财经”,新浪微博关注@功夫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区块链小鳄鱼 ... ·  3 天前  
财经杂志  ·  宁德时代首次霸榜动力电池海外市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功夫财经

财经麻辣姐:最近金融圈危机太多,动物都不够用了

功夫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1-14 06:30

正文

文 | 财经 麻辣姐


朕 已 阅

渥克的逻辑无非是,我们之所以遭遇灰犀牛,是因为人类太愚蠢。

其实,渥克犯了一个典型的认知错误,用中国的俗语说就是“事后诸葛亮”。

据称楼市崩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但它究竟是灰犀牛还是黑天鹅,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切忌盲目行动。

如果要评选2017年的中国“最红动物”,那必须是“灰犀牛”。自从7月14日《人民日报》发文称“既要防黑天鹅,也要防灰犀牛”之后,金融界人士就激动不已,好像终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显然,在过去几年里,危机太多,动物都不够用的了。 一会儿黑天鹅,一会儿红天鹅,一会儿伦敦鲸,一会儿华尔街之狼,更不用说一直以来劳苦功高的牛和熊,以及后来入队的羊(市)、猴(市)、鹿(市)、虎(市),最后连独角兽都出场了,金融圈还能找出什么动物来背锅?

不要慌,灰犀牛来救急!

一时间关于灰犀牛的文章满天飞,所有专家都拿着放大镜来找中国经济中的灰犀牛。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家们果真找到了,而且还不止一头,据说至少有五头(分别是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当然后来又有更多的专家找到了更多的灰犀牛。总之,如果光看媒体报道, 大概会以为灰犀牛并不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而是成群结队地在中国的大街上招摇过市,只不过我们都装着没有看见它们而已。

问题是,根据“灰犀牛”理论,这种据说是大概率、有明显先兆、破坏力极强的危机事件,为什么人们偏偏视而不见?这是否是人类行为非理性的一个有力证明?至少“灰犀牛”概念的发明者,记者米歇尔·渥克相信是如此。事实上,渥克专门撰写了一本30万字、近400页的皇皇巨著来阐释她的灰犀牛理论,不过,她对灰犀牛事件成因的结论却简单得令人震惊: 人们之所以对显而易见的危险听之任之、不采取行动,是由于拖延症和鸵鸟心态。

渥克在书中指出,面对明显的潜在危机时,人们既不愿意承认现实,也不愿意做出改变,这导致事情一拖再拖,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危机最终爆发。她还进一步指出,“众多黑天鹅背后是不断汇聚的高概率的经济危机”,这等于是说, 那些极小概率、不可预见的黑天鹅事件,如果细究起来,也是由一头头明显可见的灰犀牛所推动的。 既然灰犀牛的成因如此简单,渥克提出的应对之策也基本可以用一句话说清,那就是: 拒绝拖延症,出现危机先兆以后不能讳疾忌医 (请自行复习一遍中学课文《扁鹊见蔡桓公》),而要及时承认危机、及时采取行动,因为“未雨绸缪远胜于亡羊补牢”。

人类为什么会显得如此愚蠢?

渥克的说法有道理吗?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吗? 渥克的逻辑无非是,我们之所以遭遇灰犀牛,是因为人类太愚蠢 ;只要人类不那么愚蠢,忽然之间变得对一切危机的征兆都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就能化一切危机于无形。这等于是同义反复。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为什么会显得如此愚蠢?在事后看来,每个重大危机发生之前,都有很多明明白白的先兆,但我们就是看不到这些先兆,或者按渥克的说法,是我们选择“故意忽略”这些先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渥克犯了一个典型的认知错误,用中国的俗语说就是“事后诸葛亮”,学术界有一个更加抽象化的表述叫做“必然性错觉”。 这是指,在一个复杂的事件链条中,每个事件的发展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导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不对称性:站在事前看向未来,会有无数种可能性的分叉;而站在事后看向过去,只有一条确定的路径。由于其他可能性都在时间中消失了,这条唯一成为了现实的路径在事后看起来就无比清晰,给人一种“事情必然如此发生”的错觉。

美国兰德公司的国宝级情报专家罗伯塔·沃尔斯泰特(也是一位女性),在她的重要著作《珍珠港:预警与决策》中,就“必然性错觉”做了充分的说明 ,遗憾的是,渥克显然没有看过这本书。沃尔斯泰特写这本书的初衷,正好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事后看来,珍珠港事件有很多非常明显的预警信号,而美国情报当局却一再视而不见?是情报机构出现严重失职吗?还是人类认知中固有的盲点?

有一些明显的预警信号,比如说,在偷袭事件发生的头一天,FBI截获日本驻夏威夷领事馆的一个厨师的电话,称“官员们正在烧毁所有重要文件”,等等。

如果从事后来看,根本用不着情报专家,普通人都可以一眼看出,这些线索对于珍珠港事件意味着什么。 然而,从事前来看,这些预警信号的意义却远非如此清晰明确。烧毁文件,即使意味着日本将有所行动,美军也无法搞清楚危险是将出现在珍珠港,还是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关岛或者别的什么地方。

沃尔斯泰特由此指出:“各种信号在事后看来,总是如水晶般地清晰,我们可以看到它究竟预示的是怎样的灾难; 但在事前,信号的真正含义却晦涩朦胧,并包含着相互矛盾的含义。”

更要命的是,这些有用的“信号”,是夹杂在大量的“噪声”之中的。二战期间美国军方每天都会收到数量惊人的情报,想在事前从成千上万条无用信息甚至是错误信息中,挑选出真正有用的几条,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一点股民们肯定深有体会:不是内幕消息太少,而是内幕消息满天飞,不知道哪条才是真的。

究竟是灰犀牛还是黑天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