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互联网保险,多数人脑子里一定会先跳出“便宜”、“保障纯粹”这样的。
确实,互联网保险的产品保障纯粹单一,剔除掉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成本,保费上尽可能让利缩减,看起来就是一副这副物美价廉的样子。
而实际上,
保险的针对性非常强,每一款保险都有相对应的需求群体,并不适合所有人。互联网保险也是如此。
我来先讲讲互联网保险的不足,你就能从中一窥究竟。
互联网保险是在线投保,从投保到理赔整个过程几乎是自助式的。
这对投保人,或者被保人的诚信度、专业度、耐心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因为保费成本中没有包含人力成本,所有步骤和流程全部需要客户独力操作完成。所有保障内容,消费者必须“学习”并“了解”,并要求“无师自通”,未来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增高。
消费者在投保的时候,需要自己先看清楚产品介绍跟条款
,认真核对健康告知,虽然有客服可以咨询,但反馈未必那么及时。
尤其在投保的产品不能核保、健康告知自己还拿捏不准的时候,根本就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投保要求。
如果贸然投保,很有可能因为投保时的疏漏,而导致理赔的时候被拒赔。
即便是隐瞒身体异常投保,在理赔时也很容易被以既往症,或是故意隐瞒健康状况为由,遭到拒保。
在投保过程中存在不便之处,在理赔的时候也是存在诸多不便。
比如说,在理赔的时候,通常需要将理赔材料邮递到保险公司。等到保险公司审核通过后,才会把理赔金打到被保人的银行卡上。
在这个过程中,如
收集的材料错漏
,毫无疑问
会耽误理赔审核的时间
。而且材料递交走的是邮递,理赔金到账的时候就更长了。
互联网保险以标准化产品为主,非标准化的产品暂时无法实现,中产阶级、高净值客户需要的较大额保单和保险金信托功能,目前无法满足。
互联网保险的最高保额是有限制的。
不仅是单个产品最高保额有限制,保险公司同类型保险的最高保额也有限制。
比如单个重疾险的最高保额一般是50万,定期寿险多数是150万,个别产品可以达到300万,但对被保人的健康要求会比较严格。
想要拿到高保额,单买一个产品是满足不了的,只能通过买多个不同公司的同类产品来实现。
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
某君想在网上买150万的重疾险,那他投保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在A公司买A款重疾50万,在B公司买B款重疾50万,在C公司买C款重疾50万。
这个过程对于那些简单粗暴的人来说是非常麻烦的,同时也因此产生了互联网保险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保单整合保存。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买互联网保险呢?
像是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刚组建了家庭的年轻人,这类可支配资金比较有限的人群,可以借助互联网保险较高的性价比,花较少的钱拿到较充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