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两种女文青
玩音乐的和听音乐的
她是前者
这世上有两种女人味
性感黑的和魅惑白的
她是前者
这世上有两种女豪杰
有志气的和有力气的
她还是前者
她是台湾原住民——戴晓君
她也是2017第28届台湾金曲两项提名——戴晓君
她更是那个与我在黄昏下聊天的——戴晓君
她还是2016站在天地世界音乐节舞台上的——戴晓君
文/悟空
阳光开始变成橙色,天色已黄昏
她刚刚完成了演出
显得比刚才更加轻松
妹子,咱开撩...哦不是,那个...聊吧
你选择音乐作为自己人生的职业甚至事业的初衷是什么?
一开始是当作兴趣爱好玩票性质的。
大学毕业之后,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带着村庄里的孩子一切唱歌和做一些创作。
我突然觉得:
哎,好像可以把唱歌做音乐这件事情
当做是一辈子的事去经营,
而且这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
你可以通过音乐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的家乡,认识在你身边的人,
并且通过音乐,
形成对身边的人的一种
强大的汇聚的力量。
第28届台湾金曲奖戴晓君提名专辑——《顺着河流走》
你选择排湾族民谣风格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首先还是来自于部落的影响,
在部落里,只要你会说话,你就可以唱歌,
会走路就一定会跳舞。
除了部落的影响,
大学之后赚了一点钱就会到国外去打工度假,
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国外,
其实很珍惜出去的时光,会有对家乡的一种思念,
那时候就是
通过唱歌通过音乐,
去抒发自己思念的情绪。
专辑内页歌词
你在舞台上演奏的月琴,是一件很传统的乐器,它和阮有什么区别么?
阮是四根弦,月琴是两根弦。
我很喜欢这个乐器,
最初接触它是在家乡那边的一个小村庄。
那里的老人家都会弹奏月琴,边弹边唱。
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
就是
把生活的任何感受
都放在音乐和吟唱里面
,
自然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交流是非常自然和真实的。
我最喜欢这种直接的音乐方式,
而且月琴的音色很温柔。
其实世界音乐节一直都在坚持这样一条小众音乐的道路,可能不会像流行音乐那样快速受到很大的关注和追捧。不知您选择这样一种小众的音乐种类,是否觉得受到很大的压力。比如更难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当然做民族的传统的音乐类型
的确是一种小众的选择,
而我们也一直在尝试做出突破。
在台湾也有类似的情况,
就是很多观众都觉得民族性的音乐,
其实都应该是免费的,
对于这种音乐的价值
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认同。
的确世界音乐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既然本就是小众音乐,
那我们就当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
是不是需要更好的心态?
心态是一开始就要准备好的,
但自己并不会迟疑。
很多朋友问我:你选择这样的音乐,
如果专辑卖不好,得不到什么奖,那你怎么办?
而我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
,
比如今年其实入围了台湾比较大的一个叫做金鹰奖,
大家就会问我:哎为什么你都没有分享这个信息,
没有宣传这件事情?
对我而言,我觉得音乐太难去区分什么好与坏,
当然作为音乐作品来说,技术性和艺术性都是应当必备的,
但在同等的情况下,
曲风的不同其实完全取决于音乐人自己的选择和喜好,
难道我会因为没有得到这个奖
就不再去做音乐?
这岂不是太奇怪了。
这次与排湾族的乐队和音乐人的交流,让我觉得你们都有一种共性,就是你们的生活状态和追求还是比较平和的,没有特别激进的欲望。
其实今天民族性的音乐在慢慢获得关注。
我们把自己做的音乐类型叫做古调,
部落的老人家总对我们说:
你们不管走得多远,那种血脉中的东西是跑不掉的。
今天一些从部落走出来的台湾的流行音乐人
也在重视回归部落,甚至为部落的音乐发专辑。
我觉得今天不管是一个部落还是整个世界,
都正在意识到破坏地球的错误性,
也在尝试做一些弥补和回归良性的事情。
音乐如此,人也是如此,
我们该追求什么,该怎样去做。
当然音乐就是能够帮我们回归的一种力量。
如果你展现出力量,观众就会跟着你回来。
您作为首次参加世界音乐节的嘉宾,是否觉得这个平台带给您了实际的意义或帮助?
我觉得帮助是很明显的。
我来到这里后首先感到惊讶的是:
主办方和支持团队都体现出很好的专业和敬业态度,
所有的需求都会很耐心地去配合。
因为从我的角度,
最希望能共同把事情做到能够彼此加分。
对演出者而言,
舞台上的事情真的决定于细腻程度。
认真严肃的做事态度和方式非常重要,
让我们会去尊重舞台,
观众也就会尊重音乐,尊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