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上海、深圳、浙江等多地的菜市场内出现了“代炒菜”业务。这种服务允许顾客在菜场购买食材后,支付一定的手工费,让商家帮忙炒菜。这种新型服务已经在浙江义乌等地受到欢迎,并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文章还探讨了这种业务的兴起原因、市场需求、服务提供者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代炒菜业务的出现和普及
代炒菜业务近期在上海、深圳、浙江等地的菜市场兴起,满足了顾客寻求方便、新鲜和实惠的需求。通过支付一定的手工费,顾客可以在市场购买食材后请商家帮忙炒菜,实现了从购买新鲜食材到享用热炒菜肴的全过程。
关键观点2: 市场需求和接受度
市场需求是代炒菜业务兴起的重要原因。上班族、老年群体等消费者对便捷、卫生的饮食服务有较高需求。浙江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等市场的实践证明,代炒菜业务的接受度正在不断提高。
关键观点3: 代炒菜业务的挑战和机遇
代炒菜业务面临的需求增加,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服务提供者和顾客之间的通道打通、商户协作培养、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等。市场管理人员认为,未来需要通过配套服务的提升,引导行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及品牌化的方向。
关键观点4: 专家分析和未来趋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认为,代炒菜业务是一个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业态。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和服务提升,未来代炒菜业务将会越来越多,并有望成为刚需。整体体系搭建需要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以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和诉求。
正文
代运营、代收费、代工、代办、代购……付费找别人代替自己完成某件事,已经十分常见了。
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近日,
上海、深圳、浙江等多地的菜市场内出现了“代炒菜”业务,顾名思义,就是帮着顾客把菜炒好,
在菜场买好菜后,只要在“代炒菜”档口付上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的手工费,就可以实现“从摊贩手中接过新鲜食材,拎着热乎的现炒饭菜回家”的全过程。
听起来像是把“餐馆”搬进了菜市场。在浙江义乌,
一家十月份刚试点营业的“代炒菜”档口如今已经需要每天都排队等加工,
这项新服务你会选择吗?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吗?形成产业化发展需要哪些支持?
上海浦东永泰路1988号菜市场,晚上6点半是餐饮档口老板李冬和厨师最忙碌的时候,20平方米左右的档口外,
用餐区已经坐满了顾客,还有一些老街坊买好了菜直接送过来,等烧好后带回家吃。
在外卖、餐厅及商超预制菜之间,“代炒菜”服务悄然兴起。
李冬的“代炒菜”小档口是在三个多月前开起来的,当时正好赶上菜市场改造升级,做了十几年餐饮的李冬觉得新的机会来了。按要求办好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照后,李冬以酸菜鱼为特色主打的“代炒菜”档口正式迎客。
李冬说:“因为上海这个地方,特别是上班族,在家里烧饭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市场里就慢慢有像我们(代烧菜档口)这样操作的。而且我们不像以前做餐饮店,顾客来两三个人,感觉点一个菜、两个菜,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这就不存在,你就哪怕来炒个土豆丝,炸一个排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
代炒一个素菜收费六元,复杂一些的荤菜小炒十二元,
如果只买了鸡、鸭、鱼这类主菜,李冬的档口
还提供包括蔬菜在内的配菜服务。
李冬说:“
如果用我们的辅料,就再加个几块钱。
我们用的味精、鸡精都是品牌的,标准已经提得很高了。”
除上海以外,
类似的“代炒菜”服务也已在浙江、深圳、江西等多地出现。
今年10月1日,浙江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正式推出了厨师“代炒”服务。
今年60多岁的王大爷是第二次来这里让厨师“代炒”,代炒的菜肴是一份大肠。
王大爷说:“我天天来买菜看到的,我就住这隔壁
,他们比我们自己烧得好吃,他们食材也处理得很干净,
家里也有几个菜要烧的,但是这种菜就是他们烧得好吃,我们自己烧不好吃。”
口味是一方面,相比于普通的饭店或者外卖,“代炒菜”意味着更新鲜、更实惠,
想吃什么自己在市场买好,洗、切、炒的全过程都清清楚楚
;和固定找家政阿姨烧饭相比,“代炒菜”这种模式又更加灵活。江西萍乡市九洲随便餐馆的老板陈鹏几年前就开展了这项业务,眼看着大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陈鹏说:“刚开始就3家店,然后随着每天在这里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有了8家店,可能也是他们觉得这里方便,
食材新鲜,现炒、现买、现切,没有冻的菜、预制菜之类的东西。
”
不过,如果以产业链的视角来观察“代炒菜”,会发现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浙江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市场管理员金景秀认为,围绕着菜市场周边的住户画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现实需求?是“代炒菜”能否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条件。
金景秀介绍:“先有这个想法,调研发现这个确实可行,不光我们经营者要有这个理念,消费者这个理念也要跟得上。通过市场调研,周围一公里,
我们这周边上班的人比较多,在家里的老年群体也比较多,
对年轻人来说下班回去炒不来,对老年人来讲,年纪大了、手脚不方便,也太费时费力。像大一点的城市有商铺、超市,它们是已经切好、包装好,当时我们经过调研发现,群众接受度还不是很高,还是想要现杀现切的。然后我们提出一个设想,就联合这些经营户搞起来。”
有了需求,还要打通“代炒菜”服务提供者和顾客之间的通道——市场的升级和经营户们的服务升级。李冬算了笔账,每天上午10点多到中午1点、下午4点开始到晚上7点是两个比较忙的时间段,如果一下子涌入十几位顾客,同时洗菜、切菜、炒菜,对于一个小档口来说,难以应付。因此,
菜市场的商户们能否提供洗、切的前端服务,是“代炒菜”能不能实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李冬说:“包括鱼片、蔬菜削皮等,他们都给弄好。如果说每个人都拿一块猪肝或者一个土豆来,我又要去给他削,又要去给他切,这样我每天也是做不了多少。所以,他们把原材料给做好,然后来到我们这里,时间会节省出来很多。”
在金景秀这样的市场管理人员看来,培养、呼吁商户的协作十分重要,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服务理念的变化——
传统菜市场如何向“农贸市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