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吟诵着千古流传的诗句,不觉想起了诗圣杜甫。印象中,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似乎总是眉头紧锁,感怀天下苍生。
但其实,杜甫并不总是苦兮兮的,他也是个颇有情调的“美食家”,写吃不比写别的少。
在我们眼中,杜甫半生漂泊,常常只能粗茶淡饭,甚至食不果腹,可对他来说,生活浮沉,无碍对美食的热爱。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杜甫早年出身官宦,见识过不少富贵人家的精致美食。他曾在某位将军家中尝到一味生鱼鲙:“鲜鲫银丝鲙,香芹碧涧羹”。
即是将活鲜鲫鱼切成银丝煲烩,用刚采摘的香芹熬成香羹,嫩滑的鱼丝随着汤汁滑到喉咙里,鲜甜无比。
可更多时候,身逢乱世,哪能吃到那么多山珍海味呢?不过这并不妨碍杜甫在粗茶淡饭中领悟美食之道。无论是怎样的饮食条件,他都能乐在其中,翩翩成诗。
咸鱼白菜也好味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顺路拜访了儿时好友卫八处士。条件简陋,好友只能用春韭菜和掺有黄粱糙米的热饭招待。
杜甫却吃得津津有味,他写诗赞道:“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韭菜,是朋友夜里冒着春雨剪下的,米饭虽糙,却是特地开炊新煮的,氤氲着温热的情意。大块朵颐都来不及了,怎么会嫌简陋呢?
而找不到朋友接济的时候,也就只能以路边野果充饥了。但杜甫边吃也不忘了写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不够吃,就去采山药和山崖上的野蜂蜜,吃完题诗一首,苦中作乐一番,竟也撑过了一路艰难。
759年,杜甫终于在成都定居下来。有了自己的家之后,杜甫迎来了一段温饱时光,也开始兴致勃勃地歌颂起身边的美食风物了。
有一位老农送他满满一竹筐的红樱桃,“万颗匀圆讶许同”,粒粒透亮似宝石。
还有人给杜甫送了一些瓜果,“倾筐蒲鸽青,满眼颜色好”,每次收到好吃的,他都要写诗庆祝。
杜甫吃瓜很讲究,得先用竹竿当水管,从山中接来冰冻的泉水,然后“沉浮乱水玉”,冰镇过才开吃。冰镇之后的瓜果,“落刃嚼冰霜”,真不啻是一道消夏佳品。
但最令杜甫印象深刻的,要数在夔(kuí)州(今重庆一带)期间吃到的一种小吃:槐叶冷淘。它是一种用槐叶汁和面做成的冷面。“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虽说这只是一道简单的民间小吃,但杜甫吃了却顿觉青青绿绿的十分消暑开胃,以至于想要写诗敬献给皇帝,真是“一饭未尝忘君”。
爱,是一蔬一饭,是平凡生活里的诗意
在成都的三年多,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安乐时光。他从读书人变成农家人,晴耕雨读,自给自足。
平日闲来无事,他会和妻子杨氏一起泛舟,看着小儿子在江中戏水,偶尔喝一口新鲜的甘蔗汁。
“茗饮蔗浆携所便,瓷罂无谢玉为缸”。蔗汁甜蜜,瓷罐子在阳光下如玉石一样漂亮,赏心悦目,岁月静好。
虽则前半生游走仕途富贵之中,后半生沦落漂泊,但这无疑让他比那些一生锦衣玉食、不知饥饿的人来说,更能体会一蔬一饭的重要与美味。
一生颠沛,却对美食衷心不改,故常能苦中作乐,诗兴湍飞。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会写诗,更是因为他心中有诗,所以日子再苦也有着诗意底色,这是一种能够把你从不幸或庸碌中带至别样天地的豁达心境。
确实,只要心中对生活有情意,无论日子难易,也终能过得有滋有味。
转自丨“唐诗三百首赏析”微信公众号(ID:haotangshi)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