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人生放到历史长河里,就像一瞬间一样,短得不能再短。
有的人,则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生命短暂,但依然过得自在舒心,不留遗憾。
区别就在于后者,做到了这三点:不为物役、不畏人言、不困己心。
拥有足够的金钱、地位、财富,的确能大大改善生活条件,让自己过得舒服。
但如果过于在意物质,往往就会做出违背内心的选择,被物质所困。
只有学会借助外物,而不受制于外物,我们才能过得舒心。
就像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他一生清廉正直,虽身居高位,却看淡名利地位。
他在南安任职时,遇到凶残剽悍的权贵王逵想要对一个囚犯使用不当的严惩方式。
其他官员明知道王逵的做法不合适,却因为担心祸及自身利益,影响仕途,不敢与其争执。
但王逵不接受周敦颐的意见,周敦颐则不惜以牺牲自身的官位作为代价。
直言王逵的做法是无视当朝法律,自己宁愿辞官回家,也不会用杀人的做法谄媚于他,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
后来王逵被周敦颐这番话给点醒,意识到了自己的一意孤行,并被他的人品打动,最终改变了主意,回归合理的惩罚方式。
周敦颐身处一个看重权贵,看重名利地位的时代,虽然拥有不错的官位。
唯有,不为物役,不做物质的奴隶,不被物质所掌控,才能拥有真正让自己舒心的生活。
如果人人都能多说良言而非恶语,这个世界或许就能少一些刺骨寒风,多一些温暖。
但现实就是什么人都有,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怎么说,只能决定自己以什么态度和情绪去面对这些话。
当自己成为被议论,被恶语中伤的主角时,也许会感到伤心难过。
但始终要记得别人说的未必就是对的,这也真的未必是自己的问题。
拥有千万粉丝的旅行博主房琪,曾经也遭遇过被网友议论,被质疑的时候。
有人评价她文案没有深度,就像是鸡汤文堆积起来的,认为她认知浅薄,没什么真本事。
有人认为她的声音很做作,画面的美感总是被她的声音破坏了。
还有人认为她过于自我感动,总在对外展示自己多努力才能有今天的一切。
但她发现无论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依然无法让更多人喜欢自己。
有一次,在“一条”的评论区,她看到有一个粉丝评论说:
“好想念你曾经的文字,每当我不开心,我就会去看看你的视频,因为那里有最抚慰、最治愈人心的话语。”
原来曾经的自己,并不差,只不过没有迎合众人的口味而已。
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都不一样,如果总是顾及他人,忽略自己,那最终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回归了初心,房琪依然选择用自己的热爱去创作内容,依然选择用自己的声音去呈现美好。
最终证明,她的决定是对的,她拥有了两千多万的粉丝,给无数人传递了她想要赋予的能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原则,都有自己的喜爱偏好,很难做到让人人满意。
因此,当他人对自己表示不满,批评议论自己时,唯有不畏人言,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应对之举。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或多或少都会因此感到痛苦。
但如果沉浸其中,不仅无法过好当下,甚至很难继续前进。
唯有走出来,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余生才能幸福快乐。
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考上全国知名的双一流大学。
出来工作,如愿地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后来还留在了中国科学院,成为一名教师。
然而就在29岁那年,在某节课堂上,她发现台下学生们的五官轮廓变得模糊,就连眼前的板书都看不清,还出现了很多黑点。
她被告知,她的视网膜得了永久性黄斑病变,不久就会双目失明。
意味着,除了工作无法继续像以前那样,她再也看不到父母变老的模样,看不到女儿的成长变化。
更糟糕的是,丈夫因为这个选择和她离婚,还要将女儿带走。
有一次半夜起来,发现父母还在如此地担心她,她决定重新振作起来,不再把自己困在深渊。
她选择继续学习,继续教书育人,采购了盲人专用的资料和工具。
努力地过好当下,把该学的都学了,把该做的都做了,最后她真的如愿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还获得了“杰出教师”的称号。
后来还去国外进修学习,刚开始很难,但她没有就此困住,而是努力地想办法排除万难。
最终她不仅顺利与外国人正常交流,还成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的一员。
自从从失明这件事中走了出来,能看到杨佳教授脸上总是洋溢着阳光的笑容。
也许你曾经或当下正遭遇很艰难的时刻,内心被打击到了低谷。
唯有带着这样的心态,才不会让自己困在其中,才能把当下的日子过好,余生方能与美好再次相遇。
人的一生,总会有面临各种物质权力诱惑、他人非议、命运坎坷的时候。
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为物役、不畏人言、不困己心。
希望我们能活得舒心、做好自己、过好当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过好每一个阶段。
作者简介:
棠小曼。来源:有书
(ID:y
oushucc),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