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学霸
「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专门为科研人员打造,致力于让科研更简单更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宝典  ·  生信入门一对一,数据操作带你飞 ·  昨天  
BioArt  ·  Cell Metab | ... ·  2 天前  
生物学霸  ·  王开乐研究员课题组招聘 ·  3 天前  
生物探索  ·  Cell Metab | ... ·  6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学习笔记:slurm作业调度系统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学霸

中标的奥秘 — 本子、底子、圈子

生物学霸  · 公众号  · 生物  · 2024-10-23 17:21

正文

来源:青椒医学


国自然中标的奥秘 ——「本子、底子和圈子」这三要素。但是总有人偏执地认为,不是这样,另有内幕。


何为「本子、底子、圈子」?

说起国自然的「三要素」,本子无疑是核心。所谓本子,即标书质量,是申请者展示自己研究计划、科研思路和创新点的最直接方式。好的标书能让评审眼前一亮,觉得这个项目有创新性、可行性,并且能切实推进某领域的发展。标书写得好,就是科研路上的一把金钥匙。

而底子就像一块「招牌」,代表着申请人在科研界的积累和地位。通常底子主要包括申请者的学历背景(例如博士学历)以及过去五年内的代表性科研成果。

至于圈子,圈子不仅指博士导师的名气和背景,还包括申请者所在单位的科研实力,以及在科研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圈子大的,往往有更多资源,申请的项目也更容易被「看到」。甚至,申请者是否经常参加行业会议、抛头露面,也成了被「圈子认可」的象征。

误区:幸存者偏差与偏执心理

许多人喜欢拿一些极端案例说事:「谁谁谁,文章质量一般,却能中标国自然」;或者「谁谁谁,文章上了 Nature 子刊,结果国自然还是没中标」。这样的说法往往容易被引用和传播,仿佛国自然的评审机制存在「黑幕」或「潜规则」。

事实上,这种现象更像是经典的幸存者偏差。喜欢关注那些「看起来不合理」的例子,却忽略了大多数情况下的规律和大数据。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那些标书优秀、科研积累扎实、导师和单位背景强大的申请者中标的概率远远高于那些背景普通或标书较差的申请者。只不过,偏执的人喜欢关注那些极端的个例,从而得出一个「中标靠运气」的结论。

除此之外,某些人坚持认为,国自然的评审并不透明,靠的就是「打招呼」或「走后门」。这类人通常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评审不公,而非自身的不足。然而,这种心理就像「瞎子摸象」的故事,看到的只是部分现象,却忽略了全貌。诚然,在任何竞争激烈的评审体系中,个别案例可能存在争议或偶然性,但这并不代表整体机制就不公正。

尽管如此,对于某些偏执的科研人来说,说服他们相信国自然的公平性可能并不容易。在他们看来,成功的案例中总有「运气」成分,而失败则几乎全是「体制问题」。事实上,这样的心态反而容易使他们陷入科研「死胡同」。当一个人无法从失败中找出自己的问题,而是把责任推给外界,他就失去了提升的机会。

国自然:国内最公平的基金体系?

从制度设计上看,国自然是国内自然科学领域最为规范和透明的基金评审体系之一。评审专家来自全国各地,覆盖各个学科领域,且在每年的评审过程中,不断进行专家更换和随机分配,以保证公平性和客观性。因此,即便有个别「打招呼」的情况,也无法彻底改变大局,更多的是依靠科研实力和标书质量来竞争。

它不仅为国内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经费,还推动了众多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然而,科研人难免会有各种猜疑和抱怨,这也无可厚非。

保持理性与平常心

至于那些固执己见的人,与其浪费时间去争论,不如点到为止。毕竟,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各有不同,有些人永远也不会看到事物的多因素因果关系。与其纠缠在个案里,不如放眼大局,用实力证明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科研竞赛中笑到最后。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与同行、国自然资深讲师交流,并获取一手动态和热点方向,可以加入「国自然基金撰写交流社群」哦。群内也会定期为大家分享优质课程、撰写经验、模板资料等。

因加群火爆,达到 200 上限后无法直接进群,
麻烦先加小助手企微再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