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百度和DeepSeek两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态势,分析了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优劣以及百度在AI商业化过程中的挑战。文章指出,DeepSeek通过开源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百度在AI转型过程中面临营收压力和技术竞争等多重挑战。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百度在减员和研发力度缩减等方面的决策以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DeepSeek通过开源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百度在AI转型过程中面临营收压力和技术竞争等多重挑战,其AI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最初的文心大模型闭源到现在的决定开源。
开源模型在打造生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被视为大模型主流。而闭源模型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被打破,国内外最先进的大模型多来自开源。
百度面临营收压力,广告业务失速,AI商业化进程仍需加快。百度需要通过持续投入,加快AI技术突破,并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
百度去年减员约8800人,研发力度缩减明显,研发费用同比减少21亿元。但同时也强调对芯片、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以确保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出品
|搜狐科技
一朝成名天下知,十年磨剑犹徘徊。
这句话分别放在最近爆火的DeepSeek,以及百度身上,可能再合适不过。
DeepSeek,这家此前颇为低调的AI公司,在发布两款国产大模型后,掀起科技圈巨震。国内外被曾视为AI领头羊的OpenAI、百度等,都不得不被迫调整自身的AI战略。
OpenAI重新考虑开源模型、宣布将发布融合大模型GPT-5。
百度更是连发多个大招,
包括文心一言免费、开源下一代文心大模型4.5,并把搜索和智能云等核心业务接入DeepSeek。
业内观点认为,紧急调整的背后,是曾经坚定站在闭源阵营的李彦宏,感受到了DeepSeek技术和开源带来的压力。
这种压力具象在百度最新财报里。去年全年,百度营收
1331亿元,同比下降 1%;第四季度营收 341亿元,同比下降2%。
AI相关收入虽然大增近3倍,但整体规模依然不高。
2月18日晚的财报沟通会上,在被问到如何看待DeepSeek以及近期调整考虑时,李彦宏表示,从DeepSeek的成功学到的一点是,开源最好的模型可以极大地促进采用率。
“通过开源,我们相信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将认识到文心的真正价值,并在更多场景中扩大其影响。”李彦宏说。
他依然对百度的AI变革前景充满乐观。“2024年是百度从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业务向AI优先业务持续转型的关键一年,将继续投资AI,并预计今年会带来更显著的成果。”
不过,投资者似乎已经厌倦了这样的重复叙事。最新交易日,百度美股盘中震荡,收跌近
8%
,今日在港股同样走低。
从文心大模型闭源,到决定开源,从文心一言免费、到收费,再到免费,
百度大模型战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生大转弯。
有观点认为,这是李彦宏和百度的“顺势而为”。在DeepSeek出圈后,搜狐科技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开源在打造生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甚至认为会成为大模型主流。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李彦宏此前对大模型发展,尤其是对开源和闭源模型趋势,战略判断出现了失误。
去年4月,李彦宏在内部发文中谈到,文心发布的时候,百度内部有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不开源。“为什么不开源?当时的判断是,市场上一定会有开源模型,而且不止一家。多百度一家开源不多,少百度一家开源也不少。”
这种选择背后,更多因素可能还是开源不太好赚钱,以及对OpenAI等公司的跟随。在李彦宏看来,开源模型是零零散散、小规模地去做各种验证应用,而闭源才能形成真正的商业模式,才能聚集人才和算力。
此外,他认为,闭源还具有更高的成本优势。“中美最强的基础模型都是闭源,在同能力下,闭源模型的推理成本更低、响应速度更快。”
李彦宏后来还在多个场合强调,闭源模型能力会持续领先,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甚至提出开源就是“智商税”——从价值和成本考虑,应该永远选择闭源模型。
然而,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以及引发的新一轮大模型竞赛,
闭源模型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都被一一打破。
DeepSeek开源的V3模型以不到56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实现了媲美GPT-4o等最强闭源模型,开源的深度推理模型R1实现对标o1等,同时API价格均远低于国内外同行。
马斯克最近发布的Grok-3,综合评分超越OpenAI、谷歌、DeepSeek等此前开闭源的所有主流模型,并且这款用了20万张GPU训练的模型将会开源。
目前来看,国内外最先进,至少已能与闭源相抗衡的大模型,都来自开源。随着OpenAI推出GPT-4.5,以及融合推理模型的GPT-5,闭源能否夺回领先优势,还有待观察。
百度即将发布并开源的文心大模型4.5,将是其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大模型。
李彦宏承认是从DeepSeek的成功故事中,得到了启发——开源能让基础模型变得更加易于访问和负担得起。
“我们看到新的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将打开令人难以置信的机会,并推动AI的边界。开源会让更多开发者和用户认识到文心的真正价值;对终端用户免费,也将使更多用户能在公平的基础上比较百度的基础模型与其他模型。”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之前是选择开源还是闭源,李彦宏背后想的都是AI生意。正如他这次再次强调,无论开源闭源,基础模型只有大规模解决现实问题,才具备真实价值。
开源的DeepSeek已吸引国内上百家企业和众多开发者主动接入,国民级应用微信开启内测,此前还没有哪款模型得到如此殊荣。DeepSeek更是在一周内实现上亿用户增长,并成为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的应用。
可以说,无论是C端,还是B端,DeepSeek在两个月内就初步构建起一定的商业生态。这对百度以及其它具有一两年先发优势的大模型企业来说,无疑是降维打击。
尽管文心大模型每日API调用量已从一年前的5000万增长到16.5亿,但对百度这家以AI作为转型换命的“困兽”来说,显然还不够。
必须要指出的是,
DeepSeek出圈,固然有开源助力,但本质在于其通过持续的创新,
实现了技术领先,打通了产品体验,最终实现到市场的水到渠成。
“开源背后是技术自信。”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此前对搜狐科技表示,如果技术和产品本身没有竞争力,开源也不是灵丹妙药,反倒会更快“见光死”。
有AI从业者提到,虽然百度是国内率先推出大模型的企业,但其并没有持续形成技术和产品绝对领先的口碑。同时,模型迭代也有所放缓,文心4.0距今天已有一年四个月。
如果接下来开源的文心4.5,无法在技术和性能层面让用户买账,那么开源无异是打掉了百度的底牌,这对百度来说同样是巨大风险。
面对DeepSeek冲击波,百度可能是国内目前压力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这家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AI,2017年决心All in AI,并持续投入的巨头,时至今日,仍陷在AI商业化的困境里,业务转型也难言彻底,
广告依然是其核心业务。
过去几年,受整体环境和行业格局影响,百度以移动生态为核心的业务基本盘增长失速。百度最新财报显示,去年百度在线营销收入730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四季度同比下降7%。
同时再加上流量获取成本、AI汽车业务成本和减值等成本影响,百度去年净利润(非GAAP)同比下降6%至270亿元,其中四季度更是下降13%。
同时,在百度移动生态持续推进AI转型的情况下,虽然AI搜索比例达到22%,但并未持续留住用户。
去年12月,百度APP月活6.79亿,同比增长2%,但前两季度均超7亿。DeepSeek、豆包、Kini等AI应用的崛起,可能影响了百度搜索用户。
广告业务失速下,百度智能云成为主要增长动能,去年四季度营收继续增长至71亿元,同比增长26%,在去年四个季度中增速最高,推动该业务全年营收收入增长17%;其中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近3倍,但百度未透露具体规模。
据李彦宏此前透露的AI相关收入季度占比,粗略估算,去年百度智能云业务中的AI相关收入为20亿元左右。这在百度整体营收中占比不足一成。
对百度来说,如何通过持续投入,加快AI技术突破,并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仍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百度在业务增长压力下,显得更为务实,依然坚持降本,尤其是研发力度缩减明显。
去年百度研发费用为 221亿元,同比下降 9%,减少21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研发费用为 55亿元,同比下降12%,均是由于研发人员费用减少。数据显示,百度去年减员约8800人。
此前,李彦宏表态称,尽管大模型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但仍需对芯片、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投入,用于打造更好、更智能的下一代模型,以确保处于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从
DeepSeeK
的经验看,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因素之一。这或许也是百度需要加强学习和投入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