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晴难自控
爱生活,爱运动,爱科学,爱自控。 http://www.weizhiyong.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头最铁的年轻人,买房只买顶楼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一个内向者的中年觉醒:我终于不用“装外向”了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福建没有的“福建面”,成了这座城的顶流小店?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年轻人之夜活动招募|我很好,我还要爱情吗?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倒春寒,更懂柑皮普洱的好?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晴难自控

《完美的世界》,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晴难自控  · 简书  ·  · 2018-11-07 22:44

正文

完美的世界.png

在故事之后,小菲利普成长的所有的岁月里,都不会忘了那个安安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的男人,风中扬起的美元飘散在他脸上,不远处,一个万圣节的面具露出天真的微笑。小菲利普应该会非常后悔当初的那一枪,这种悔恨可能会伴随他很长时间,但最终他会明白,布奇的逃亡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是成功的,但却因为遇到他的缘故,布奇的心灵才完成了真正的逃亡。正如他告诉菲利普的,“如果注定要有,我倒希望是你。”一路走来,两人之间的感情已非语言可以描述清楚,而在故事最高潮的时候,小菲利普面对布奇时内心天真而复杂的表情,演绎的非常真实,真实到让人心疼。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对像父子般的两个人,他们的感情因为命运与身份的安排,从一开始就注定以悲剧收场,对观众来说,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那不得不来临的时刻可以晚一些,再晚一些。看着探长不慌不忙的出发,又一次次被布奇他们甩在身后,观众的心也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每一次甩开探长,都意味着这种充满温情的相处会延长一段时间,但所能延长的极限,毕竟也超不出一场电影的时间。而一脸冷峻的探长与高智商的美女犯罪专家,又让人不得不一直提心吊胆,总担心布奇他们在哪里出一些岔子——他们是一定会出岔子的,只是和我们设想的都不大一样。

倘若没有菲利普,布奇所能展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冷静成熟的罪犯所能展现的所有特征,他内心身处的温情将无处表达,而倘若菲利普不是那样一个需要爱护的孩子,也可能在面对布奇时他所能表现的唯有惊惧与恐慌,正是因为种种冥冥中的安排,这两个人才注定有这样一段对彼此而言都完美的旅程。就好像,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般美好。布奇一直在满足着小菲利普一个个细微而美好的心愿,又想父亲一样告诉菲利普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大部分时候(几乎是所有的时候)我们都会忘记布奇的真正身份,而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父亲。

在黑人家中的故事,让菲利普看到布奇的另一面,那是不同于早先为了救他而枪杀一同越狱的不成器的狱友的一幕的。这次面对的是普普通通的、上一刻还充满友好的普通人。但正是普通人不经意间表现出的粗暴,激起布奇内心身处最黑暗的回忆,而这些,是只有8岁的菲利普所无法理解的。在他的心里,还是黑白分明,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在拿走万圣节服装时布奇讲给他的那些道理。

在女侍者事件里,布奇更像是一个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尴尬的父亲。食色性也这种东西对青春期前的孩子来说是无法理解的。想起村上春树在《舞舞舞》以“我”的口吻对十二岁的女孩子讲述生理需求时所打的比方:“假定你是一只鸟,假定你喜欢在天上飞并感到十分快活,但由于某种原因你只能偶尔飞一次。比如说因为天气,风向,季节的关系有时不能飞。如果一连好几天不飞,气力就会积蓄下来,而且烦躁不安,觉得自己遭到了不应有的贬低,气恼自己为什么不能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