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是很同情内涵段子被关的,后来看到段友们都跑去上街按喇叭,我倒觉得关了也还是一件对的事情。很多人在讲人有低俗的权力,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自由化的问题,我觉得这还是值得诛心一下的,低俗就和堕落一样,不能是个权力,还得有点责任和价值观。很多人都在喊阶 级固化,我是觉得阶 级一点没有固化,逆袭虽然挺难,但是还是有很多下降通道啊,一下子你就万劫不复了,而造成这一切的,反而是大家鼓吹的无罪的技术。技术是无罪,但用技术放大人的欲望真的无罪么?
之前看到一个调查报告,让我感到很绝望,说实话,像我这种八风不动,勃勃生机的人都绝望了,那肯定是真的很让人绝望。调研的对象我可以称之为废人村,基本上这个地方的人都已经废了,是什么让他们废的呢?那就是现金贷,这个比学生的现金贷还可怕。因为这些人之前都是社会比较底层阶级的人,农村出来打工的居多,本来穷这个事情,是最好解决的了,努力工作,只要辛苦肯干,还是能赚到钱的。这个逻辑在之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金贷出来之后,就完全变化了,大家可以轻松的在各种贷款app上借到钱,于是也就懒得去辛苦工作了,最后钱肯定是还不上了,最后利息高的也变得不太可能还上了,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其他出路,就基本进入到了废人等死阶段,在当地的网吧苟活,他们的人生已经不是从0开始了,而是从负多少万开始了,他们本身也缺乏教育和能力,再加上没什么自制力,基本也没有什么从头再来的机会了,也不可能结婚生子过正常人的生活,几乎彻底被人类社会淘汰了。层次没有上升,反而下跌到了更低的阶段,甚至创造了一个更低的阶 层。
当然,这个例子也许稍微极端一点,如果不是有调查记者去深度调研,我觉得也不会有什么人知道这些人的死活。讲讲普遍的例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王者荣耀》,这个我都无须展开讲了,各种沉 溺导致废掉的例子很多,从小孩到大人,从学生到公务员,当然大家都觉得这些人废 掉了,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啊,不克制啊,关游戏什么事情啊。话是这么说啊,赌 博也是不洁身自好啊,为什么还要死刑呢?其实就说明了一点,人性是靠不住的,欲望也是控制不了的,只靠人的自律是不够的,你还是得施加一点管束,不然就会不可收拾。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属于一种逆向淘汰,以前我们成功要比别人努力,现在我们只要不比别人堕落就算成功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佛系微信,欲望头条》,其实看题目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是不是我们真的可以把放大欲望当作是商业模式,让用户找到他想看的,沉 溺在他想看的内容里面,让用户找到他爱玩的,让他沉 溺在他爱玩的里面,我觉得这都最起码要有个什么防沉迷的机制,才算人 道,难道你指望人都能自律么?不过还好,前面说的这些沉 溺,都是要你花钱的,你要没钱,顶多就是浪费点时间或者人生,而前面说的现金贷就更可怕了,是给你钱的。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在趣店上市的时候,我的大熊会员,大部分都和互联网毫无瓜葛,基本只知道马云马化腾,到李彦宏都有一半可能不认识的普通人,突然对趣店这么一个不算大的互联网公司上 市义愤填膺,很多人都愤愤不平,大意是现在连G利贷都能上市了?我跟他们说,这不是G利贷,是互联网 金融,他们说,催收的时候可比G利贷厉害多了,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借钱都能把你翻出来要你还账,不胜其烦。你看这个公司多了不起,都能够得罪离互联网这么远的人。
前两年的时候,我是比较支持微 商的,我自己其实也不靠这个赚钱,我支持的原因无非就是发现一个普通人可以逆袭的机会,好歹有个上升通道可以走一走,很多人也因此真的就从社会底层逆袭成功了。不过当这个行业的发展没有什么人管束的时候,其实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要变得欲望导向,越发混乱的圈人圈钱乃至传 销的。消费升级的网易严选,不就被消费降级的拼多多按在地上摩擦摩擦么?品质什么时候都干不过欲望。当然,严选模式本身和小米产业链一样,也是山寨品牌化的一个模式,也是名牌欲望的一种低价山寨释放,只不过相对克制,自然就打不过做到极致的了。
早些年火爆的互联网模式,大多是创造性的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选择,而这两年火爆的互联网模式,大多是欲望性的模式,都是琢磨着怎么让你沉迷和上 瘾。其实我自己也经常上 瘾很多游戏之类,什么阴阳师、王者荣耀也都几万几万的砸,如果不是我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现在可能连房贷都还不上。但是对于大部分首付都交不起的人,再去沉溺这些似乎就有些奢侈。你说这事靠自律能解决问题么?现在国家出手让你积极向上防沉迷,我觉得确实还是有责任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