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老师们打算如何度呢?大多数老师却只是想彻底放松,比如睡懒觉、上网、打麻将、看电视等,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于是,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度过假期才更充实、更有意义呢?
一、为亲情加分
平时的忙碌,而不能顾及身边的亲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多陪陪孩子,多为老人尽尽孝道,感受亲情的温暖。过年期间,走访亲朋好友,越走人越近,越走越温馨,让亲情、友情因小长假而不断升温。
二、为健康储备
教师群体的亚健康状态已经备受关注,很多职业病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平时因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锻炼身体。假期则给我们提供了大把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身体,为下学期更好地工作做准备。
报个瑜伽班、太极班……坚持一个月的训练,身体一定会有想不到的改善。此外,坚持每天慢跑、散步、打羽毛球也是很方便也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或者,背起行囊,和家人一起,带着孩子走四方,领略祖国大好的风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过的知识在旅行中得以验证,同时,也会在旅行中收获新的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
三、为人生增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不断成长的学生的需要。只有读书,才能提升自身素质。
至于读什么书,我觉得应该博览群书:阅读名著,就是与伟大心灵的对话。名著就像沙漠里的绿州,就像沙漠中的水,不但可以让你得到重生,还可以让你从心灵上,思想上抛弃一切恶念,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阅读古诗词,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阅读专业性教学管理类的书籍,可以学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如何提高学科教学能力,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做一个更出色的老师……
古诗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在外的是雍容的气度,出俗的谈吐,脸上洋溢的亦是灼人的光华。无论读什么,只要我们捧起了书香,变有了收获。
现在,我们一年的假期,大概占了四分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我们白白浪费,那么一生中,我们就会浪费了四分之一的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宝贵的假期,把它利用好,,让自己因假期而充实,让我们的生活因假期而多彩,让我们的职业因假期而闪光。
过简单舒适的假期
查了下“假”的意思----“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日。~条。病~。”假期,应该休息、调节上班期间的忙碌,过简单、健康、舒适的生活。即不能把工作延伸到假期里,也不能玩得忘乎所以,把发展自己忽略了,还是要视自身家庭情况而定自己的生活节奏。我是这么想的:
尊老爱幼
平日里工作太忙,忽略了父母和孩子,都说教师职业是奉献了自己,贡献了他人,放假了,可以好好的奉献给家人了。“百善孝为先”,自己放假了首先要照顾父母,让父母生活好一点,不再忙碌,不再年老了还在为家奔波,创造好的条件让他们享受生活,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个流行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多陪父母说说话,给父母精神上的慰藉,一家团圆就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和快乐!带孩子开阔眼界,认识世界,丰富精神生活,让孩子走近自然、亲近自然,观察社会、体验生活,争取在假期中升华孩子的亲情、友情感受,用快乐的眼光看世界。
走亲访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是生活的润滑剂,平日里很少相聚,假期正是增进友谊的好机会,感恩朋友,感恩那些帮助我们的人们,感恩心里还记挂着我们的人,相约一寓,喝咖啡品茶聊天,或者啜点小酒,互相了解一年时光的变化,海阔天空,纵横古今,是人生一乐事,也是放松心情的好方式。或者相约出行,看看名山大川,江河湖泊,草原牧场,领略祖国辽阔彊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都可以让我们疲惫的身体焕发青春的风采。
梳理思想
当教师就离不开教育教学,离不开学生,一个学期的工作,总会有着成功与失误,教育方法的科学与否?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与策划效果怎么样?自身专业成长学到了什么阶段?看了很多书,学到了哪些思想,哪些运用到班级与教学中,效果怎么样,要有哪些创新等等问题,需要梳理一下,形成自己的学习收获,内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特色。
酝酿未来
假期总是一段一段,如人生的一个一个驿站,停了要走,走了要停。假期就是教师教育路上的驿站吧,我们歇歇脚,是为了更有力的迈开前进的步伐。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的谋划,才能步步为营。身为班主任,要想着下学期班里的孩子们,哪个要进行专业辅导,哪些要进行专业努力,班级活动要构建什么样的系列,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管理方法中要有什么样的创新,都要提前预设,未雨绸缪;自己未来要进行怎样的人生规划,总要有个目的。
老师,寒假里做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扮演不同的角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角色没有真假,也谈不上真诚和虚伪,只是人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示出来的人格的不同侧面而已。
校长统领一所学校,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来拍板和定夺。但回到家中之后,他们的角色就有很大的变化,要扮演孩子的家长、妻子的丈夫或者丈夫的妻子等角色。
家庭生活最让人心烦的事情,就是家庭成员总把单位的事情和家庭生活搅和在一起,让其他家庭成员在无形之中承受了很多不该有的压力和烦恼。
一个非教师家庭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之后,常常能有一段真正的家庭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待在一起,聊天、娱乐,让焦虑的心情得到释放。
而教师家庭的孩子,如果教师不能在回家之后很顺利地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父母,继续做“教育妈妈”或者“教育爸爸”,那孩子不就真是24小时总生活在种种规范和监督之中?这样的日子搁在谁身上都是异常难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