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独立宣言》
文 | 张是之
四年一届的美国总统大选,总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今年也是一样,各种分析文章层出不穷。
有的预测拜登赢,有的预测川普胜,总之分析的都是头头是道,言之凿凿。
说实话我挺佩服他们的,一是能写二是敢写,再过几天就出选举结果,愣是不怕被打脸。
我倒是不怕被打脸,实在是能力有限,真不知道美国人会投出怎样的一票。
历史有很多的偶然性,有时候胜负差距也就是那么一丢丢。
别看我这里有时候分析某些政策的因果关系也是「头头是道」,逻辑清晰论证有力,但也许手握选票的美国人根本就不关心候选人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
昨天我们写美国三权分立好不好,很多人认为这种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的设计是目前人类最好的制度。果真如此吗?
历史的看,三权分立的美国的确是今天地表最强国家。
但今天看,三权分立相互之间的制衡,最终却没有阻挡「民主」的反噬。
我们这里所指的「民主」,从目的上看,是为了实现「为民作主」,这个目的当然值得肯定。
但从手段上来看「民主」,我们主要指的是美国大选这种「一人一票」式的民主。
一人一票到底好不好,不是看吹嘘的目的多么好,而是看这种手段能不能把当年吹的牛皮都实现了。
我们说三权分立没有制衡住民主的反噬,那是因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对「民主」这件事非常的警惕。
警惕到什么程度呢?美国 1776 年建国发表《独立宣言》时,全文就没有提到「民主」这个词。
后来制宪会议之后形成的美国宪法,也没有「民主」什么事。
《独立宣言》
虽然美国国父们做的都是些为民作主的事,但对「民主」这事却只字不提,那也是有他们深思熟虑的考量的。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告诫后人:「记住:民主从来不长久,很快就被糟蹋、混乱不堪,甚至自我毁灭。」
亚当斯并不是否认为民作主的民主目的,而是他压根就不相信一人一票能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
美国第四任总统、编写《联邦党人文集》的詹姆斯·麦迪逊曾经评价,「民主,总是上演着动荡和争斗,无法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权利,而这两者恰恰是自由社会的根本」。
麦迪逊断言「民主政体通常都国祚不长,而且通常下场凄惨。」他在《联邦党人文集》第63篇中直接写到,「完全排除以整体身份存在的人民,以免它染指政府事务」。
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也曾经说过:「极端民主下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他认为如果我们因为太渴望自由,而将希望寄托于民主,那么最终结果不仅会与人们的预期背道而驰,人们会离自由越来越远。
简单说,
虽然美国的开国者们都在践行「为民作主」的事,但他们并没有把「民主选举」的方式作为美国的立国根基和前进方向。
相反,他们对「民主选举」的运作方式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今天美国由选举团小圈子推选的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以及不经选举产生的终身法官,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而设计,其中很大的考量是也为了限制民主,也就是限制民众通过投票参与政治。
美国开国先贤们深刻认识到民主会产生民意的暴君,认识到自由比民主更重要,所以他们选择了自由而不是民主。
但很不幸,即便如此,今天大多数美国人以及推崇美国模式的人,都把「自由」和「民主」混在了一起,使用「自由民主」这个词来形容美国。
与此同时,
词语语义混乱使用导致人们观念和逻辑的混乱,认为民主选举就意味着自由,认为是美国的选票制度让美国走到了今天的强大,认为有了选票就有了一切。
但实际上,美国因为民主而导致的政治正确,因为政治正确造成对自由的侵蚀,以及所带来的恶果,已经大大超出了美国国父们的想象。
可以说,怕什么来什么,美国国父们如果在天有灵,恐怕棺材板都该压不住了。
詹姆斯·麦迪逊
民主投票看上去很美好,可这样的投票机制存在的重大的 bug。
其中之一便是投票人为了能够投票,付出的成本太小,或者说几乎不用付出什么成本,一个具有美国国籍的人成年后自动获得投票资格。
这事太容易了,容易到让你不会去珍惜它。
而另一方面,投票之后付出的代价也不是自己来承担。至少在很多人的逻辑链条中,投票之后的代价不是我是我来承担。
于是我们看到,从投票这件事本身来说,投票之前不需要努力就有机会,投票之后自己不承担投票的代价。
这样就造成了,投票选总统看上去轰轰烈烈,好像是在行使自己神圣的投票权,但实际上很可能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去了解他们之间的政策差异。
也许女性投票给克林顿也许仅仅就是因为他长得帅,同样的女性不投票给希拉里,也许仅仅就是因为她是克林顿的夫人。
也许有人投票支持特朗普仅仅是因为他特立独行,张扬不羁的作风,或者也许仅仅是因为这位总统刚刚战胜了新冠病毒。
总之,有很多种可能性。我们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如此草率,但从投票的机制制度来看,只需要一小部分人的草率,就足以改变选举结果。
这一点,经济学家们有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这个研究结果被称之为「投票悖论」或者「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这个定理大意是,如果让两个以上的投票者就两个以上的方案表决,就有可能出现循环的结果,而且出现的概率会随着投票人数和供选方案增多而上升。
用严格数学推理可以证明:任何多数同意规则,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地保证投票结果符合多数人的意愿。
可以说,阿罗的工作从根源上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国父对民主如此的警惕,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美国没有跳出民主的诅咒。
关心美国总统大选可以,但千万不要幼稚地以为美国今日之强大是美国人民的选票带来的。民主≠自由,请谨记。
上一篇:
美国三权分立好不好?
延伸阅读:
1.
如何才能更好
2.奥派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本文相关书籍推荐购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