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汝州发生了一件稀罕事。
41名事业单位市疾控中心人员,“上岸”四个月后被通知岗位取消,考试作废,集体清退。
这41名考生是经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后,于今年2月进入河南省汝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
没想到入职4个月后,却接到疾控中心领导“考试作废,并要求其自愿离职”的口头通知。
事情网络闹开后,8月16日,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已成立工作专班,正在解决此事。
目前相关部门三种说法:
平顶山市人社局称汝州市的此次招聘方案没有上报,系其自行组织、自行聘用,负责此次招聘的工作人员受到了处理。
市疾控中心收到平顶山纪委关于此次招录考试相关处理文件规定:汝州市疾控中心此次招聘过程中,存在为内部考生量身定做报考资格条件,未将招聘方案报经上级人社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变更资格条件未向社会发布补充公告等多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而根据汝州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已经上班但暂未聘用人员,在清退范围内,作清退处理。
01
猫腻太多
人员中,13名社会考生,28名疾控中心原非在编考生,一切的一切,充满了诡异。
先说官方给出的情况通报:
2022年8月,汝州人才交流中心启动公开招聘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后因疫情等原因,招聘工作暂时搁置。
两年前的招聘,“因疫情等原因,招聘工作暂时搁置”,这个说法,你信?
反正我不信。
因为,疫情在2022年底就已经告一段落。
据悉,今年2月初拟录用人员名单公示期间就接到群众举报。
那么,有关方面,
为什么不立即暂停招聘相关工作?
这太诡异。
随后,平顶山市纪委监委联合汝州市纪委监委对该问题进行调查发现,招聘方案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违规设置限制性指定性报考资格条件,作出处理:
此次招录无效,结果作废。
通报并称,相关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已经受到了严肃的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
请问,
相关单位是什么单位?
已经受到了严肃的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又是谁?
通报为什么不直接说明明白白?给人感觉,有些诡异。
一般对于事业单位的招考,三家单位都必须参与其中。
哪三家?
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和招考单位。
先是招考单位将计划报给市委编办,编办核定是否属实,之后招考单位根据批复的用编计划,开展本年度的招考工作,招考方案报送给市人社局批准。
但这次汝州市疾控中心跳过卫健委、人社,自己直接就把人就招了,事后再请示办理入编手续,纯属拿组织招考工作当什么?
当儿戏。
并且还是用2022年的招考计划,做2024年的招考工作。更是赤裸裸的违规。
招聘条件限制来看,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龄在3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参与汝州市疫情防控一线且具有五年以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经验的人员年龄可放宽至40岁)。
此处就很微妙了。
想要认定成参与汝州市疫情防控一线、且具有五年以上县级疾控机构工作经验的人员,那就需要证明了。这个证明不需要很高级的单位认证,就是汝州市疾控中心盖章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汝州市疾控中心的公章,就几乎约等于教育部公章和具有硕士、博士授予权高校的公章。
老叶我个人认为,
本次招聘中的违规操作,此处,应该是猫腻最大的地方。
02
动作太大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事业单位凡进必考。而且由于编制稀缺,一编难求,竞争是相当激烈,不仅是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考试也越来越严,毕竟是“金饭碗”。
汝州为县级市。
一般县级疾控中心编制人数在30-90人左右。
汝州疾控却一次招聘41名工作人员,有没有这个必要?
让人感到诡异。
现在事业编制控制很严,一次性招了50人,确实是动作很大。
被录取的41人中,有13人为社会报考人员,其他28人均为目前在疾控中心的非在编工作人员。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这是为了解决这些内部在岗不在编人员的编制问题。
这28名疾控中心的原非在编职工考生,就是常说的“萝卜岗”。为了这口醋,专门包了这顿饺子。
只是这顿饺子没按正常流程包,下锅后饺子全烂了,自然这口醋也没任何意义。
所以,当地纪委监委发现违规录用问题。按照规定,宣布这次招聘考试无效,岗位收回,也是合理正确的。
但对于这些录用人员来说,尤其是那13名社会考生,才仅仅上岗不到4个月,他们就接到了清退的通知书,对他们来说,这个通知真的不可谓是一个晴天霹雳,简直离了个大谱。
这么庞大的人数,这么狗血的剧情,不好好查一下,无法交代。
03
棘手问题
体制内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可能是背后运作的结果。
往往觉得自己聪明的人,可能就是那个最笨的人。
其实,从收到连续举报以来,疾控中心主任就应该为这个事情,感到焦头烂额。
尽管,这个事情是前任留下的恶果。但自己作为现任主任,的确不好处理。
为什么?
不妨大胆试想一下,前任之所以能干出这种事,如果没有人给他撑腰的话,给他十个胆子,或许也不敢啊。
而且,就算敢做,也没有能力干成这个事啊。
所以,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次41个人,对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来说,一下子就多了41张嘴。
许多人都是这种理解。
其实也不对。
即便不要这41个人,也要另外41个人。所以,该吃多少饭,依旧还得吃多少饭。
所以,不好处理。
《南方周末》在1999年新年贺词中有这样一段话:
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想,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
最后的话
很多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进了编制,上了岸,就一辈子无忧无虑了。
这是非常荒诞的想法,就像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缺乏历史知识 ,且缺乏家学提点。
当下环境,即便吃的是铁饭碗,也不再可能是混日子,也要全心全力的让自己“专业精英化”。
目前的大趋势,就是编制里的人才越发精干、专业、聚焦条线细节。
想稳定的吃好铁碗饭,就必须珍惜游戏规则给你培养自己的机会。
编制工作不是单纯给你用来赚薪水的,而是带薪进修的。你必须在这个过程,尽可能多的掌握强力优势,尊重贵人和前辈,不停的在他们面前展现你的价值,从而打好职场端稳铁饭碗的基础。
老叶我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难的时代。
最好是因为,时代迫使认真思考该如何搭建自己职业运作结构,推动自己不断自强努力,从而不被优胜劣汰掉。
最难则是因为,恰好碰上了一个体质编制逐渐冰冻期,给人一种欲拼无力的尴尬感。凡事儿都有个极限增长,不可能无限的轻松向上。
其实这不是一件坏事,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好好优化自己的职业水平和能力,巩固自己专业壁垒,静等时代淘汰掉竞争对手。
任何时代下,都有混的好的人,也有混的差的人。都有岸上人,也有岸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