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26
00
字
阅 读 需 要
相信不少同龄人都在小学或初中玩过这游戏:在课本页脚画上一只小老鼠,每一页都画,只是位置前后不同,比如第一页的小老鼠在最左边,每一页都往右移一点,最后一页的小老鼠在最右边(或者相反)。画完,拿着书像这样快速翻动,那小老鼠就动了起来,从左边蹿到右边,翻得越快,它跑得越快。
美术功底好的,也画拳谱,一个简笔的练功者,书一翻,霍霍霍,从这头打到那头;当然,也有早熟的,画一对男女,一些不可言说的组合动作,书一翻,啪啪啪。
科学告诉我们,这是“视觉暂留”原理,我们的眼睛看一个图像,图消失后,它还会在视网膜上有0.2秒的残留,电影,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发明的。
但是,当年我们玩这小游戏的时候,只觉得好玩,根本不知道,我们已一只脚跨进影视界,另一只脚,则超前进入了一个高科技领域。
这种高科技,就叫“量子波动速读”,这两天已刷了屏。虽然很多朋友都知道,还是得重复一下:所谓“量子波动速读”,还有正式英文名称Quantum Speed Reading,缩写为QSR——在我这种不懂英语的人看来,QSR不就是“气死人”吗?
据说,QSR能使大脑呈现书本的动态影像,帮助孩子们高效阅读,翻得越快,阅读速度越快,甚至能拉近阅读者和宇宙的距离。
看到这里,一个困扰我多年的不解之谜终于解开了:为什么当年我小学初中真没怎么用功,学习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原来我在看小老鼠跑来跑去时,不知不觉进入了QSR的境界,顺便把整本书都看了,翻一次看一次翻一次看一次,成绩能不好吗?初中以后成绩下滑,原因也找到了——觉得长大了,这种小老鼠游戏太低级,不屑再玩,也就失去了继续QSR的机会。
据说,“量子波动速读”发明以后,“全国类似的教学机构遍地开花”,还经常举办各种比赛,看谁在最短时间内读了最多的书。而“量子波动速读”的最高境界,是蒙上眼睛也能QSR。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
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你问我看见了什么
闭上眼睛轻轻松松就把人家经年累月悬梁刺股才能学到的知识给掌握了,能不“幸福”吗?
以前只知道,学习知识,最主要靠记忆。《论语》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为什么要这么干?就是为了加深记忆,让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当然,记忆力是可以靠训练增强的,但这种训练,也必须下苦工。
苦工,苦字在头,肯定谈不上幸福。所以一直很羡慕那些天生记忆力好的人,比如《天龙八部》的王语嫣,明明讨厌打打杀杀,但为了能时时见到慕容复,“看了拳经刀谱,还是牢牢记在心中,他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我就好说给他听”。
自己讨厌的东西,看了一下就能“牢牢记在心中”,这种过人的记忆力,真是“气死人”。
能跟王语嫣媲美的,是东汉末年的张松。《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松被刘璋派去见曹操,舌战杨修,杨修拿出曹操写的兵法《孟德新书》,张松翻了一遍,说这是曹操抄的,我们四川连小学生都熟读这书。杨修不信,张松当场把全书一字不漏背了出来,杨修当场就给跪了,说:“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王语嫣是小说人物,张松是演义,再说个正史有载的记忆奇才——比张松早几十年,曾当过武陵太守的应奉。《后汉书》中说他自小聪明,“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看书时,我们一行一行看,他是五行一起看。年轻时,应奉为郡里的司法官员抄录42个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后,太守问他罪犯情况,他一口气把几百上千个罪犯的姓名、罪行、刑罚一一说出,一个遗漏的都没有,把太守给吓到了。
当然,应奉记忆力好,也只是一目五行,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一目十行”,典故出处南北朝时期北齐的河南王高孝瑜,史料中说他“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OK,就算这是真的,一眼就把十行的内容看进去了,按今天的书平均一页三十行算,你要看三眼,才能看完一页。一本200P的书,最快的速度,要三百眼。
这些,在QSR面前,统统不是事。按视频中那些学生翻书的速度,一本书,快的,三眼就够了。
这几天,“量子波动速读”的荒唐可笑,已有不少自媒体深扒过,足以承包我们一个秋天的快乐。我们看到关于此事最高频的词,就是“智商税”——当然不是说那些无辜的学生,而是无知的家长。
可是,家长智商亟待充值固然可笑,笑完,你难道不觉得悲哀吗?这事能完全怪这些家长吗?
本来,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功名利禄求速成,幻想一步登天,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口号蛊惑之下,任何跟教育有关的忽悠,都很容易对家长们进行收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民特异功能热,正是从“耳朵认字”开始的,媒体的推波助澜,让一些人看到商机,类似QSR的“特异功能”培训班,全国也如雨后春笋。明显违悖常识的神话,那时候都有那么多专家为之背书,让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的家长怎么甄别?
刘老师表示,课程原理很专业的,一般不跟家长讲(编得自己都忍不住笑场) 图源:
1818黄金眼
物理系教授解释量子现象,图源:
1818黄金眼
进入新世纪,打着“特异功能”招牌的幺蛾子虽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各种奥数班、国学班、学而思等校外培训机构,官方、媒体、民间,都在传播着“不学就跟不上别人”的价值观,就算是经济拮据,也要勒紧裤腰带为孩子报上一两个,不这么干,就像是对孩子的犯罪一样。
问题是,奥数班、国学班、学而思等,到底在学些什么,家长们知道吗?随便一搜,都能搜出一大堆问题来。奥数之于数学,就像是武学中的邪派功夫,分分钟让学生走火入魔;国学班用《弟子规》毒害弟子,灌输跟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腐朽没落思想;学而思……你们自己去查吧。
所以,“量子波动速读”固然荒唐、变态,但对它万炮齐轰的同时,别忘了躲在角落里数钱的更多针对孩子的所谓“正规”培训机构。
按我说,反正中国家长都是躲不过智商税的,钱被“量子波动速读”收割,总好过奥数班、国学班等。
因为,从目前看来,“量子波动速读”只是骗钱,过程中孩子们倒不至于受到什么毒害。真正QSR的,反而是那些骗钱又毒害人的。
还有没给孩子报过班的家长吗?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