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横贯线出品 文/李不是
鲁迅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呢。”
如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往往用于具有开拓精神的人。而事实上,除了是对勇士的称赞外,现实中还有一种情况,即
被逼到没办法,家里没有了余粮,不得不吃螃蟹。
辽宁即是如此。一向谈及老龄化就必须谈到的辽宁,近日新出台了《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规划》明确提出:
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两孩配套政策。
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
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注意,此前是全国性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但一直没有省份出台奖励二孩生育政策。辽宁是第一个,奖励二孩生育这只“螃蟹”,终于有人吃了。
怎样奖励呢?按照理解就是,
生育二孩将会获得税收、社保、乃至购房等等方面的优惠照顾
,以此减轻生育成本。
在川渝横贯线看来,辽宁此举当属必然。
辽宁的老龄化警报早已拉响,且越来越紧张化。与之一同领跑全国的四川和重庆,同是如此。我们先来看看相关数据:
辽宁:
根据前两天辽宁发布的《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7年末,辽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0岁及以上老人958.74万,占总人口的22.65%;
65岁及以上老人608.71万,占总人口14.37%。
重庆:
据此前报道,截至2016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394.66万人。其中,
65岁及以上老人476.67万,占总人口的14.04%。
四川:
未能见到最新相关报道,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抽查数据,
2016年四川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13.7%。
(如下图)
来源:西部城事
图中可看出,
2016年,居于前三甲的省份为重庆、四川、辽宁。
重庆和四川排在辽宁之前,照理,
2017年重庆和四川的数据依旧是高于辽宁14.37%的。
而图中重庆数据与上述重庆报道的比例不一致,应该与统计口径有关。
那么,三地老龄化到底达到什么地步呢?通常认为: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比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
比例达到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化;
比例达到20%时,则进入超老龄化。
这也就意味着,重庆、四川、辽宁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成都
近日也公布了相关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210.18万,
占比达到14.6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四川与重庆老龄化严重,与大量劳动力人口外流有关。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数据(近几年虽有变化,但幅度不大),广东省2000多万的外来人口中,四川占了12.11%,重庆占了4.34%。辽宁除了与人力外流有关外,与曾经计划生育严格执行以及经济活力下滑等等有关。
重庆更是在1994年底便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比全国提前了5年。20多年来,老年人口呈现出进入早、基数大、增速快、高领多、空巢化的特点。
而与老龄化相生相伴的,是常住人口出生率较低。
今年3月,21世纪经济报道对2017年各省生育状况报道时,列出如下图表:
可以看出,在公布了详细数据的19个省市里,
辽宁出生率是最低的,连山东省的一半都不到。重庆和四川则排名倒数第六和第七。
虽然川渝没有辽宁生育率那样紧迫,但数据依旧不乐观。
另根据公号西部城事梳理,2016年各省份0--14岁的人口占比数据如下:
通常认为: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23%为正常,18%--20%为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下为超少子化。